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2019年4月23日,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將在中國綠公司年會帶來全新的分享。

清明假期剛過,古老的故宮博物院迎來了新的院長——王旭東。不過明清紫禁城對於王旭東來說並不古老,在千年歷史的敦煌,他奉獻了人生中的28年,併成為敦煌研究院的第4任院長。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剛剛接任的新院長王旭東

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籌備期間,我們成功地在3月初邀請到了王旭東來到綠公司年會現場與會交流,當時他還是敦煌研究院的院長,現在他已經是故宮博物院的第7任院長。

王旭東畢業於蘭州大學水文地理與地質工程專業,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水利工程師,畢業後他也如願成為張掖地區水電處的一名技術員。1991年,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美國專家建議,搞石窟保護應該有地質工程專業的人加入,在老師推薦下,王旭東來到了敦煌研究院,從此,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師,而敦煌莫高窟則多了一位守護者。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20多年來,王旭東見證了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由搶救性保護到預防性保護的漫漫旅程,目睹了“數字敦煌”的崛起,親歷了敦煌文化的國際合作之路由最初的“被動參與”到如今國際學術會議上逐漸擁有“主導話語權”。

從履歷表上看,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王旭東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更換工作單位。故宮地處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與敦煌甚至有2個小時的時差,工作的環境與內容一定與敦煌研究院有諸多的不同。

王旭東說過,“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這次王旭東“入宮”,會給故宮帶來什麼樣的莫高窟經驗呢?相信在4月23日,從文旅產業到自己從事近30年的文保工作,王旭東一定會談很多。

點擊圖片瞭解王旭東綠公司年會場次更多信息

即可報名參加綠公司年會

延伸閱讀:王旭東觀點

1

研究:開放合作

由於是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的契機,讓王旭東進入了敦煌研究院。王旭東也對國際合作尤為重視,並持以“開放辦院”的理念:人類的敦煌就應該吸引更多的人一起進行保護。他曾多次表示,莫高窟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的產物,至今留存來自東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結晶,是絲綢之路上的“共同信仰”。

王旭東說過,“一定要讓外界知道,知道了才會來愛護,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價值,還會說你們這些人在幹什麼呢?”

“以前有些部門太保守了,現在提出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要讓外國人講中國的故事,他們才能聽得懂聽得進去。我們講的方式可能不適合他們,就會無法理解。要用人家的語言跟人家講。要讓他們說中國,說中國文化,你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應該追求民間主導,和對方的民間對接,這樣就能接地氣。”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藏經洞的幾萬卷寫本文獻,包羅萬象,雖然以佛經為主,但也包括不少的社會經濟類文獻,內容涉及中古歷史的全部,有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語言、文字、天文、教育、科技史,方方面面,被稱為‘學術的海洋’。另外,也包括敦煌整個區域的文物、古蹟、遺址,幾萬件漢簡,結合石窟,連接漢至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一定要讓國際瞭解它,通過了解、接受中國文化,這是一個捷徑。不能灌輸給人家,要互相理解。”

現在正如季羨林所說的,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這就對了,我們現在就是要實現這個‘敦煌學在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國外在萎縮,前一代人老了,後繼無人,因為文革這一段就斷了,和中國沒關係了,沒有交流了。80年代後,有一些老的學者,恢復了交流但是很不夠。所以說現在要重新培養,首要的就是要開放,心態要開放,資料才能開放。只有資料開放了,才能吸引人家來研究。”

2

遊覽:深度體驗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的球形巨幕

今年以來,敦煌研究院推出了莫高學堂等研學和體驗項目,並配以不同領域專家講解的這類深度文化旅遊體驗,旨在將幾十年積累的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在民間傳播和普及,滿足越來越多對敦煌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公眾。

“熱愛敦煌的公眾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就是來感受一下敦煌文化的魅力,有些需要深入地去了解敦煌文化,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體驗,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王旭東看來,針對公眾對敦煌文化不同的需求,需要逐漸豐富敦煌文化的研學產品和文化體驗項目。

莫高窟地處西北,1990年之前每年參觀人次只有寥寥約幾千一萬人。

可從2015年開始,每年參觀突破了100萬人次!以莫高窟為核心,敦煌市的旅遊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比往年同比增長了18.3%和25.92%,可以說是年年創新高。莫高窟的壁畫和佛像珍貴而脆弱,遊客增多無疑是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挑戰。

敦煌莫高窟的對策也非常有效:只要提前幾天購買“預約票”,就可以看到8-12個開放洞窟;而對於臨時參觀的遊客,也提供了“應急票”,讓遊客可以參觀4個洞窟。看似簡單,其實有效,符合經濟學原理——願意付出更多的精力預約的觀眾一般對文物更加尊重,價格上升需求下降,有效保護了文物;而“應急票”的存在也保證了每個人去到莫高窟都可以參觀。

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敦煌研究院則將面向公眾推出“夜遊莫高窟”系列活動,包括“夜遊莫高窟”“夜遊莫高窟,詩意邊關行”“遊姊妹雙窟,走玄奘之路”。如果您報名參加中國綠公司年會,正好可以在敦煌一併“夜遊莫高窟”。

3

文創:必須有底線

王旭東:從敦煌研究院到故宮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文創“旗艦店”

“對文化不尊重的創意不會持久,很快就會消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浪費資源。”在王旭東看來,任何一個文化遺產,儘管它本身的價值是不相同的,但都需要引導,尤其是作為文化遺產的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自身要嚴謹,即使是和社會機構合作的文化創意產品,必須有“堅守底線”的責任。

儘管大家有不同的視角,但“美的東西就是美的,醜的就是醜的”。王旭東認為,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創意產品,要了解市場,瞭解民眾所需,同時也要引導,而不是公眾要什麼就給什麼。我們要拒絕低俗、媚俗、庸俗的東西,要做對美好生活有推動作用的文化產品,潛移默化去影響公眾。

王旭東認為,對於博物館的文創開發,核心是做好研究。“沒有研究對價值的認知就不全面,或者說是低層次的;沒有研究,保護的投入也不可能充足;沒有研究,就無法為當下的社會和人們傳達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蘊藏在遺產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我們是真心實意地搞文創,想把敦煌文化開放給全社會。

敦煌文化的二次傳播應該是‘貼金’,而不是‘貼牌’。

文章綜合自澎湃新聞,新京報,中新網

綠公司年會參會諮詢:010-62766066

商業合作:010-62766066轉830,18611590517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