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第十章 南朝詩歌)

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南朝诗歌)

排版 | 考文學

一、名詞解釋

陶謝:指東晉末宋初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杜甫有“焉得詩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之句,即指此二人。他們都善於描寫自然景物。但陶多寫田園,而謝多刻畫山水;陶詩語言樸實自然,謝詩則講究詞藻與對偶,崇尚綺麗,風格並不相近。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三位著名的詩人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的並稱。謝詩富豔精工,顏詩華美典雅,鮑詩雄恣奔放,是謂“宋初三體”,詩風差異明顯,共同之點是描寫山水,都講究詞藻和對偶。

永明體:南朝齊武帝永明時期形成的詩體。又稱新體詩。這種詩把音律聲韻與晉宋以來的對偶之風結合起來,注重四聲、八病之說,增加了詩歌藝術的形式美,對近體詩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作家有沈約、謝脁、王融、範雲、江淹以及齊梁間的何遜、吳均和陳代的陰鏗。

宮體詩:南朝梁代為宮廷創作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大都描繪閨情聲色,清綺靡麗,傷於輕豔,格調不高。倡導者是梁簡文帝蕭綱,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創作風格流麗輕豔、“輯裁巧密”,被稱為“徐庾體”。風氣所至,陳時陳後主與江總亦有此

類創作。徐陵編有《玉臺新詠》,只收“豔詩”,可說是宮體詩的合集。

二、論述題

1、簡析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

謝靈運是詩歌史上自覺以山水入詩的第一人。他以富麗精工的語言、生動鮮明的辭采,細緻逼真地刻畫了自然景色,表現了山水的絢麗多姿,一、一些佳句顯示了他工於摹畫的高超本領和在藝術技巧方面的創造。二、多按遊覽順序,採用移步換形法將沿途所見景物收入詩中。三、多按照敘事——寫景——抒情的模式來寫,結構比較單調,影響了詩歌意境的渾成和完整。

2、試述鮑照詩歌的思想內容?

一、反映社會的不平,抨擊門閥制度對人才的壓抑,抒發貧士不遇的苦悶和憤世嫉俗之情;二、描寫邊塞爭戰生活,抒寫報國的壯志,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三、揭露社會黑暗,同情人民苦難;四、另有遊宦思鄉、抒寫愛情、感傷年命和寫景詠物的作品。

3、簡述鮑照詩歌的藝術風格及其對詩歌發展的貢獻?

鮑照詩歌分五古與樂府兩大類,繼承漢魏樂府詩形式及傳統,筆力雄健,抒發了強烈的感情;工於寫景,長於比興,聲調抑揚頓挫,句式長短不齊;奇特瑰麗,氣象雄渾,風格豪邁俊逸,雄恣奔放,頗富浪漫色彩。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漢魏風骨,代表詩歌發展的正確方向,對詩歌發展的貢獻:一是對邊塞詩的創新,增加了邊塞風物和徵人邊愁的內容。二是對七言體的創制,他是第一個有意識致力於七言詩創作並取得高度成就的詩人,變七言歌行逐句韻為隔句韻,又開創了雜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樂府的小詩和邊塞題材的詩歌對唐代五絕的形成頗有影響。

4、謝脁山水詩有哪些新特點?

一是著重表現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象,擴大了山水詩的題材範圍;

二是在寫景方面突破了謝靈運全面鋪寫的格局,精心選擇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較為圓融的意境;

三是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融進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寫景小詩,空靈純淨,頗有唐風。

5、什麼是新體詩?新體詩有哪些代表作家?


齊代詩人沈約總結了前人對聲韻的研究成果,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作詩應避免八種聲律上的毛病,聲律與對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體詩。因為出現於齊代永明年間,所以又叫永明體。它是古詩發展到近體的過渡形式。謝脁的新體詩,詞采華美,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新體詩的代表作家除謝脁外,還有沈約、王融、何遜、陰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