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沛县这7个村干部摊上事了...

清明节前!沛县这7个村干部摊上事了...

清明节前夕,沛县胡寨镇隍城村、中闸村等的7名退休村干部,怎么也没想到,按照以往惯例可以“享受”的春耕救助款这一特殊干部“待遇”,在县纪委监委的涉农资金监管平台上频闪“红灯”,刚到手的5150元救助款又被强制返还到群众手中。

清明节前!沛县这7个村干部摊上事了...

下面的内容,你最好了解一下:

今年以来,沛县纪委监委为“护航”乡村振兴,创新科技监督模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把精准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全省率先建成涉农资金流监管新平台,打造“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升级版。

“我们充分发挥‘1+7’监督优势,对监管资金、监管对象、监管业务和预警对象等‘四个方面’实现了扩容升级。”县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贾峰立介绍说,监管新平台在原有扶贫资金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危房改造、教育助学、残疾补贴等71条资金线,由阳光扶贫系统中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扩大到全县1840名村两委成员和13850名干部近亲属信息。

建立资金预警快查“绿色通道”,监管平台还设置“一键搜”功能。点击模块中建档立卡户信息等子模块,信息资料就会迅速“集结”,是否是建档立卡户、发放标准是否规范、是否公开透明等,一目了然,让违法违规者无处遁形。

截至目前,预警模块反馈202条预警信息,涉及低保、救灾救助、惠民殡葬、孤儿监护人缺失和建档立卡户少儿病残救助等11条非普惠类涉农资金线合计50.48万元。已核查136条,其中违规违纪的线索49条,预警准确率达到36.3%。

“涉农资金监管平台不仅能精准查询,还能快速捕捉党员干部廉政风险点,进行廉政预警提醒。”全程参与平台建设的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魏天峰说,平台通过对村干部廉政预警信息核查,全县有60多名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主动说明情况,并承认错误,县镇纪委均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处置。

农民群众依靠平台也成为精准“监察员”,清明节前,张寨镇张寨村村民张星手机登录监管平台,发现邻居的农耕补助款比自己多了30多元,立即反映给镇纪委,全镇以此排查出20条问题线索,涉及11个村干部优亲厚友,通过谈话预警,11名村干部将违纪款2350元全部退还。

同时,全县由此核实出村党员干部贪污挪用、优亲厚友、违规发放等线索111个,立案查处45件。从“糊涂账”到“晒上网”,群众心里“亮堂堂”,获得感也明显增强,据省纪委近期开展的面向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沛县以99.5%位居全市第一。

涉农资金全口径监管、项目全流程跟踪、责任全方位督查,由过去事后监督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日常监督,打通了自上而下的“信息直通”,扎紧了制度的“笼子”,让“微权力”始终处在监督之下,对基层党员干部也起到了威慑作用,消除了侥幸心理。

“监管平台实现了资金全监管、财务全规范、资产全清核、村卡全使用、成员全界定、村务全公开、监督全过程、队伍全提升的‘八个全目标’,打造出规范高效的涉农‘资金流’监管平台新模式。”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静说,要让监管平台发挥更强大的预警治腐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