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沛縣這7個村幹部攤上事了...

清明节前!沛县这7个村干部摊上事了...

清明節前夕,沛縣胡寨鎮隍城村、中閘村等的7名退休村幹部,怎麼也沒想到,按照以往慣例可以“享受”的春耕救助款這一特殊幹部“待遇”,在縣紀委監委的涉農資金監管平臺上頻閃“紅燈”,剛到手的5150元救助款又被強制返還到群眾手中。

清明节前!沛县这7个村干部摊上事了...

下面的內容,你最好了解一下:

今年以來,沛縣紀委監委為“護航”鄉村振興,創新科技監督模式,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把精準監督作為重中之重,全省率先建成涉農資金流監管新平臺,打造“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升級版。

“我們充分發揮‘1+7’監督優勢,對監管資金、監管對象、監管業務和預警對象等‘四個方面’實現了擴容升級。”縣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賈峰立介紹說,監管新平臺在原有扶貧資金線的基礎上,擴大到危房改造、教育助學、殘疾補貼等71條資金線,由陽光扶貧系統中建檔立卡戶的信息擴大到全縣1840名村兩委成員和13850名幹部近親屬信息。

建立資金預警快查“綠色通道”,監管平臺還設置“一鍵搜”功能。點擊模塊中建檔立卡戶信息等子模塊,信息資料就會迅速“集結”,是否是建檔立卡戶、發放標準是否規範、是否公開透明等,一目瞭然,讓違法違規者無處遁形。

截至目前,預警模塊反饋202條預警信息,涉及低保、救災救助、惠民殯葬、孤兒監護人缺失和建檔立卡戶少兒病殘救助等11條非普惠類涉農資金線合計50.48萬元。已核查136條,其中違規違紀的線索49條,預警準確率達到36.3%。

“涉農資金監管平臺不僅能精準查詢,還能快速捕捉黨員幹部廉政風險點,進行廉政預警提醒。”全程參與平臺建設的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魏天峰說,平臺通過對村幹部廉政預警信息核查,全縣有60多名基層幹部“多吃多佔”主動說明情況,並承認錯誤,縣鎮紀委均運用第一種形態進行處置。

農民群眾依靠平臺也成為精準“監察員”,清明節前,張寨鎮張寨村村民張星手機登錄監管平臺,發現鄰居的農耕補助款比自己多了30多元,立即反映給鎮紀委,全鎮以此排查出20條問題線索,涉及11個村幹部優親厚友,通過談話預警,11名村幹部將違紀款2350元全部退還。

同時,全縣由此核實出村黨員幹部貪汙挪用、優親厚友、違規發放等線索111個,立案查處45件。從“糊塗賬”到“曬上網”,群眾心裡“亮堂堂”,獲得感也明顯增強,據省紀委近期開展的面向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調查,沛縣以99.5%位居全市第一。

涉農資金全口徑監管、項目全流程跟蹤、責任全方位督查,由過去事後監督改為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日常監督,打通了自上而下的“信息直通”,紮緊了制度的“籠子”,讓“微權力”始終處在監督之下,對基層黨員幹部也起到了威懾作用,消除了僥倖心理。

“監管平臺實現了資金全監管、財務全規範、資產全清核、村卡全使用、成員全界定、村務全公開、監督全過程、隊伍全提升的‘八個全目標’,打造出規範高效的涉農‘資金流’監管平臺新模式。”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李靜說,要讓監管平臺發揮更強大的預警治腐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