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施樂職工大學:企業和職工“雙贏”的結合點

開欄語

近年來,我省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加強基層工會建設,進一步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持續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職工之家建設活動,真正把工會組織建設成為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把工會幹部錘鍊成為聽黨話、跟黨走、職工群眾信賴的“孃家人”。南方工報特別推出“建設職工之家 做貼心孃家人”專欄,真實記錄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的生動實踐。

富士施乐职工大学:企业和职工“双赢”的结合点

職工在企業教室上課 王豔/攝

“張老師,昨天導入生產線的智能生產流程控制系統不能正常供料,怎麼辦?”

“別急,我來看看。”

檢測完觸摸屏和相關傳感器後,張成強打開筆記本電腦,連上了plc控制器。5分鐘後,供料正常了。學員賴友軍高興地對張成強說:“老師,你真行!”

張成強是富士施樂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士施樂’)製造部改善室組長,賴友軍是該公司設備技術部技術員,他們分屬於不同部門,相聚於富士施樂職工大學。在職工大學,他們是師生關係,張成強負責“雙元制項目”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課程教學,賴友軍是該項目的大二學生;在產線上,他們是師徒關係,張成強傳授賴友軍技能。

富士施樂是以生產打印機、複印機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現有員工約5500人,平均年齡只有27歲,職工的技能提升需求非常強烈。2016年,富士施樂工會在上級工會和公司的支持下,建立了企業職工大學,讓職工不用走出公司,就能享受到職業技能培訓和學歷提升教育。

職工不出公司就能上大學

富士施樂職工大學位於該公司大和廠區職工之家,由深圳市總工會授權、掛牌、頒發任命書,課程以深圳市總工會“圓夢計劃”的高起專(高中同等學歷起點學歷報考專科學歷)、專升本學歷提升教育為主,開設了工商管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商務等專業。記者在職工大學看到,120平方米的教室乾淨整潔,課桌、電腦擺放井然有序,牆上張貼了課室管理制度和學員日常行為規範。

今年28歲的石華丹是職工大學第一屆學員。石華丹來自四川農村,心中一直有一個大學夢,“身邊受過高等教育的同事經常講起大學生活,令我向往。我也曾報讀過學歷提升培訓班,不僅學費貴,還很遠。每個週末要早上6點起床,很晚才能回到宿舍,所以沒有堅持下去。” 石華丹說,2016年,她聽說了工會的“圓夢計劃”。當時,工會給了46個名額,報名人數竟達四五百人。她“突破重圍”通過入學考核時,由衷地覺得自己很幸運。

2017年,富士施樂工會充分利用資源,又建立了職工大學“雙元制”班。“這個班合作的學校有北京郵電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課程借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特別設置了企業所需的機械自動化專業。學生可以在學校和企業產線兩地上課,學成後就是能參與企業管理的人才。”公司工會主席朱敏表示。

繼續教育實現企業和職工雙贏

在富士施樂職工大學,學員們都非常珍惜不出公司就能上大學的學習機會,上課的出勤率是100%。“不少職工以職工大學為平臺,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提升了素質,走上了企業管理者的崗位。企業也通過職工教育,培養了所需的人才。”朱敏給記者列舉了數據,2018年,公司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職工增加了401人,大專比例從9%升至17%。職工素質的提升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術培訓也改變了石華丹的人生。2018年,她順利拿到北京郵電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專科證書後,通過競崗走上了管理崗位。“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用所學的會計學,熟練應對部門的經費預算、使用、報表彙總,業務總結和報告也做得很漂亮,一點兒也不比大學生差。”石華丹說,除了學知識外,她還開闊了視野,可以用更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

賴友軍是“雙元制項目”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大專班在讀生。他可以通過網絡在線學習理論課程,然後在企業參加技術技能實操培訓,課程以師帶徒等形式,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我們的實操課程由公司和深圳市職工繼續教育學院共同商定。公司依據人才培養需求,將內部培養體系的教育培訓內容組合成專業課程,與學院共同商定培養方式、教育內容、考核方式。最後,由學院負責與合作高校確定可轉換的課程學分。”賴友軍說。

張成強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大專班的講師,有20多年的“自動化改善”工作經歷,他帶領的團隊每個月都有數十項技改技革創新。在他的引導下,賴友軍有了多項創新。今年,賴友軍改善了產線的“AGV充電控制系統”。他結合所學的機械設計,自動控制技術知識,將部門製作的AGV充電系統進行了改造,當系統檢測到電瓶充滿電後,自動將充電系統斷開,停止充電,達到防止充電時間過長導致電池發熱的問題,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王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