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今天北辰媽收到一位媽媽的私信,擔心地問:“感覺奶水跟不上寶寶吃的,怎麼辦?有什麼按摩手法可推薦的?想堅持給寶寶母乳,奶粉畢竟比不上母乳……”

當時北辰媽恨不得拍自己腦瓜,怎麼把這問題忘了呢!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可能因為北辰媽一直是屬於奶多的類型,多到堵了三四次那種,所以之前寫過怎麼解決堵奶問題的文章,卻忽視了還是有部分媽媽奶水少的問題,所以今天北辰媽決定詳細地來說說母乳這個事,給各位媽媽打只強心針!

一、知道原理才能產好奶

1.媽媽們要對自己有信心!

現在普遍很多媽媽被市場上的眾多噱頭干預,認為奶水少就要喝些什麼湯、做些什麼按摩才能多奶;曾經還有個月嫂甚至提出剖腹產後媽媽沒奶的說法!當時北辰媽一臉問號,這月嫂怕是奶粉商請來當託的吧!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在這裡北辰媽希望每個媽媽都能知道咱們乳汁的形成與分泌機制;知道乳房產奶是一個自然而然不需要所謂“催”的過程;知道這是一種人體的反射,就好比手碰到燙的東西就會縮回去一樣簡單。真的如果不是乳腺組織發育不足(極其罕見)、媽媽自身免疫系統問題或者是長期使用某種藥物導致無法正常母乳餵養等少之又少的情況,媽媽們哺乳期奶水都是足夠的哦!

其實,媽媽的乳房在孕中期就已經在開始乳汁合成的工作了。所以在小寶寶出生後,只要早開奶,就能保證寶寶吮吸到初乳。有些媽媽會覺得,自己的乳房並沒有漲滿啊,是不是沒有奶啊?我們要明確一點:媽媽的乳房雖然沒有漲滿,但這不表明沒有奶,而是有著非常寶貴的可以滿足新生寶寶一切需要的初乳!而之前文章也說過,新生兒的胃只有豌豆大小、3-7天是草莓大小,所以

,對於小寶寶來說,媽媽的初乳是絕對能管飽的!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2.乳汁是如何分泌的

媽媽的乳房就像是一個工廠,隨著產後孕激素水平的下降,這個工廠就像是接收到上級的提示,馬上便會啟動乳汁的大量分泌。孕激素的下降猶如一個開關,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只要胎盤離開母體,媽媽們的孕激素就會自然下降,這個開關就會打開,乳汁便會馬上分泌!再次劃重點:乳房產奶是自身激素調節的,而不是靠外界什麼喝湯按摩來催的!

開關沒問題後,咱們來說一下產量。媽媽們乳汁的量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其實,乳房這個“工廠”的產奶能力本就在造物主的設計下,決定咱們本身的產奶能力大於嬰兒需要的。而產量,是由嬰兒的吸吮調控的。

在嬰兒吸吮媽媽的乳頭後,會刺激乳頭的神經末梢,這些神經將此信息傳達到腦下垂體前葉,使之產生催乳素,而催乳素是由人體的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激素,它能使乳房的腺細胞分泌乳汁。這一個過程被稱為——泌乳反射。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3.千萬不要吝嗇哦

簡而言之,媽媽的乳房和寶寶之間有個神奇的供需關係:“奶是越吸越多的!”例如:雙胞胎同時吸吮,那麼媽媽的乳房會分泌更多的乳汁,以滿足嬰兒的需要。反之亦然,如果少吸吮甚至停止吸吮,或者一開始便不讓寶寶吸吮,這個反射便缺少了一環,乳房便少分泌甚至停止泌乳了。

所以,要想奶水多多,最好的辦法是讓寶寶延長吸吮時間和增加吸吮次數,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奶水少而給寶寶省著點喝,這樣反而會導致奶量減少!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二、正確追奶事半功倍

1.儘早開奶,多親喂,夜間哺乳不用停

研究證明,在分娩後30分鐘內及早給新生兒吸吮母親的乳頭,能促使泌乳反射的早建立,有助於母乳餵養成功。所以媽媽在分娩後應該儘早(30分鐘內)讓孩子吸吮開奶,刺激乳房儘快分泌乳汁(24小時內至少10次)。

在產後1周至2個月內,泌乳主要依靠嬰兒的吮吸刺激來促使媽媽分泌催乳素,從而增加乳汁分泌。人體的大腦就像是一個不緊不慢的總指揮,只有在乳房這個“工廠”徹底“沒庫存”——排空的時候,才會下令產奶,如果長期乳房不能排空,大腦會以為還有很多“貨”,就會偷懶甚至引起“回奶”。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所以多親喂很重要!只要寶寶有吸奶的需求就及時餵奶,並且最好保持兩側乳房都能吃到,做到兩側乳房依次排空。而晚上,催乳素的分泌會大大增多,所以如果寶寶有吃夜奶的習慣,前三個月就慣著他吧!而當寶寶吃不了那麼多的話,媽媽們可以用吸奶器排空奶水,來幫助產更多的奶。

2.銜乳姿勢要正確

正確的銜乳姿勢既能讓寶寶吃到更多的奶,又能讓媽媽感到舒適。媽媽們要確保寶寶在吮吸時,將乳頭含在嘴裡時,上下顎直接接觸的不應該是乳頭,而應是乳暈。

如下圖:寶寶的嘴唇會上下分開,牙齦緊挨著乳暈的邊緣位置。舌頭環繞在乳頭周圍形成一個導流槽,然後通過波浪一樣的擠壓動作,將乳腺管內積存的乳汁排空。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3.補充足夠的液體

母乳主要成分是水,所以只有媽媽喝夠液體,奶水才有充足的備用庫。因此媽媽們一定要多喝湯、喝水、喝奶,只要是液體都是有益於母乳的生產。

溫馨提示:很多下奶湯裡面都是脂肪,不僅容易造成媽媽的身材走樣,還很容易造成乳腺堵塞,導致寶寶吸不出奶!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個人親身經歷:北辰媽在剛生產完的頭五天,主食就是白粥,然後每天保證喝八大杯水,依然每天能擠出兩大瓶奶,後來婆婆擔心營養跟不上了,雞湯、豬蹄湯喝完後,北辰媽就因為堵奶而花了近千元請了通乳師疏通乳腺……

4.吃好睡好心情好

補充水分是為乳汁的做準備,而營養的均衡則是保證乳汁的!要知道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體內,如果媽媽營養不良,乳汁的質量肯定會大打折扣。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媽媽們在吃方面可以:

1.多補充優質蛋白,蛋奶魚禽豆每天換著來,清淡點哦!

2.多補鈣,哺乳對媽媽的鈣消耗量大大增加,所以媽媽們最好每天保證牛奶500ml的攝入,同時多元補充維生素。提示:骨頭湯不補鈣!營養還是在肉裡啊!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3.多吃新鮮蔬果。那些說水果是生冷食物哺乳期不準吃的聽都別聽!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成分,不僅讓人增加食慾,還預防便秘。

4.6個月後多補鐵。母乳裡鐵的供應在寶寶6個月後就稍微吃力了,所以這時候媽媽可以從動物性食物中多攝入血紅素鐵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如動物肝臟、紅肉、血製品

②在心情方面:

保證好心情!有研究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如此一來可別讓自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擔心奶水不夠,媽媽們心情就越不好,奶水就更少了,然後又擔心……所以家人們!多關心多體諒多代勞!對於其他人的質疑,媽媽們自己要堅定信心哦!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③在休息方面: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更加有利於乳汁的分泌和好心情的保持,所以除了哺乳時親力親為,其餘時間身邊最好有人幫著帶寶寶。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5.底線不能越

西醫的觀點中,暫時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的食物有催奶、回奶的功效之分。

但是,咖啡因、酒精、菸草是能通過母乳進入寶寶體內的。所以媽媽在哺乳期間要杜絕吸菸、飲酒,含酒製品也要避免(比如醪糟),少喝咖啡、茶。特殊情況需要服藥的寶媽,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溫馨提示:

當然如果是寶媽已經盡力做到以上幾點,如果寶寶存在排尿、排便少(一天用尿不溼少於4片,大便少於3~4個硬幣大小)精神狀態不好、身高體重增長緩慢等現象,都說明寶寶依舊處於飢餓狀態,就有必要增加配方奶,然後再採用這些方法追奶。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三、母乳餵養對媽媽的好處

寶媽們都知道,母乳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益處,但其實母乳餵養對媽媽也好處多多!所以北辰媽特意列出來為各位媽媽加把勁!

1.幫助子宮恢復

寶寶的反覆吸吮讓媽媽的腦下垂體釋放泌乳素,也稱縮宮素。這種激素不僅讓乳房分泌乳汁給寶寶(即所謂的噴乳反射或“奶陣”),同時也引起子宮收縮。由此產生的收縮防止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恢復幫助媽媽的子宮回到非妊娠狀態。

2.身材恢復

生產乳汁也是個體力活啊,母乳餵養的媽媽平均每天會額外多消耗200-500卡路里。這200-500的卡路里,相當於一個配方奶餵養的媽媽每天在游泳池來回遊30圈以上,或者騎自行車爬坡一個小時。

很明顯,母乳餵養的媽媽在產後身材的恢復也是更有優勢的!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3.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雖然說,乳汁產生所需要的鈣很多,所以媽媽們母乳餵養時會引起鈣的流失。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當孩子斷奶之後,哺乳媽媽的骨密度水平會恢復到和孕前相同甚至更高的水平(Sowers,1995年)。從長期來看,泌乳可使骨骼更強壯和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最近研究也有證明,沒有哺乳過的婦女絕經後髖部骨折的風險更高(Cummings,1993年)。

4.降低患生殖系統癌的風險

沒有母乳餵養的母親已經在眾多研究中被證明有更高的患生殖系統癌症的風險。卵巢癌和子宮癌已經被發現在沒有母乳餵養的婦女中更常見。這可能是由於反覆的排卵週期和不哺乳造成的高雌激素水平。

而且有一項對傳統上只用一邊乳房餵養的媽媽進行的研究指出,沒有餵奶的一邊有較高的患乳腺癌風險。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5.心靈上的平靜

哪怕母乳親喂的壓力再大,哪怕寶寶夜裡再鬧,哪怕產後激素斷崖式下降引起內心的壓抑,但是,在母乳親喂的時候,看著寶寶躺在自己的臂彎裡甜甜的微笑,那是一種發自肌膚緊貼著肌膚產生的親密和滋養,那是一種被需要的使命感和滿足感,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平靜。研究顯示母乳餵養媽媽被證實面對腎上腺素的刺激,更少引起激烈的反應。

不需要“催”,媽媽這樣做,讓你科學追奶不發愁!

寫在最後,婦女節快到了,每位媽媽都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