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最近兩年來,星巴克進入了“多事之秋”。

不僅遭遇了來自互聯網咖啡的衝擊,而且自身的增長性也遭受了外界的質疑。在業績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星巴克甚至送起了外賣。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更不可思議的是,儘管前不久公佈的2018財年報告顯示,星巴克足足賺了45.18億美元。但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我們發現,如果把星巴克的原材料、包裝材料、租金、門店運營和折舊統統算在內的話,那麼總的成本佔自營門店收入的97%。

也就是說,星巴克的自營門店幾乎不賺錢!

這似乎與我們對星巴克的固有認知不同,那麼,星巴克的自營門店到底賺不賺錢,真相究竟是怎麼樣的?

01、星巴克自營門店幾乎不賺錢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星巴克既要做自營店,又要做特許加盟店,而且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二者的比例始終維持在1:1?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這裡面大有門道!

表面上看,特許加盟店是“試驗場”。在星巴克進入某個市場之前,由有能力的加盟商在星巴克的領導下,扮演開疆拓土的角色,替星巴克承擔潛在的經營風險。

但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簡單。

以自營門店咖啡為例。

假設一杯焦糖瑪奇朵的售價35元,其實這裡面有28元是咖啡及門店運營成本,另外有5.85元歸入其他成本。

從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星巴克每售出一杯咖啡的利潤僅有1元錢左右,根本是不賺錢的買賣!

這也就間接回答了,為什麼星巴克會允許特許加盟店的原因所在。根據財報顯示,2018財年星巴克特許加盟和商品銷售收入分別為26.5億美元和23.8億美元,合計佔財年總收入的20.3%。

儘管佔比不高,但是特許加盟費用可以算作是淨收入,而且加盟商的原材料必須從星巴克採購。也就是說,星巴克其實在賺加盟商的錢!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這可以理解是京東的業務模式。

雖然京東自營商城的營業收入很高,但其實並不在於賺錢。它真正的價值在於打品牌、樹口碑,讓消費者只選擇在“京東”購物。

星巴克也是如此。

而之所以大致維持”1:1“的比例,是因為既可以最大程度的賺取特許加盟費,又可以通過自營業務賺口碑、樹形象,還可以賺商品銷售差價。更重要的是,不至於因為加盟商的門店過多而疏於管理,造成對品牌的損害。

這才是星巴克生意經的核心!

02、星巴克的業績壓力並未得到明顯緩解

根據星巴克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8.10.1至2018.12.31)財報顯示,星巴克營收為66.33億美元,同比增長為9.2%,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測。

不過,這並不代表星巴克的業績壓力有所緩解。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在2013年之前,星巴克的自營單店的收入呈現總體上升的趨勢。但在2013年之後,尤其是最近兩年,這個數字下滑的很明顯。

再加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咖啡和新式茶飲的衝擊,星巴克要想在未來提振單店收入,可以說會更加的困難。

回到中國市場。

有人說,美國代表著星巴克的過去,而中國則是星巴克的未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就全球範圍來說,泛美區和亞太區是星巴克最重要的兩個市場。前者以美國市場為中心,儘管營收貢獻比高,但潛力差不多已經被消耗殆盡。後者以中國市場為中心,無論是人均咖啡消費量還是門店的覆蓋範圍,都還處在低位。

值得說明的是,在2015年之前,中國和日本的星巴克自營門店總體相等。但是,在那之後,中國的自營門店數量迅速增加。截止2018財年末,中國的星巴克自營門店為3521間,足足是日本的三倍之多。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並且,星巴克計劃到2022年,將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提升至6000家。也就是說,中國市場在未來幾年的表現,將直接決定了星巴克的業績。

03、中國市場,也沒有想象中樂觀

對於星巴克來說,提升業績的途徑無非有兩種,一種是提高單品的價格,另一種是賣出更多的產品。

根據財報顯示,2018財年星巴克在美洲地區的售價,平均上漲了4%,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總體營業額的增長。2019財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國區同店營收增長僅為1%,門店交易量下降了2%。也就是說,靠著提價才勉強維持了正增長。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但是,提價絕非長久之計,歸根結底還是得靠銷量的增長。

實際上,從2017年底開始,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增速就在不斷下降,甚至於在2018財年第三季度,罕見的出現了2%的負增長。

這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數字!

很多觀點都普遍認為,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增速將持續性放緩,甚至長期陷入負增長區間。

首先,以瑞幸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打著“補貼”的旗號加緊跑馬圈地。另外,以肯德基為代表的西式快餐也不斷加碼咖啡市場。

也就是說,原本屬於星巴克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被侵蝕。

其次,以喜茶、奈雪為代表的新式茶飲,也正在成為星巴克的“替代消費品”。因為,單從就價格上來說,新茶飲和星巴克是重疊的;對於消費者來說,增加了對新茶飲的消費,勢必影響對咖啡的消費慾望。

還有一點很重要,由於星巴克的地理位置一般處在商業廣場的黃金地段,且堅守著“第三空間”的經營理念,導致了星巴克的利潤率一直不高。

04、外賣能否挽救星巴克?

可以確定的是,為了應對瑞幸的衝擊,星巴克也作出了回應。

從去年9月份開始,星巴克在美國和中國市場均推出了外賣服務。尤其在中國市場,星巴克聯手餓了麼推出的“專星送”服務已經在推廣至了約30個城市超過了2000家門店。

不過,儘管外賣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但是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考察。畢竟,很多消費者之所以願意去星巴克的門店消費,看中的其實就是“第三空間”。


星巴克不賺錢?原來這才是品牌經營的真相!


在我看來,星巴克要想應對這場危機,可能還得顛覆其固有的思維。比如,“補貼式”戰略虧損,星巴克是不是也得應該考慮?

儘管說,星巴克作為一個全球性公司,任何單一市場的補貼勢必會造成其他市場的不滿,也會造成價格和產品的失衡;而且,“補貼”會損害集團的利潤,這就會影響資本市場最其的估值。

但是,只有足夠的“中國化”,才能抵制住競爭者的步步緊逼。

切莫因為自己的清高,讓對手有了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