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落户新政策来了,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宜居地!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具体要求如下:

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 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零门槛落户城市有哪些

落户政策的放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按照城市规模的扩大,落户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零门槛落户城市已经放开到300万人口以下规模的城市,那么这些城市都是有哪些呢?

大城落户新政策来了,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宜居地!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城市有19个,也就是说,在这19个城市之外的城市,我们都是可以零门槛落户的。比如省会城市太原,石家庄,南昌,南宁,福州,合肥等,著名的风景城市苏州,古都洛阳都在零门槛落户范围。

Ⅰ型大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虽然不在零门槛落户之列,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宽。其中,提出Ⅰ型大城市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也是向前迈了一步,先对部分人群实现零门槛。对于超大特大城市特意提到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也是在强调对常年在本城工作人群的优先落户。

不过,上图只是2017年的数据,考虑到2018年各城市的抢人成绩,具体名单可能会有变化。如果我们有心要到哪个城市定居,最好先仔细地了解一下这个城市,充分准备更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哪些城市将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

通知中有一条很引人关注,城区常住人口300-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也就是说,当前除了超大特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落户将变得十分容易。

先来说说什么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根据《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目前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3座,除了北上广深这四个超大城市,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沈阳、长沙为特大城市。

也就是说,未来除了这13个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这个过程中,有一大批二线城市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苏州、合肥、济南、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昆明、石家庄、南昌、福州等城市。

人们选择城市除了要考虑宜居,也要考虑事业发展。因此国家重点扶持的城市群都市圈中的主要城市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次通知点名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哈长,北部湾等13个城市群。

主要影响人群

此次落户政策的放宽主要针对的是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村户籍人员。也就是说这次放宽落户的人群大多本来就是城市的常住人口,Ⅰ型大城市特别针对的是重点人群,超大特大城市针对的是有一定的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的人。其实,短期内多数城市的常住人口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长期来看,人口会流向有吸引力的大城市或特大超大城市。

除了已经在城市工作了一定年限的人之外,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城市间转移就业人员也是这次政策放宽的受益群体。

落户的具体政策福利

城市落户政策放开了并不一定就能保证落户人口的增加。还要看人们的落户意愿怎么样。比如市民化之后的待遇是否有吸引力?这里面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在过去几年的实施进度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而这一次,确实也提出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政策。

首先,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具体涉及到教育,医保,养老,租房,职业技能服务等方面。

其次,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具体涉及到财政政策,宅基地,基础设施,户籍统计工作等方面。

城镇化的必然

我们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就必然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因此,未来的农业必然走向专业化,同时由于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效率,所需劳动力必然会大大减少,剩余劳动力要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过去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也证明了城镇化的趋势不断深化。

大城落户新政策来了,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宜居地!

农村城镇人口比例变化曲线

人之所以能够战胜动物成为地球的主宰,主要在于人大脑的领先。而作为国家如果要超越其他国家,在大脑发展程度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在大脑的利用率上领先。因此,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说,人也要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而让更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脑力劳动中,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城镇化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

而且,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们作为个人,市民化的生活才是未来大多数人的选择,农民占大多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如果要想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趋势,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市民。如果想要更高的成就,则必须提高效率,多追求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免责声明:信息均来自公开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