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囑託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白營樣本


牢記總書記囑託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白營樣本

牢記總書記囑託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白營樣本

▲村民在介紹北陳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功能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鄉村振興,不斷提升農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文明程度的戰略之舉。自去年11月8日湯陰縣為白營鎮北陳王村頒出全縣第一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牌後,新時代文明實踐一直都是該縣的熱點話題,而白營鎮的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之舉再次刷新了這一話題熱度。


安報融媒記者 李劍波 黃亞明 文/圖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一個嶄新課題,面對這道只有答題原則、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湯陰縣白營鎮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鎮26個行政村都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隨著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白營鎮正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創新路徑。


和諧搬遷背後的故事

今年3月,湯陰縣302省道兩側綠化、亮化工程啟動,道路控制紅線外延23米以內的所有土地、房屋及附屬物都被列入搬遷範圍。3月17日,搬遷工作啟動第一天,白營鎮就有107戶農戶簽訂了搬遷協議,簽約率95%,其中,北陳王村17戶搬遷戶全部簽約,搬遷範圍內的房屋也在當天全部拆除。徵地拆遷工作在很多地方被認為是難啃的“硬骨頭”,白營鎮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完成和諧搬遷,這背後是什麼力量在推動?3月29日,記者趕赴白營鎮一探究竟。

當天上午,北陳王村黨支部書記張來賓得知記者的來意後,直接把記者帶到了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我們就是在這裡給搬遷戶做思想工作的。”原來,該鎮徵地搬遷工作剛一啟動,村“兩委”就召集搬遷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起了搬遷政策,得到搬遷戶的積極配合。

“302省道兩側實施綠化、亮化,沿線群眾都是受益者,家門口的風景會越來越美,搬遷工作咱們必須支持。”採訪中,在村裡有5間門市的張大軍告訴記者,村裡的17戶搬遷戶之所以主動簽訂了搬遷協議,就是因為村民經常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交流思想,村“兩委”幹部主動傾聽群眾呼聲,對群眾提出事關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也都虛心接受,這樣的交流結果自然讓村民的眼界更寬、看得更遠,村裡的大事小情也不再只盯著個人利益考慮了。

北陳王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在湯陰縣第一家掛牌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也是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的有力證明。該鎮黨委書記李明說,此次和諧搬遷凸顯了農民素質整體提高,這得益於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引導。如今,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已成為凝聚民心的“強磁場”,農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提升了,很多鄉鎮工作中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記者點睛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要延伸到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直接面向群眾,要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必須抓住鄉鎮工作的關鍵點,把準農民群眾的關切點,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用真心換民心,這樣才有利於激勵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塊牌匾裡的家風故事

在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鄉賢民俗館,一塊“為國立功”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木質的牌匾充滿年代的滄桑感,上面的字跡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仔細辨認,左邊寫著“湯陰縣白家營鄉人民政府贈”,右邊寫著“李春花同志立功紀念”,最下方寫著“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五日立一等功”。牌匾的主人李春花是一名抗美援朝志願軍,曾在戰場榮立一等功,遺憾的是老人已在20多年前過世。

經多方打聽,4月2日,記者聯繫上了李春花的大兒子李希平。李希平依稀記得,父親在世時,一直把這塊牌匾當寶貝掛在客廳。用李希平的話說,父親李春花經常給自己的子女上政治課,講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故事,並把牌匾上的“為國立功”4個字作為家訓,教育子女要愛國奮鬥,建功立業。

“這塊牌匾是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的生動教材。”該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郭婷婷感慨地說,白營鎮不但有李春花這樣的戰鬥英雄人物值得我們紀念,《湯陰縣白營鎮好家風彙編》還收錄了67個普通農家的家風故事,此外,26名有文化、做表率、投身家鄉建設的鄉賢人士照片登上了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鄉賢榜”,引導農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李春花的家風故事彰顯了愛國奮鬥精神,不僅給他的後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白營人建功立業新時代。正是這些榜樣的力量,匯聚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涵養鄉風文明的縮影。據統計,去年,白營鎮共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300餘次,各村記錄的好人好事共計3956件,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鄉村傳播了主流價值,弘揚了時代新風,增強了農民的文化自信。

記者點睛

文明實踐,旨在文明,貴在實踐。好家風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有助於培育農民向上向善的力量。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更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有將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內核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才能實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家門口的紅色學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白營鎮引起強烈反響,各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利用農民夜校課堂,講起了農民聽得懂的理論宣講課。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了重要講話,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三農’課,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努力?”在農民夜校課堂上,白營村黨支部書記袁翠英向農民夜校學員拋出了問題。“我認為種地的時候要少用農藥、化肥。”“我認為要搞好村裡的綠化、美化工作,我們都喜歡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村民暢所欲言,生動解讀了自己理解的綠色發展理念。“這樣的宣講接地氣,讓我們在輕鬆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學到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識。”村民徐麗娜說。

白營鎮藉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深化農民夜校學習,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政策,每一場宣講都如春風化雨,增強了基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據統計,白營鎮去年開展夜校學習共計2395場,參與人數達5萬人。今年1月,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學術報告廳也正式開課,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學習12次。

採訪即將結束,白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標誌在春日暖陽中熠熠閃光:這是一個充滿動感的藝術字——“文”,它代表了文明和文化,從小房子、心形設計元素來看,像是一個人懷揣一顆赤誠之心,快速跑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學習,是的,這裡就是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

記者點睛

新時代文明實踐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氣”。辦在農民家門口的紅色學堂,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開展理論宣講,這說明只有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才能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送入千家萬戶,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