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61集09

李炳老曾经给我们这样的教诲,说“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看到别人做善事、贤德,不要心生嫉妒,去障碍、去排斥,而是要随喜功德。这也就是说,“见人善,即思齐”,这个风气特别地重要。“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见到别人有错,先不要去批评他,为什么?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因为彼此之间的信任还不够,说多了反而引起别人的误会,多去做利益他的事,多去帮助他、关心他,时间久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见到有人做错了,我们不是去指责他,在那幸灾乐祸,而是应该想到怎么样去善巧地劝告他,怎么样去帮助他改正错误,这都是一颗厚道的心。

假使我们听到了别人谈论自己,或者是在背后诽谤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譬如说有人来告诉你,说谁谁谁在背后说你哪里哪里不好,我们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为自己找借口,或者就是非常地生气,进而又去诽谤、反驳别人。实际上中国古人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我们面对别人的诽谤、面对别人不实的言论正确的态度。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史,读史我们会增长见识,也要开阔自己的心胸。譬如说我们看在历史上有一个王旦做宰相。古人说“宰相肚子能撑船”,这个宰相的心胸确实是非常地宽广。王旦是宰相,结果寇准经常批评他,批评得太多,皇帝有点看不过去了,有一天就对王旦讲,说:“寇准经常挑你的毛病。”听到别人批评他,王旦是怎么回应的?王旦说:“皇上,我当宰相这么久了,一定会有很多过失,寇准是爱国,他才批评的。”你看他不只没有生气,反而还肯定对方。那我们想一想,皇帝听完这句话,是不是会对他更加信任?如果是满朝文武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对他更加地佩服?所以他为全朝的文武百官都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这个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诽谤,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够火冒三丈,自己的瞋心生起来了,还要有度量接纳别人的批评,甚至是毁谤。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别人做错事,我们应该对他什么样的态度?在《无量寿经》上有一句话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传统文化在我们国内已经三、四代人没有讲了,我们的父母、祖父母,甚至他们的长辈,都没有学过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怎么可以怪他们做错事?“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不仅不能怪人,还要提起这个爱心、同情之心。所以我们要转念,转挑剔为同情、为慈悲。

我们还要明白一个真相,那就是我和众生都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我们对众生的宽恕、爱戴就是没有条件的,帮助他、成就他,而不是去和他对立,互相冲突、互相矛盾。所以圣人他都是明了这个真相,圣贤人之所以和凡人有不同,就是因为他明了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和万物、和其他人其实本质上是一体的关系,所以他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别人不讲条件,无私无求,而且是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帮助别人。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再来我们说,在《了凡四训》上还说:“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说我本来没有什么过失,也没有犯什么罪过,但是别人就是来诽谤你、挑剔你、指责你、抱怨你,给你加了很多恶名。这个时候,我们真正明理,我们就会很高兴,为什么还很高兴?因为这个福都是逆着加的。你看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承受别人的毁谤、误解,我们以前所做的错事、恶事全都给报掉了,而且怎么样?他不仅送福给你,还送慧给你。因为我们面对别人的侮辱、诽谤、误解都能够如如不动,不去生气,你这个定力是不是提高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半年都不生一次气,你看周围的人一定会对你肃然起敬。

所以问题就是我们看这些人事物,会不会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人能转境,则同如来”,“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时时是好时”,就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处理它。“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个“境”就是物质环境,这个“缘”就是人际关系,它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任何一件事情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不要认为它是一件绝对的坏事。我们能够正确的处理它,我们往往把一般人看起来是坏的事情,转变成好的事情,这才是如来的智慧。所以这些境界都是告诉我们,修行是修谁?是修自己,修我们自己的这一颗心,让我们的心时时处在正道上,不能起贪瞋痴慢疑,这个是最重要的。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下面又说:『君不密则失臣』。“君”就是指领导。领导者对待一件事情,本来应该低调保密的,但是他一下子说出去了,这样就会招来人的嫉妒障碍,甚至他的爱臣就会招到障碍。为什么?因为人的嫉妒心都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做领导者的低调,反而是保护属下。就像我们改革的时候,也是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牵动很多人的利益,就往往会招来障碍,所以很多事情就需要很机密地进行。古人说“事以密成”,这个事情,特别是重要的事情,要低调去做,过早地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往往招致很多的障碍。

后面还说『臣不密则失身』,一个臣子他要在利益团队的过程中,也要和周围的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沟通得不够,别人因为不理解,和你产生了对立,你又不能够接受,情绪一上来,这样就会使事情恶化了。所以《无量寿经》上也劝导我们,要“和颜爱语,劝谕策进”。“劝谕策进”,一定要和颜悦色地和别人去沟通,沟通得要充分彻底,让别人了解我们做事的意图。这个才是我们做事正确的方法。

『机事不密则害成』,一些重要的机密大事不慎泄露,也可能会妨碍它的成功,甚至还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所以君子做事都是谨小慎微,而且不随便出言讲话,考虑得非常周全。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