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工鬧出各種笑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孫悟空噠


額,印度的軍工水平確實屬於日常黑系列,畢竟很多騷操作也真的只有印度才能搞得出來,但是我們經常黑印度軍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頂級軍工大國,所以看待問題的眼光會有所不同,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的話,印度的軍工實力其實還是可以的,起碼印度自己能造導彈、能造航母(即使還趴在水裡)、造軍艦、能造坦克、能造火炮(額,勉強算吧),甚至還弄出來了核武器!


而想要達成以上那些成就(先別管性能怎樣,起碼人家也是弄出來了),全世界好像也沒幾個國家能做到吧,應該不會超過兩手之數?總之,印度的軍工出品,總的來看,性能指標上跟世界頂級的高端玩意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人家起碼有這個底子在,單是這一點就已經比很多國家強了,飛機、航母、坦克啥的先不說,這個印度的確一直在鬧笑話,來看看彈道導彈,在這方面的實力三哥還是有目共睹的,也可能因為洲際彈道導彈是鎮國重器的原因,印度在這方面也的確比較肯下功夫!

印度的“烈火-5”洲際導彈可是6次試射均成功了,大家一直說三哥的導彈是“布朗運動彈”,因為以前印度試射導彈時也的確鬧出了不少的笑話,不是有個段子這樣說嘛:印度向我們發射了洲際導彈,一個小時後,俄羅斯向印度宣戰!這個段子就是用來諷刺印度的導彈沒有準頭的,但是印度最新的“烈火-5”可不會真的跟“布朗運動”那樣到處亂飛,現在唯一的短板是射程只有5000公里,但是印度後期計劃的改進版就是要達到8000公里這種真正意義上洲際導彈射程水準的!

因此,我們覺得印度軍工一直在鬧笑話那是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個頂級的軍工大國,看待問題的眼光完全不同,再加上我們平時哪來對標的都是美俄這種級別的對手,看慣了各種高精尖的玩意,一看到印度軍工出來的各種騷操作頓時就覺得是個笑話了,但是,日常黑印度看看就好,圖個開心,私下還是要認真對待,畢竟,印度的潛力也不小!


哨兵ZH


上面有人把印度軍工鬧笑話的原因歸罪於國有企業和“壟斷”,實在是有些業餘:

第一,歷史上的蘇聯,今天的中國和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全是國有企業,怎麼沒鬧印度式的笑話?

第二,在西方軍工業,也形成了高度壟斷的趨勢。F-35選型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壟斷美國空軍的全部下一代作戰飛機,沒有任何一家能與其匹敵。在其他裝備領域,基本上也是1-2家大公司壟斷競爭的局面。但是西方軍工業仍然比印度高效的多。

那麼,印度軍工為什麼鬧笑話?

一言以蔽之,死要面子,片面追求國產化和超英趕美,目標定的太高,步子邁得太大,超出了實際能力。

拿著名的“阿瓊”坦克為例,該型坦克的研製計劃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在當時就要求“趕超豹2”。但是,在此之前,印度本國軍工廠僅參與過英國坦克的組裝,沒有任何自主研發經驗。而先進主戰坦克所需的大口徑火炮、大功率發動機、先進火控系統、複合裝甲等,都需要雄厚的技術積累和長期的研發經驗。這幾項印度沒一個能過關,研發遙遙無期,生產漏洞百出,性能乏善可陳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更要命的是,明知搞不出來,為了面子,也要砸錢研製,甚至投入量產,到頭來當然免不了大筆錢打水漂,淪為笑柄。

LCA戰鬥機、“加爾各答”級驅逐艦也是同樣的道理。

好在莫迪這個明白人及時認清楚了形勢,印度現在已經放棄了“自主研發”的追求,轉而追求引進生產線進行國產化了。這是非常符合印度國情的一步棋子。


萊茵的黃金


印度軍工出現的各種奇葩事故,只有你想不到,從來沒有印度做不到。奇葩的是,印度軍工的笑話不僅僅是單一軍種,而是所有的軍種全部淪陷了。

以印度海軍為例子來說說。

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因為自身實力不足,加上腐敗透頂的官僚體系和嚴重拖沓的辦事效率,導致印度軍隊這些年一直事故頻發,範圍涵蓋印度海陸空全方位、各領域。
據印度媒體報道,2016年12月5日,印度海軍“布拉納普特拉河”級護衛艦“貝特瓦”號在孟買港駛出船塢時傾覆。 據現場圖片顯示,這艘3850噸的護衛艦如橫臥在軍港中的船塢裡。據知情人透露,“貝特瓦”號原本停靠在船塢中進行改造和水下修理。在下午2點左右,在可能出現船隻傾斜的重新入水過程中,系統故障導致全船側翻。船主桅杆受損。報道稱,這起事故有兩名船員因此喪生,12人受輕傷獲救。
事實上,印度最近幾年沒少出事,僅在2014年3月份前後,僅僅半個月就連續發生多起嚴重事件,每次事件都會導致軍官死亡。2013年8月14日,印度海軍“辛杜拉克沙克”號常規動力潛艇在南部港口城市孟買停泊時爆炸引起大火併最終沉沒,整場大火經過兩個小時才被撲滅,這一嚴重事故導致艇上18名船員遇難,多人被送入醫院。後來經調查,事故原因竟然是潛艇艇員發射了兩枚俱樂部反艦導彈,其中一枚在潛艇內部發生爆炸,從而導致了這場嚴重的事故。自此,印度開創了世界第一次用反艦導彈擊沉潛艇的新紀錄,被網友調侃為開創了世界上反潛作戰的新局面。
有專家指出,印度海軍之所以頻頻出現事故,除了自身業務水平有關以外,還跟印度軍工研發水平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印度大部分武器都是購自其他國家,因此在交接過程中稍有不留意就會導致某些操作不能掌握,加上海軍工作人員的麻痺大意,極有可能就導致一場災難發生。

墨者善狩


根本原因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眼高手低。

印度這個國家,工業底子,尤其是國防工業的底子,簡直就不能和他目前的大國身份相匹配。,而且是差的遠。但是這一點好像印度根本沒有意識到,還是一味的買買買。

這一點上,印度和許多歐美國家相同,一個是把自己防務全都交給美國,另一個則是滿世界的買武器來充實自己,到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的軍工業越來越差,到自己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再想要解決已經為時已晚了。

看看印度軍隊現在裝備的武器,整個一個萬國牌的軍隊,無論是那個軍中,最先進的武器不是買的就是租的,買飛機租潛艇,印度每年在這方面的花費動輒數千億美元,但是其軍力增長卻幾乎不變,而且每年事故頻出,總是能讓印度軍隊霸佔新聞頭條。

一個國家的軍隊如果不能大範圍的裝備自己國家的武器,那是很危險的,相當於把自己的命門交到別人手上。就拿租用俄羅斯的潛艇來說,一旦出了重大事故印度只能去請俄羅斯的專家來修,這是真正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因為其本國的軍事工業製造能力不足以應付目前軍隊的武器裝備情況,以至於出了問題之後根本無法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印度空軍的戰機都是帶著問題上天,出事的幾率自然就大大增加。

所以在這武器裝備這方面一定要腳踏實地,自己有什麼就玩什麼,不要老是想著去玩些更高端的,最後往往玩砸了。就像我們,過去三十年的中國軍隊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絕對沒有像印度那樣,而是自己發展,慢慢來唄,一步一個腳印。

看看現在的中國軍隊,要什麼沒有?當年的印度和中國差不到哪裡去,這麼多年過去了,差距顯而易見。發展才是硬道理。


江雪寒


我先說三個笑話,首先是“阿瓊”主戰坦克,從1974年到1984年花了十年才造出樣車,2004年8月第一輛生產型“阿瓊”坦克才交付,“懷胎”30年之久。由於印度仿製的T-72火炮工藝不過關,炸膛現象成為家常便飯。而且,駕駛員開窗駕駛時,會被轉動的炮塔撞死;裝填彈藥時火炮必須調整到一定仰角;而當火炮處於正前方時,乘員無法上下車。

另一“活寶”是LCA輕型戰鬥機。1983年項目上馬,直到2001年1月首架驗證機才升空,2013年12月才初步形成戰鬥力。該機採用二代機的無尾複合三角翼佈局,機動性無從談起。而且,發動機、飛控系統、雷達、複合材料、空空導彈、瞄準吊艙、座艙顯示等從不同國家進口,連印度人最拿手的軟件領域——飛控系統源代碼都是英國人寫的,兼容性一團糟。

壓軸出場的,是“神一樣”的HA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只要是該公司經手過的飛機,總是爭先恐後地往地上摔。

且看以下記錄——1992-2004年間,HAL組裝“米格-21”2架,大修8架,其中8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4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3架,大修3架,其中4架墜毀;大修“米格-29”3架,全部墜毀。在過去數年中,印空軍墜毀的29架飛機中,有26架是由HAL製造、大修或升級的。拜HAL所賜,印度成為世界上空軍戰機墜毀率最高的國家,獨立至今摔的飛機已達1,000多架。

為什麼製造出好的軍火,主要是三個原因吧,

1、印度國際關係好,很多關鍵技術可以買,中國曾經被絕大多數國家封鎖,只能自己來。長此以往,中國掌握了一定的關鍵技術,印度啥都沒學會。

2、軍隊對於武器的技術需求與軍工實力的差距,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軍工技術比較薄弱,能夠研製出來的武器肯定是與先進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而印度軍方比較好高騖遠,對於武器性能要求高,但是軍工達不到,所以就拖延甚至直接轉買其他國家的技術,從而減少軍工投入。

3、印度國內民用工業產業鏈不全,很多民用產品無法生產,而那些產品很多都是軍民兩用的,所以印度國內工業基礎相對中國薄弱得多。
4、印度軍工廠的管理問題,印度這個國家比較奇特,工程師一是不會幹工人的活兒的,而工人又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且雙方缺乏溝通,勞動紀律也得不到保證,最後早就出來武器生產粗心大意,生產週期非常長,那也是無法避免的。

猴子軍師


根本原因是印度國內工業體系不完善。

印度的野心其實是很大的,一直想要建設一個完善得工業體系。只是迫於國內軍工體系的不爭氣,才一直以來都大量得外購軍備而已。
阿瓊主戰坦克

但印度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中無法自拔。其一方面因為國內軍工無法制造出先進軍備,花巨資外購先進軍備,但另一方面由於大把資金用於外購軍備,留給國內軍工研發的資金嚴重不足,導致國內軍工產業無法吸引人才,人才不足就產不出先進的技術,不能實現根本性的技術突破。這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死衚衕”。



LCK“光輝”戰機

難道印度國內一直都沒有人察覺到這個死循環之局嗎?當然有。只不過印度的“世界大國”目標趕著印度人往前走,印度軍方是等不起國內軍工業緩慢的成長的,與其投入大量的資金還有漫長的時間去等待一個不確定的結果,不如干脆外購先進軍備,反正國際環境好,手裡又有大把鈔票,不怕買不來先進武器。這是印度人心中走向世界大國的“捷徑”。
印度向俄羅斯購買大量的T-90


可是真正的大國地位是可以用金錢買來的嗎?靠外購的軍備究竟能發揮出多少戰力?這是個未知數。畢竟,中東土豪國們已經成了前車之鑑。顯然,印度國內的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印度總統莫迪姬就提出要發展國內軍工業的戰略目標,印度政府宣佈,以後凡是在國內能造出的武器,就不會再外購。而這個戰略計劃的第一個成果,就是印度軍方宣佈印度的驕傲LCK“光輝”戰機正式服役,接下來將會大規模加入印度空軍,並且會向外出口。

我個人並不看好印度這個軍備國產計劃,也不看好光輝戰機的前景,畢竟當前國際都在朝著四代機(美標)時代邁進,沒有哪個國家有意願去研究一款性能並不多麼優異的三代機。至於光輝的出口,前景堪憂,只是希望印度所謂的出口計劃別到最後變成空軍“出口”到海軍的鬧劇就好了。

你看好印度的軍備國產計劃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這是印空軍剛剛發生的墜機事故,也是第八架墜毀的蘇30MKI戰鬥機。印度空軍發言人證實,6月27日中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一架剛組裝完畢的蘇-30MKI戰鬥機在試飛期間墜毀,墜機地點位於該國馬哈拉施特拉邦,兩名飛行員都安全彈射跳傘死裡逃生。

目前印度方面並沒有給出事故原因,到底是生產廠家的問題還是飛行員的問題。但此前俄羅斯空軍裝備專家在回應蘇30MKI戰鬥機事故頻出的問題是指出,印度軍事航空工業水平和飛行員素質是造成高墜機率的兩大重要原因。

實際上印度軍工的困境不只是在空軍裝備領域,發展數十年的自主航空工業,至今為止連組裝俄製戰機都不能令人滿意。更不要說30年的難產兒光輝戰鬥機(LCA)。雖然一直在努力,但是印度的海軍裝備和陸軍裝備的自主發展成績也同樣是笑料不斷。

回顧該國的自主軍工產業發展歷程來看,堅持的理念值得敬佩,但畢竟工業基礎差距太大。說到這裡,還是回到27號的事故的主角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

資料顯示:從1992到2004年間,HAL組裝“米格-21”2架,大修8架,其中8架墜毀;大修“幻影2000”4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3架,大修3架,其中4架墜毀;大修“米格-29”3架,全部墜毀。而過去的數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印空軍墜毀的29架飛機中,有26架是由HAL製造、大修或升級的。


高峰軍事觀察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關於印度軍工,甚至印度工業化頻頻鬧出笑話的問題,說得比較靠譜的是《艦載武器》連載的專題欄目《大國之略》中的論述,相關分析深入淺出,簡潔易懂。(有單行本發售)印度軍工的問題從來不是簡單的科研或生產的問題,而是民族,或者說是文化的問題,下圖是印度軍工企業參加馬來西亞蘭卡威的防務展的護衛艦模型,是用來吹捧自己產品,好向其他國家銷售的!

如果這種水平的模型出現在中國企業,可能做模型的沒啥事,但負責這次展會的,不被開除都是輕的。但在印度,這非常常見,大家可以搜索“印度軍工模型”,還能找到比這個做工還差的,也是參加防務展當廣告用的!而同樣參加此次防務展的,疑似國產054B護衛艦的模型(下圖),完全可以做一個對比。

導致印度軍工出問題的原因很多,小兵兵在這裡分享一個自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吧。一個民族想要發展自己的工業,紀律性是最基本的文化要求。而中國人,無論是從古代王朝延續至今的文化傳統,還是建國之後發展重工業時培養的工業人工,都是支撐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而從來沒有進行過底層動員,過於放縱、浪漫的印度人,是不懂什麼叫做紀律的。對他們而言,工業生產所強調的標準化、流程化,是與其自身民族屬性牴觸的,這使得這個民族與工業化是格格不入的。


諸葛小兵兵


鷹眼防務觀察認為印度軍工鬧出笑話的原因是國有化,這顯然有失偏頗。因為蘇聯在所有生產資料都國有的情況下,研製出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名機,比如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和蘇27等,造出了系列坦克,各種類型的艦船。中國的所有軍工企業也是國有,但研製出了殲10和殲20,研製出055等艦船。所以,印度軍工的各種笑話,其主要原因並非是國有。印度軍工的笑話,主要是印度缺乏軍工發展應有的工業基礎,工業技術以及印度人的工作態度。軍事工業的發展有賴於國家的重工業發展,包括冶金(材料)工業,電子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儀表工業等等,還需要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比如空氣動力學研究對於航空器,導彈設計就是基礎,不是說懂個基本原理,然後畫個圖紙就可以製造了。有了這些基礎,包括建立了相關的工業,也有了必須的技術,才能設計出某個型號的裝備。否則,不管有多強烈的願望,也不可能製造出合格的裝備。但問題到這兒還沒完,一旦從設計進入製造,需要的就是工人的技術水平與工作態度。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我國支援巴鐵150架殲6戰機,過了幾年需要大修,巴鐵從英國請來技術工人進行大修,結果修好後,性能比原裝的提高了不少。後來,國內就研究是什麼原因,研究後發現是因為文革,對技術不敢強調,工人勞動態度也不如以前,所以,就在企業內進行整頓。這都說明,能設計出來,如果沒有工業基礎,仍然造不出來,有了工業基礎,工人缺乏技術,工作又不盡心盡責,造出來的裝備要麼質量不行,容易出事故,要麼性能達不到設計要求。印度的問題,不能僅僅說是國有的原因,缺乏製造軍事裝備的基礎(技術和工業),工人技術水平太差,工作態度又不認真(這就涉及到國民性),這才是根本原因。


liucj2


印度軍工一直以來都被世界多國嘲諷,主要是經常出現各種奇葩現象,比如原先優良的武器經過印度軍工廠修理或改良後立刻事故頻頻,印度生產的各類飛行器連自己人都不敢用及驚人的武器研製週期等。實際上印度軍工體系非常有歷史,從研發到生產,各類部門體系齊全程度與中美俄等國相比毫不遜色,至於為何會落入今天這般田地,這和印度國內體制與資源不匹配有很大關係。

首先,印度軍工部門齊全卻沒有成熟管理制度。研發部門往往地位較低,推廣與銷售部門大都話語權十足,這種本末倒置組合使不僅使研發部門很難留住人才,更導致大量基礎工作沒人做,因為軍工企業主要工作是外宣而不是研發。

其次,統屬不明確。任何人都能對軍工企業發號施令,包括許多政客為追求政績往往對軍工研發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目標,這嚴重打亂正常軍工研發,所要求產品指標脫離現有技術研發水平。這種情況下,縱然印度“不差錢”但無論投入多少也都是無底洞,因為本國相關技術薄弱,根本不具備研發能力。

再次,盲目外包。許多軍事大國都會將軍工生產一些次要組成部分外包來節約成本,印度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印度軍工外包比例非常大,而民間缺乏有科研實力企業,這導致經常出現外包產品和整體裝備不匹配,或者外包質量過差使裝備整體難以正常使用,如經常被詬病的“神改裝”就是經常被外包的業務。

最後,印度軍備採購體系不完善。軍工研發並不以軍隊需求為基準而是盲目瞄準國際市場“最高標準”,這一方面使研發成本和週期拉長,另一方面導致生產出武器裝備經常不符合部隊需要。同時,印度軍隊也不願使用本國產品,每年除輕武器外大部分都是象徵性採購,這極大打擊本國軍工積極性,長此以往造成惡性循環,印度軍工混亂也就難以避免。【小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