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工闹出各种笑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孙悟空哒


额,印度的军工水平确实属于日常黑系列,毕竟很多骚操作也真的只有印度才能搞得出来,但是我们经常黑印度军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我们本身就是一个顶级军工大国,所以看待问题的眼光会有所不同,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的话,印度的军工实力其实还是可以的,起码印度自己能造导弹、能造航母(即使还趴在水里)、造军舰、能造坦克、能造火炮(额,勉强算吧),甚至还弄出来了核武器!


而想要达成以上那些成就(先别管性能怎样,起码人家也是弄出来了),全世界好像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到吧,应该不会超过两手之数?总之,印度的军工出品,总的来看,性能指标上跟世界顶级的高端玩意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人家起码有这个底子在,单是这一点就已经比很多国家强了,飞机、航母、坦克啥的先不说,这个印度的确一直在闹笑话,来看看弹道导弹,在这方面的实力三哥还是有目共睹的,也可能因为洲际弹道导弹是镇国重器的原因,印度在这方面也的确比较肯下功夫!

印度的“烈火-5”洲际导弹可是6次试射均成功了,大家一直说三哥的导弹是“布朗运动弹”,因为以前印度试射导弹时也的确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不是有个段子这样说嘛:印度向我们发射了洲际导弹,一个小时后,俄罗斯向印度宣战!这个段子就是用来讽刺印度的导弹没有准头的,但是印度最新的“烈火-5”可不会真的跟“布朗运动”那样到处乱飞,现在唯一的短板是射程只有5000公里,但是印度后期计划的改进版就是要达到8000公里这种真正意义上洲际导弹射程水准的!

因此,我们觉得印度军工一直在闹笑话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个顶级的军工大国,看待问题的眼光完全不同,再加上我们平时哪来对标的都是美俄这种级别的对手,看惯了各种高精尖的玩意,一看到印度军工出来的各种骚操作顿时就觉得是个笑话了,但是,日常黑印度看看就好,图个开心,私下还是要认真对待,毕竟,印度的潜力也不小!


哨兵ZH


上面有人把印度军工闹笑话的原因归罪于国有企业和“垄断”,实在是有些业余:

第一,历史上的苏联,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全是国有企业,怎么没闹印度式的笑话?

第二,在西方军工业,也形成了高度垄断的趋势。F-35选型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垄断美国空军的全部下一代作战飞机,没有任何一家能与其匹敌。在其他装备领域,基本上也是1-2家大公司垄断竞争的局面。但是西方军工业仍然比印度高效的多。

那么,印度军工为什么闹笑话?

一言以蔽之,死要面子,片面追求国产化和超英赶美,目标定的太高,步子迈得太大,超出了实际能力。

拿著名的“阿琼”坦克为例,该型坦克的研制计划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在当时就要求“赶超豹2”。但是,在此之前,印度本国军工厂仅参与过英国坦克的组装,没有任何自主研发经验。而先进主战坦克所需的大口径火炮、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复合装甲等,都需要雄厚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研发经验。这几项印度没一个能过关,研发遥遥无期,生产漏洞百出,性能乏善可陈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更要命的是,明知搞不出来,为了面子,也要砸钱研制,甚至投入量产,到头来当然免不了大笔钱打水漂,沦为笑柄。

LCA战斗机、“加尔各答”级驱逐舰也是同样的道理。

好在莫迪这个明白人及时认清楚了形势,印度现在已经放弃了“自主研发”的追求,转而追求引进生产线进行国产化了。这是非常符合印度国情的一步棋子。


莱茵的黄金


印度军工出现的各种奇葩事故,只有你想不到,从来没有印度做不到。奇葩的是,印度军工的笑话不仅仅是单一军种,而是所有的军种全部沦陷了。

以印度海军为例子来说说。

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加上腐败透顶的官僚体系和严重拖沓的办事效率,导致印度军队这些年一直事故频发,范围涵盖印度海陆空全方位、各领域。
据印度媒体报道,2016年12月5日,印度海军“布拉纳普特拉河”级护卫舰“贝特瓦”号在孟买港驶出船坞时倾覆。 据现场图片显示,这艘3850吨的护卫舰如横卧在军港中的船坞里。据知情人透露,“贝特瓦”号原本停靠在船坞中进行改造和水下修理。在下午2点左右,在可能出现船只倾斜的重新入水过程中,系统故障导致全船侧翻。船主桅杆受损。报道称,这起事故有两名船员因此丧生,12人受轻伤获救。
事实上,印度最近几年没少出事,仅在2014年3月份前后,仅仅半个月就连续发生多起严重事件,每次事件都会导致军官死亡。2013年8月14日,印度海军“辛杜拉克沙克”号常规动力潜艇在南部港口城市孟买停泊时爆炸引起大火并最终沉没,整场大火经过两个小时才被扑灭,这一严重事故导致艇上18名船员遇难,多人被送入医院。后来经调查,事故原因竟然是潜艇艇员发射了两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其中一枚在潜艇内部发生爆炸,从而导致了这场严重的事故。自此,印度开创了世界第一次用反舰导弹击沉潜艇的新纪录,被网友调侃为开创了世界上反潜作战的新局面。
有专家指出,印度海军之所以频频出现事故,除了自身业务水平有关以外,还跟印度军工研发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印度大部分武器都是购自其他国家,因此在交接过程中稍有不留意就会导致某些操作不能掌握,加上海军工作人员的麻痹大意,极有可能就导致一场灾难发生。

墨者善狩


根本原因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眼高手低。

印度这个国家,工业底子,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底子,简直就不能和他目前的大国身份相匹配。,而且是差的远。但是这一点好像印度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是一味的买买买。

这一点上,印度和许多欧美国家相同,一个是把自己防务全都交给美国,另一个则是满世界的买武器来充实自己,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军工业越来越差,到自己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想要解决已经为时已晚了。

看看印度军队现在装备的武器,整个一个万国牌的军队,无论是那个军中,最先进的武器不是买的就是租的,买飞机租潜艇,印度每年在这方面的花费动辄数千亿美元,但是其军力增长却几乎不变,而且每年事故频出,总是能让印度军队霸占新闻头条。

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不能大范围的装备自己国家的武器,那是很危险的,相当于把自己的命门交到别人手上。就拿租用俄罗斯的潜艇来说,一旦出了重大事故印度只能去请俄罗斯的专家来修,这是真正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因为其本国的军事工业制造能力不足以应付目前军队的武器装备情况,以至于出了问题之后根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印度空军的战机都是带着问题上天,出事的几率自然就大大增加。

所以在这武器装备这方面一定要脚踏实地,自己有什么就玩什么,不要老是想着去玩些更高端的,最后往往玩砸了。就像我们,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军队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绝对没有像印度那样,而是自己发展,慢慢来呗,一步一个脚印。

看看现在的中国军队,要什么没有?当年的印度和中国差不到哪里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差距显而易见。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雪寒


我先说三个笑话,首先是“阿琼”主战坦克,从1974年到1984年花了十年才造出样车,2004年8月第一辆生产型“阿琼”坦克才交付,“怀胎”30年之久。由于印度仿制的T-72火炮工艺不过关,炸膛现象成为家常便饭。而且,驾驶员开窗驾驶时,会被转动的炮塔撞死;装填弹药时火炮必须调整到一定仰角;而当火炮处于正前方时,乘员无法上下车。

另一“活宝”是LCA轻型战斗机。1983年项目上马,直到2001年1月首架验证机才升空,2013年12月才初步形成战斗力。该机采用二代机的无尾复合三角翼布局,机动性无从谈起。而且,发动机、飞控系统、雷达、复合材料、空空导弹、瞄准吊舱、座舱显示等从不同国家进口,连印度人最拿手的软件领域——飞控系统源代码都是英国人写的,兼容性一团糟。

压轴出场的,是“神一样”的HA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只要是该公司经手过的飞机,总是争先恐后地往地上摔。

且看以下记录——1992-2004年间,HAL组装“米格-21”2架,大修8架,其中8架坠毁;大修“幻影2000”4架,全部坠毁;组装“米格-27”3架,大修3架,其中4架坠毁;大修“米格-29”3架,全部坠毁。在过去数年中,印空军坠毁的29架飞机中,有26架是由HAL制造、大修或升级的。拜HAL所赐,印度成为世界上空军战机坠毁率最高的国家,独立至今摔的飞机已达1,000多架。

为什么制造出好的军火,主要是三个原因吧,

1、印度国际关系好,很多关键技术可以买,中国曾经被绝大多数国家封锁,只能自己来。长此以往,中国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印度啥都没学会。

2、军队对于武器的技术需求与军工实力的差距,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军工技术比较薄弱,能够研制出来的武器肯定是与先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而印度军方比较好高骛远,对于武器性能要求高,但是军工达不到,所以就拖延甚至直接转买其他国家的技术,从而减少军工投入。

3、印度国内民用工业产业链不全,很多民用产品无法生产,而那些产品很多都是军民两用的,所以印度国内工业基础相对中国薄弱得多。
4、印度军工厂的管理问题,印度这个国家比较奇特,工程师一是不会干工人的活儿的,而工人又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双方缺乏沟通,劳动纪律也得不到保证,最后早就出来武器生产粗心大意,生产周期非常长,那也是无法避免的。

猴子军师


根本原因是印度国内工业体系不完善。

印度的野心其实是很大的,一直想要建设一个完善得工业体系。只是迫于国内军工体系的不争气,才一直以来都大量得外购军备而已。
阿琼主战坦克

但印度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无法自拔。其一方面因为国内军工无法制造出先进军备,花巨资外购先进军备,但另一方面由于大把资金用于外购军备,留给国内军工研发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国内军工产业无法吸引人才,人才不足就产不出先进的技术,不能实现根本性的技术突破。这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死胡同”。



LCK“光辉”战机

难道印度国内一直都没有人察觉到这个死循环之局吗?当然有。只不过印度的“世界大国”目标赶着印度人往前走,印度军方是等不起国内军工业缓慢的成长的,与其投入大量的资金还有漫长的时间去等待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不如干脆外购先进军备,反正国际环境好,手里又有大把钞票,不怕买不来先进武器。这是印度人心中走向世界大国的“捷径”。
印度向俄罗斯购买大量的T-90


可是真正的大国地位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吗?靠外购的军备究竟能发挥出多少战力?这是个未知数。毕竟,中东土豪国们已经成了前车之鉴。显然,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印度总统莫迪姬就提出要发展国内军工业的战略目标,印度政府宣布,以后凡是在国内能造出的武器,就不会再外购。而这个战略计划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印度军方宣布印度的骄傲LCK“光辉”战机正式服役,接下来将会大规模加入印度空军,并且会向外出口。

我个人并不看好印度这个军备国产计划,也不看好光辉战机的前景,毕竟当前国际都在朝着四代机(美标)时代迈进,没有哪个国家有意愿去研究一款性能并不多么优异的三代机。至于光辉的出口,前景堪忧,只是希望印度所谓的出口计划别到最后变成空军“出口”到海军的闹剧就好了。

你看好印度的军备国产计划吗?欢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兵者诡道也


这是印空军刚刚发生的坠机事故,也是第八架坠毁的苏30MKI战斗机。印度空军发言人证实,6月27日中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一架刚组装完毕的苏-30MKI战斗机在试飞期间坠毁,坠机地点位于该国马哈拉施特拉邦,两名飞行员都安全弹射跳伞死里逃生。

目前印度方面并没有给出事故原因,到底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还是飞行员的问题。但此前俄罗斯空军装备专家在回应苏30MKI战斗机事故频出的问题是指出,印度军事航空工业水平和飞行员素质是造成高坠机率的两大重要原因。

实际上印度军工的困境不只是在空军装备领域,发展数十年的自主航空工业,至今为止连组装俄制战机都不能令人满意。更不要说30年的难产儿光辉战斗机(LCA)。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是印度的海军装备和陆军装备的自主发展成绩也同样是笑料不断。

回顾该国的自主军工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坚持的理念值得敬佩,但毕竟工业基础差距太大。说到这里,还是回到27号的事故的主角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

资料显示:从1992到2004年间,HAL组装“米格-21”2架,大修8架,其中8架坠毁;大修“幻影2000”4架,全部坠毁;组装“米格-27”3架,大修3架,其中4架坠毁;大修“米格-29”3架,全部坠毁。而过去的数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印空军坠毁的29架飞机中,有26架是由HAL制造、大修或升级的。


高峰军事观察


每日点兵为您回答!

关于印度军工,甚至印度工业化频频闹出笑话的问题,说得比较靠谱的是《舰载武器》连载的专题栏目《大国之略》中的论述,相关分析深入浅出,简洁易懂。(有单行本发售)印度军工的问题从来不是简单的科研或生产的问题,而是民族,或者说是文化的问题,下图是印度军工企业参加马来西亚兰卡威的防务展的护卫舰模型,是用来吹捧自己产品,好向其他国家销售的!

如果这种水平的模型出现在中国企业,可能做模型的没啥事,但负责这次展会的,不被开除都是轻的。但在印度,这非常常见,大家可以搜索“印度军工模型”,还能找到比这个做工还差的,也是参加防务展当广告用的!而同样参加此次防务展的,疑似国产054B护卫舰的模型(下图),完全可以做一个对比。

导致印度军工出问题的原因很多,小兵兵在这里分享一个自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吧。一个民族想要发展自己的工业,纪律性是最基本的文化要求。而中国人,无论是从古代王朝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还是建国之后发展重工业时培养的工业人工,都是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而从来没有进行过底层动员,过于放纵、浪漫的印度人,是不懂什么叫做纪律的。对他们而言,工业生产所强调的标准化、流程化,是与其自身民族属性抵触的,这使得这个民族与工业化是格格不入的。


诸葛小兵兵


鹰眼防务观察认为印度军工闹出笑话的原因是国有化,这显然有失偏颇。因为苏联在所有生产资料都国有的情况下,研制出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名机,比如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和苏27等,造出了系列坦克,各种类型的舰船。中国的所有军工企业也是国有,但研制出了歼10和歼20,研制出055等舰船。所以,印度军工的各种笑话,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国有。印度军工的笑话,主要是印度缺乏军工发展应有的工业基础,工业技术以及印度人的工作态度。军事工业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包括冶金(材料)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仪表工业等等,还需要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比如空气动力学研究对于航空器,导弹设计就是基础,不是说懂个基本原理,然后画个图纸就可以制造了。有了这些基础,包括建立了相关的工业,也有了必须的技术,才能设计出某个型号的装备。否则,不管有多强烈的愿望,也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装备。但问题到这儿还没完,一旦从设计进入制造,需要的就是工人的技术水平与工作态度。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我国支援巴铁150架歼6战机,过了几年需要大修,巴铁从英国请来技术工人进行大修,结果修好后,性能比原装的提高了不少。后来,国内就研究是什么原因,研究后发现是因为文革,对技术不敢强调,工人劳动态度也不如以前,所以,就在企业内进行整顿。这都说明,能设计出来,如果没有工业基础,仍然造不出来,有了工业基础,工人缺乏技术,工作又不尽心尽责,造出来的装备要么质量不行,容易出事故,要么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印度的问题,不能仅仅说是国有的原因,缺乏制造军事装备的基础(技术和工业),工人技术水平太差,工作态度又不认真(这就涉及到国民性),这才是根本原因。


liucj2


印度军工一直以来都被世界多国嘲讽,主要是经常出现各种奇葩现象,比如原先优良的武器经过印度军工厂修理或改良后立刻事故频频,印度生产的各类飞行器连自己人都不敢用及惊人的武器研制周期等。实际上印度军工体系非常有历史,从研发到生产,各类部门体系齐全程度与中美俄等国相比毫不逊色,至于为何会落入今天这般田地,这和印度国内体制与资源不匹配有很大关系。

首先,印度军工部门齐全却没有成熟管理制度。研发部门往往地位较低,推广与销售部门大都话语权十足,这种本末倒置组合使不仅使研发部门很难留住人才,更导致大量基础工作没人做,因为军工企业主要工作是外宣而不是研发。

其次,统属不明确。任何人都能对军工企业发号施令,包括许多政客为追求政绩往往对军工研发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目标,这严重打乱正常军工研发,所要求产品指标脱离现有技术研发水平。这种情况下,纵然印度“不差钱”但无论投入多少也都是无底洞,因为本国相关技术薄弱,根本不具备研发能力。

再次,盲目外包。许多军事大国都会将军工生产一些次要组成部分外包来节约成本,印度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印度军工外包比例非常大,而民间缺乏有科研实力企业,这导致经常出现外包产品和整体装备不匹配,或者外包质量过差使装备整体难以正常使用,如经常被诟病的“神改装”就是经常被外包的业务。

最后,印度军备采购体系不完善。军工研发并不以军队需求为基准而是盲目瞄准国际市场“最高标准”,这一方面使研发成本和周期拉长,另一方面导致生产出武器装备经常不符合部队需要。同时,印度军队也不愿使用本国产品,每年除轻武器外大部分都是象征性采购,这极大打击本国军工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印度军工混乱也就难以避免。【小战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