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堵點分包領導、無牌電動車上路將被查…交通治理今年鄭州這麼幹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鄭州“史上最嚴”交通秩序治理工作將持續,且力度更大、措施更細。4月10日,河南商報記者獲悉,從即日起至2019年年底,鄭州市相關部門將在市內五區及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鄭州經開區、鄭州高新區、火車站地區持續開展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工作。 整治的效果將會如何?不妨看看以下六方面的舉措。

“知名”堵點分包領導、無牌電動車上路將被查…交通治理今年鄭州這麼幹


【舉措1】建設智能化停車管理平臺,推進智慧停車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鄭州市公安局將和大數據管理局等部門配合,持續推進智慧交通項目建設,和互聯網公司研發“互聯網+大數據”智慧交通服務功能,著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公眾服務能力、交通網格化管理、提高綜合運輸協調能力。

去年10月,鄭州一些停車場已率先“嚐鮮”智慧停車,這一便民舉措今年有望在鄭州全市範圍內實施,相關部門將建設全市統一的智能化停車管理平臺。據介紹,各區(管委會)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智慧停車建設,到時,市民可通過i鄭州APP、支付寶、微信自助繳費,也可通過支付寶綁定車牌號實現無感支付。

此外,鄭州也將借鑑發達城市的管理經驗,研究推廣直行待行、配道左轉待行、可變導向車道、單向交通組織、高峰期快速路匝道進出口控制和互通立交匝道口行車引導系統等管理手段,緩解交通節點擁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舉措2】“知名”堵點將公佈分包領導、管理責任,掛牌督辦

像大家熟知的金水路、花園路、嵩山路等14條城市主幹道,將從勤務機制完善、交通違法整治、交通設施完善等方面,開展交通秩序嚴管示範路創建活動,嚴格管控禁行車輛、違法佔道、亂停亂放等違法行為,規範人行道隔離設施、道路路名標牌、沿街廣告設置。

中原萬達、河醫立交、中州大道隴海路等“知名”堵點,也將分別劃定責任網格,明確分包領導和管理責任,對外公佈,掛牌督辦,邊整治、邊研判。

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仍將面臨嚴厲打擊。而且,對於次數較多、影響惡劣的交通違法行為人及車輛,警方將予以曝光。

【舉措3】新建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老舊小區周邊道路施劃夜間限時停車位

今年,鄭州將加快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工作,加快制定出臺《鄭州市停車場管理條例》。按照計劃,2019年鄭州市將新建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逐步緩解停車難問題。

道路停車泊位的施劃力度,今年也將繼續加大。按照“利民便民、應劃盡劃”的原則,經鄭州市政府聯審聯批並向社會公示後,責任單位要分期分批高標準設置施劃,並實行編號管理,6月底前完成不少於3萬個、年底前完成不少於6萬個泊位施劃任務。

為了最大限度利用道路空間,城管部門將在部分流量較小主幹道的機動車道設置停車泊位,在除禁停道路外的次幹路、支路、背街小巷的機動車道設置停車泊位。

人行道和商戶門前的空間也要被充分利用,在預留2米人行通道和不佔壓盲道的前提下,城管部門根據地形全面施劃停車位,最大限度利用路面沿石以上的空間。

此外,老舊住宅小區(10年以上)周邊道路路內將施劃夜間限時停車泊位,限時免費停放時間為20:00—次日7:00。共享單車的禁停範圍也將擴大,單車企業須在市區快速路、綠地、河道、高架橋區域設置禁停區,實現對市區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規範管理。

【舉措4】依法打擊客運市場非法營運行為,規範運營秩序

對於客運市場的非法營運行為,今年相關部門也將持續嚴厲打擊。

據介紹,鄭州市交通局將聯合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門,制定出臺非法營運查處辦法,打擊“假出租”、“黑出租”、電摩等非法營運行為,依法查處出租車計價器非法改裝地下窩點,嚴查非法客運涉黑涉惡勢力團伙,打擊盜竊出租汽車專用設施設備的犯罪行為,查處改裝“出租克隆車”地下窩點。

同時,鄭州市公安局將牽頭交通局建立聯合執法長效機制,每週開展不少於3次聯合行動,持續治理非法營運。

【舉措5】《鄭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將出臺,無牌電動車上路將被查

去年10月,鄭州在全市範圍內啟動電動車上牌工作。按照計劃 ,鄭州市公安局將聯合司法局、交通局等部門,加快推進立法工作,結合鄭州市實際,研究出臺《鄭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

電動車集中上牌登記結束後,交警部門將會加強路面執勤,查處電動自行車無牌無證上路、佔用機動車道、超速、逆行、違法載人等交通違法行為,督促無牌上路行駛且無法提供合法手續的電動車車主及時辦理登記上牌。

此外,公安部門還將研究建立電動自行車被盜後的應急偵查、追回、返贓機制,開展打擊專項行動,依託科技防盜,打團夥、破串案,最大限度減少群眾財產損失。

【舉措6】探索建立交通違法與單位評優、文明獎發放掛鉤等制度

今年,鄭州警方將繼續邀請新聞記者、高校學生、社會群眾,對鄭州交通亂象進行大走訪、大調查、大曝光,為道路交通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進一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防範意識。

鄭州市發改委也將聯合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等交通管理各項內容納入到市民積分系統,研究出臺分類分級管理辦法,使交通違法行為與個人、企業、單位的信用狀況掛鉤,增大交通違法成本,提升公民的交通文明意識,探索建立交通違法與單位評優、文明獎發放掛鉤等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