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困局

——村級集體經濟“缺位”,究竟會導致什麼?

今年54歲的老張是西部一個偏遠山村的村黨支部書記。

這些年,老張一直在為一堆事鬧心——

“之前3組集資建設的蓄水池壞了,村‘兩委’沒能力修理,只能到上面‘跑關係’。”

“逢年過節,村幹部想慰問一下弱勢群體,連慰問金都給不起。”

“村裡路燈壞了沒錢換,我‘一怒之下’自己掏了錢。”

…………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只有一個:“我們村是典型的‘空殼村’——村集體賬面上一分錢沒有,做什麼都只能縮手縮腳。”

老張的一句話,道出了“空殼村”的“痛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後,已經成為村集體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大能力“短板”。

對此,貴州省獨山縣委黨校教師戴啟香曾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列出了村級集體經濟不振導致的三大弊端——

一是不能為群眾最終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空殼村沒有實力創辦集體企業,村集體無力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堅強後盾。”

二是沒有資金維護農村基礎設施。

“國家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村集體拿不出資金維護維修,只好發動群眾集資,增加農民負擔,造成村民與村幹部間的矛盾。”

三是村基層組織邊緣化,核心作用減弱。

“空殼村村幹對百姓關注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無能為力。村幹有私心、工作方法不當等原因使基層組織缺乏凝聚力而邊緣化,支部核心作用減弱。”

縱觀廣袤的西部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的“缺位”,真讓不少“空殼村”飽受困擾。

☆解惑

——“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弱”在哪?

造成“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不振甚至“缺位”的原因林林種種、不一而足。經過調查和梳理,本刊總結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先天不足”——不少“空殼村”地處偏遠、資源匱乏,加之村集體自身“零積累”甚至是“負資產”,既沒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啟動資金,也長期找不到產業破題門路,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硬件缺位”——部分“空殼村”生產生活經濟設施建設滯後,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發展動能,導致村級集體經濟遲遲不能破題。

●“領導不力”——部分“空殼村”“兩委”班子能力不強、關係不睦,不能有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人才不夠”——部分“空殼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同時沒有條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導致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無人推動、無人實施。

●“配套缺失”——部分地區和部門對“空殼村”扶持不到位,政策、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資源傾斜不夠,導致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孤軍奮戰”、“自生自滅”。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支招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怎麼破?

重慶市榮昌區地處重慶版圖最西邊,幅員面積1077平方千米,轄15個鎮、6個街道,151個村(社區),85萬人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區。

2016年,全區有89個村(社區)集體是典型的“空殼村”——除區、鎮財政補貼外,沒有一分錢經濟收入。

其餘的6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也不多——每年多的就幾萬元、少的僅數千元。

短短兩年,榮昌就成功使其中62個“空殼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破土而出”,並實現了持續穩定盈利。

榮昌,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為此,本刊特向區委書記曹清堯“取經”——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錢”和“人”哪裡來?

曹清堯:通過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清除制約發展的資金、人才、環境三大“絆腳石”,凝聚發展合力,撬動集體經濟發展向好起步。

一是集中資金扶持,讓發展“引擎”更強。實事求是說,每年各級政府投入農村的錢也不少,但往往是撒芝麻鹽,搞平均分配,更沒有資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國家很多投入打了水漂。2017年至2018兩年,榮昌區整合財政資金,籌集5700萬元資金專門用於扶持“空殼村”發展集體經濟,將無集體收入的“空殼村”或集體收入較少的“薄弱村”共60個村作為試點,根據項目每個試點村給予50萬元至140萬元不等資金支持。項目採取各村自行申報、鎮黨委推薦、區裡評審,財政資金作為村集體興辦實體經濟的本金,也就是說給村集體送一隻“下蛋的母雞”,運行則採取市場化機制搞股份合作。

二是建強幹部隊伍,讓發展“動力”更足。有了錢、有了項目,效果好壞關鍵在人。通過選取對口區級部門聯建幫扶、選派懂經營善管理的機關幹部到村任“產業助手”、為每個村配備1名大學生村官和1名本土回引的大專畢業生到村工作等措施,有效增強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智力支撐。

三是增強紀律意識,讓發展“底盤”更穩。為保證資金的“股本”性質,對對把“母雞”吃了—因投資項目不可持續導致股本金全部流失的、把“母雞”喂瘦了—因發展項目選擇不科學造成嚴重股本金“縮水”的、把“母雞”喂成了光打鳴不下蛋的“公雞”—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不作為三類情形,進行嚴肅問責。將各鎮黨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內容,強化責任落到實處,確保財政資金的保值升值。

沒錢、沒人、沒項目……“空殼村”怎麼發展村集體經濟?

●由誰來實施?

曹清堯: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民主決策三步工作法》,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引導黨員群眾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全過程進行監督。

一是事前民主協商議事。由村支“兩委”成員定期走村入戶,就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廣泛徵求離任村幹部、德高望重老黨員、致富能手等群體意見,有針對性擬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初步實施方案;同時,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對方案進行商議,經2/3以上人員同意後方可形成正式方案,並上報鎮(街道)黨(工)委備案。

二是事中民主決策定事。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實施過程中,凡是涉及到重大工作決策、重大項目安排或使用5萬元以上項目資金等情況,首先召開支委會進行研究,並將結果提交村支“兩委”會議商議,由村委委員站在村民自治的立場,對商議內容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將村支“兩委”會議的結果分別提交支部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進一步對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完善,最後通過村務公開欄進行張貼公示。

三是事後民主監督管事。由村黨支部牽頭,村委會協助,每季度開展一次“村級事務開放日”,轄區內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普通黨員群眾可參加,並就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實施進度、資金使用情況、村級財務管理和民主理財各項規定落實情況提出質詢,由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現場解惑答疑,詳細記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並報鎮(街道)黨(工)委審核;同時,在鎮(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由村支“兩委”擬定整改意見,明確整改時間和責任人,並在1周內向建議提出人反饋有關情況。

●如何保證持續盈利?

曹清堯:壯大集體經濟,不能一哄而上。在榮昌,壯大集體經濟的政府財政扶持項目要採取各村申報、鎮級推薦、區級評審,進行競爭性比選。同時,區裡還規定,如果出現發展項目選擇不科學造成股本金嚴重縮水、相關幹部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不作為等情形的,將嚴肅問責、追回本金,確保資金保值升值,農民持續受益。

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增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劃分為3大類,實現3個同步發展。

一是鄉村旅遊類。在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採取“經濟主體+項目經營”模式,深度挖旅遊資源,推動集體經濟與鄉村旅遊同步發展。

二是商貿服務類。在繁華鄉鎮周邊的村(社區),採取“物業服務+互聯網”模式,拓寬收入渠道,推動集體經濟與周邊市場需求同步發展。

三是農業產業類。在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農業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採取“合作社+互助式”模式,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農業,推動集體經濟與當地農民增收同步發展。

●利潤如何分配?

曹清堯:探索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製度,指導各鎮村根據實際情況,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通過村民自治程序,確定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在可持續發

展、績效獎勵、公益事業等方面的分配比例,提高分配的科學性和公信力。擴大再投入增強發展的持久力,將集體經濟收益的大部分資金存入村級專用賬戶,作為後續發展資金,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後勁,防止“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設立績效獎增強幹部的內動力,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對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村(社區)幹部進行專項獎勵,獎勵資金要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上通報,並在村務公開欄上公示,大力營造“幹多幹少不一樣”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村(社區)幹部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幹勁。堅持公益性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對於村級集體經濟收益中的公益部分,經“四議兩公開”的程序,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關愛留守人群、幫扶困難群眾等公益事業,讓群眾感受到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來的紅利。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機制打消了群眾對收益分配不公的憂心,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