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大家都知道,現在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對教育的大範圍普及,各地新建了很多的學校,所以說現在這一階段社會對於教師的需求也比較大,所以很多同學在畢業後會參加教師編考試或者其他形式的考試,大家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一名老師。但是有些參加相關考試的同學的本科專業並不是師範類的,這讓大家對於這兩種不同種類的專業的區別有很大的疑惑,今天陳默老師就來跟大家講一下它們的區別。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NO.1課程設置的不同

師範類專業和非師範類專業雖然都是在同一所院校,但是那些非師範類的專業是不會開設和師範類相關的課程的,比如說教育心理學、課程改革等課程,這些是師範類的必修課。而且師範類專業的學生到了大三或者大四會由學校安排出去到各地的學校進行實習,大部分的學校實習時間為一個學期。在這個期間學生們會跟著中小學教師聽課學習,並且有機會為學生們講課實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鍛鍊機會,而非師範類專業的學生實習則和教育無關。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NO.2教師資格證的獲取

在前些年,凡是師範類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不需要參加考試,同學們在畢業後會直接得到教師資格證書。但是後來國家對這個證書的頒發進行改革,要求師範類專業的學生也要參加考試才能拿到這一證書。儘管這些學生無法像以前那樣直接拿到證書,但是在考試的時候,特別是面試,那些參加過實習的學生的優勢就尤為突出。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NO.3對普通話的要求

除了播音主持專業之外,大多數的專業就業是不會對普通話等級做要求的,但是對於師範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普通話等級的證書是一個必考的證書。如果你想要在畢業後教授語文的話,對普通話是有著具體的要求的,要求從業者的普通話水平至少是二級甲等,其他科目也要求至少得到二級乙等的能力水平。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NO.4就業的競爭力

參加過教師招聘或者教師編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很多學校把本科是相關師範類專業作為招聘的門檻,這個時候師範生的優勢就彰顯出來了。雖然有的學校不硬性規定必須是師範生,但是在面試的時候,老師們也都會向師範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傾斜,而且接受過本科課程培訓已經實習過的師範生無論在經驗上還是能力上都會突出一些。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以上就是陳默老師總結的關於師範學校中師範生和非師範生的差別,所以那些畢業後有明確目標想要當老師的同學,在這裡建議你們儘量選擇師範類專業,這樣不僅是為自己今後的工作累計經驗,而且在應聘中也會更有競爭力。

師範大學只培養“教師”?學校“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慎報

關於:師範大學畢業做不了教師?“非師範專業”面臨4大尷尬!考生慎報,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