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祕 傳道書 窮人有智慧 富戶應當官 金錢萬能什麼都能買

聖經揭秘 傳道書 窮人有智慧 富戶應當官 金錢萬能什麼都能買

前面作者花了很長的篇幅告訴人們,惡人行惡可能是出於神的安排,所以沒有得到惡報,但是義人去學他們行惡就違反了神的設定,很可能會遭報,因為神意誰也測不定,所以叫義人們不要去冒這個險。這些怪論當然不可能是什麼神的默示,因為這些如果是真實的話,根本不能顯示神的公正公義慈愛,只能顯示他無聊乖僻無能。正經的神誰會搞這種試驗呢,有能的神安排下一切,又有誰能違反他的設定呢。另外作者的這個設想雖然勉強解釋了有些惡人長壽,有些義人反而遭殃,但是反過來就不好解釋,比方說,如果有一個惡人在壯年的時候去世,按這個設想就得說,他惡人不按神的設定好好行惡,反而去行義,所以被神罰死,這樣的解釋不管是人聽了還是“神”聽了都會覺得有點古怪吧。

第9章下半段和第10章都是講智慧的,當時給聖經分章的很多都分得不好,很多不同內容的歸到同一章,相同內容的卻中間截斷,不知當時的編輯是本身水平低,還是沒領工資的緣故,所以工作毛糙。

9:13-17中文版給起的標題是智慧勝過武力,作者在這裡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我見過一件有關智慧的事,給我印象相當深刻。有一座人口很少的小城,有一次被一個大國攻打,他們在城外建造了高大堅固的堡壘,圍困了小城。眼看這城就要被滅亡,城中一個貧窮的智慧人卻用他的智慧使城和全城的人都倖免於難。然而事情過後,並沒有人記住他和感謝他。為此我感嘆,智慧雖勝過勇力,但是因為他貧窮,人們就總是藐視智慧者,他的話也無人聽從。(人們啊,切記我的話,)智慧者人微言輕,可是他們說的話你要注意聽,他們說的話比愚妄的長官說的話要更有用。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愚妄人(原文是罪人,不過跟前半句不能形成對照)做的事卻能破壞很多好事。

古代確實有一些戰爭用智謀以少勝多,我國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如此,西方則有阿基米德用鏡子打敗羅馬軍隊的傳說,不過如果有一個智慧人用他的智慧保住了全城,事後人們卻將他忘記,這樣的事估計沒有,所以這個小故事應該是作者為了講他的道理編出來的。當然,有時也有這種情況,某貧窮人想到了主意,後來七拐八折傳到首領的耳朵裡,因此打了勝仗,但是人們並不知道這個主意最早來自那個貧窮的智慧人,這樣當然就沒人會去感謝他。還這種情況,所謂的智慧人只想到一點,專業的參謀受此啟發,想出了完整的計策,或者其實他並沒有受到別人的啟發,完全都是自己獨立想出來的,智慧人卻以為這裡有自己很大的功勞,見沒有人來感謝他,就為自己叫屈。

作者為貧窮的智慧者叫屈,其實相當於就是為自己叫屈,他說人們總是藐視智慧者,他的話也無人聽從,其實相當於就是反映自己的心聲,別看現在這麼多基督徒都誇他是個大有智慧的人,但是當時他因為貧窮所以人微言輕,沒什麼人聽他的話。聖經裡經常將窮人說為智慧者,而把富人說成愚妄者,其實在古代來說,智慧大多是掌握在富人手裡,因為大多數窮人一輩子就耕田種地放牧,別的事沒有經歷,根本就沒什麼知識,相反,富人相對來說要見多識廣一些。比方說守城的事,其實由一個貧窮人提出很好的計策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因為畢竟他見識和經歷太少。就像我國的三國演義,好的計謀都是飽讀史書的謀士出的,而沒有哪個好計謀是小兵出的,就更別說農民。當然還有一種貧窮人就比較特別,他們曾經富過和闊過,曾經有很多見識,後來因事故變成窮人,這種人既經歷過富,又經歷了窮,可能會想得更多,反而比一般富人更有見識,或者說跟他們比有不同的見識。像傳道書的作者,可能就是這種人,就是一個自認為有智慧卻懷才不遇的人。

第10章相當於是箴言,寫了二十句作者認為有哲理的話。

1-9句說,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比喻恰當形象: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就算古代以色列人也應該知道,心臟在右側的人是很少見的,所以這句話可能不能直接按字面理解。在以色列人傳統裡,右手是比較大能的、比較有用的、是幹大事的,所以這句話意思可能是指智慧者的心都想比較有用的事,而愚昧人的心都想那些無用的事)。並且愚昧人行路顯出無知,對眾人說,他是愚昧人(愚昧人一舉一動都能讓人看出他是愚昧人。誇張。其實到現代我們就知道,經常不同立場觀點就互相說對方愚昧,聖經裡所說的愚昧大多也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與作者立場觀點不一致的就是愚昧人,其實別人可能非但不愚昧,還比他聰明得多)。掌權者的心若向你發怒,不要離開你的本位,因為柔和能免大過(參見8:3,這裡第二次提到,我覺得這很可能是作者的親身體會得來的經驗教訓,所以他總是念念不忘,耿耿於懷。當然,他得罪的未必是王那麼高的掌權者,如果他是猶大人被擄後之人,巴比倫王、波斯王等他見都不容易見到。也有可能他在猶大或以色列國內曾任高官,後來被擄成了窮人)。我見日光之下有一件禍患,似乎出於掌權的錯誤,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難得,這一句卻來幫富人說話。這句話有三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作者認為坐在高位管理的,還是富足人合適,窮人不合適;另一種可能是這裡所說的富足人是與前面的愚昧人相對的,指富有智慧的人;第三種可能是這幾句箴言是後來的編輯整理者加進去的,不代表原作者的觀點)。我見過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這句跟上句連著,表示壞了規矩。有人說,這表示王子的謙遜,原句當然不可能是這種意思,這種現象是作者批評的,不是讚賞的)。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被蛇所咬。鑿開石頭的,必受損傷,劈開木頭的,必遭危險(這兩句話都是想表示想害人的反而害了自己,另外這些話也說明,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做事情缺乏保護,做什麼事都有相當的危險性,遭意外的情況很常見)。

10-15句說,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磨刀不誤砍柴功,得來智慧大有用)。未行法術以先,蛇若咬人,後行法術也是無益(古代以色列人以為耍蛇人是有法術使蛇聽話的,其實這裡面當然是有技巧,但是卻沒什麼法術。這句話用在這裡的用意跟前一句話差不多,教人在做事之前先做好萬全的準備,否則到時出了差錯就後悔莫及)。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智慧人說話謙和有禮,愚昧人說話狂妄招禍)。他口中的言語起頭是愚昧,他話的末尾是奸惡的狂妄(接著前一句,他是指愚昧人)。愚昧人多有言語,人卻不知將來有什麼事,他身後的事,誰能告訴他呢(還是接著前面,說愚昧人話雖多,卻因智慧不夠、對禍事的缺乏預見能力,所以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神降禍整死。按照第9章說的神秘莫測理論,智慧人也是不能預見神什麼時候會降禍。所以聖經裡的理論當不得真,正面反面說都能行,需要怎麼說就怎麼說)。凡愚昧人,他的勞碌使自己睏乏,因為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愚昧人小則事倍功半,大則南轅北轍)。

16-17句說,邦國阿,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當時以色列人認為老年人比較有智慧,年輕人沒什麼智慧,孩童嗎,當然是更沒智慧。群臣早晨宴樂,英文版中有三個版本說宴會,其它版本都是簡單說吃。上面王太小不會管,下面群臣不辦事只吃喝,對這個國來說當然不是好事。另外因為古代農業收成比較低,糧食少,全世界人們一般都是實行兩餐制,人們天亮就起床幹活,然後七到九點左右吃第一餐,我們中國叫做朝食,吃完繼續幹活,到下午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大約四、五點鐘吃第二餐,我們叫做哺食,所以早晨起來就吃,就算是普通吃個早飯,也是比較奢侈的。我們中國直到近代大航海之後,從外國、主要是南美傳來高產糧食玉米、番薯、土豆等之後,才有條件實行三餐制,所以,想想古人吃個飯多難吧)。邦國阿,你的王若是貴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時吃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王是貴胄之子,就有良好的見識,雖然作者在傳道書中經常站在貧窮人立場說話,但是他心底還是認為,王應該由貴胄之子擔任,高官還是應該由富足之人擔任,這主要是因為傳統觀念,另外也可見他對貧窮人居高位辦大事的能力是有懷疑的。據聖經描述,大衛可不是什麼貴胄之子,最多可算大戶人家,而掃羅則可說是貴胄之子,如果傳道書的作者是所羅門,當然不會說他父親當王沒有福。後半句意思是群臣要辦事到點再吃飯,而且吃飯只為補充體力,不是搞宴會求享樂。這點可難做到,你雖看得起富人,認為他們應該當王、當高官,但是你要他們有錢不享樂,怎麼可能呢)。

18-20句說,因人懶惰,房頂塌下,因人手懶,房屋滴漏(古時他們的屋頂是用草蓋的,這個就是經常要維護,草容易腐爛發黴,壞掉的經常要更新,否則水漏下來,輕則家裡滴水,重則屋頂的梁木也會發黴爛,然後整個屋頂就會倒塌下來)。設擺筵席,是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錢能叫萬事應心(原話意思是說金錢萬能,筵席、酒都是拿來跟錢比的,它們倆雖然一個能讓人喜笑,一個能使人快活,但是金錢能滿足人的任何事,你想要什麼都可花錢買來。這話神聽了不知會不會高興呢)。你不可咒詛君王,也不可心懷此念,在你臥房也不可咒詛富戶,因為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作者啊,你把飛鳥、蝙蝠和其它禽類都當成什麼人了,它們可是單純的很,從不幹背後告狀和調唆之事。飛鳥雖然不會傳話,得小心隔牆有耳倒是真的,也許作者真正說的是這個意思。這一章有幾句把王和富戶捧得過高,簡單有點將他們當神,不過若說與傳道書前面的思想不協調,其實背後倒也有統一的意思,他就是叫窮人們要安守本分,要接受王必須由貴胄之子擔任,高官必須由富足人擔任,這樣國家才能好,窮人既不要對此有意見,而不要覬覦高官的位置,因為這樣不符合規矩,而且容易給國家帶來災禍,總之,好好接受和享受他們的壓迫和領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