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文徵明草書《北風篇》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秋,文徵明(時年57歲)致仕後,從北京順著運河乘船南下。大概是才走到山東境內吧,運河封凍,文徵明就在河裡的船上度過了一個很狼狽的冬天,直到春後開河,他才回到家鄉蘇州。

《北風篇》即是他滯留在船上過冬時所寫。

釋文:

羈魂惻惻如羈鴻,

逆旅四壁凝塵空;

川途修阻歲欲窮,

枯桑萬里鳴天風。

其時玄冬陰始極,

噫氣乘虛互消息;

朔雲布野天欲垂,

晝瞳騰空日無色。

憶昨苦寒冰雪連,

溼妨出戶寒妨眠;

飢禽不度車馬絕,

茅棟摧壓寒無煙。

茲晨日出喜清廓,

不謂終風暮還作;

吹沙裂石眾巖號,

卷卻茅簷轉蕭索。

由來天地藏氣機,

玄冥斂雪春當歸;

豈知老病驚欲死,

心魂已逐沙塵飛。

朝來困臥呼不起,

短褐矇頭憶田裡;

歸期方念阻凌陰,

辛苦窮途復罹此。

故應造物相嬉娛,

卻憐吹萬誰為爐;

亦知消息至理在,

安得塊壘胸中無。

客來為說趨朝地,

幾度聞雞冒寒至;

瓊珂玉勒爭先馳,

不見風寒見名利。

利名曾不酬艱難,

何須大廈安如山;

杜陵一室不自保,

卻願天下皆歡顏。

須臾風止客亦去,

萬里星河掃氛霧;

殘缸明滅照綀幃,

三匝寒鴉繞庭樹。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文徵明出身於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歲,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蘭竹圖文徵明《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傳世書作有《醉翁亭記》、《滕王閣序》、《赤壁賦》等。著有《甫田集》,編有《停玉館法帖》等。(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畫作有《雨餘春樹圖》、《影翠軒圖》、《洞庭西山圖》、《綠蔭清話圖》、《綠蔭草堂圖》、《松壑飛泉圖》、《石湖詩圖》、《失竹》、《江南春圖》、《古木寒泉圖》、《塞村鍾馗圖》、《松聲一榻圖》、《好雨聽泉圖》、《蘭竹》、《梨花白燕圖》、《水亭詩思圖》、《仿王蒙山水》、《東園圖》等;著有《莆田集》。

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歸去來兮辭》頁,明,文徵明書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明代文徵明草書《北風篇》、行書《且適園後記》

《且適園後記》文徵明書於庚子年,時年七十一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