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傳 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

8歲那年,查良鏞無意中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使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這是查良鏞看到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之後,查良鏞到處蒐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

查文清死後,留下了一些家宅和田地。查良鏞出生的時候,查家還擁有3600多畝田地,租種查家田地的農民有上百戶之多。所以,他的父親查樞卿實乃“當仁不讓”的大地主。查家富有,僱有一些長工、短工料理家務。查良鏞剛上學時,就有一名長工負責接送他,下雪、下雨的日子,這名長工還抱著查良鏞上學、回家。這位長工是個駝子,半身殘廢,是查文清辭官時從丹陽帶回袁花家裡來的;查文清死後,他繼續在查家當長工。因為殘疾,查良鏞很同情他,每次看到別人取笑他,就予以制止,有時還為此哭了起來。他發病的時候,查良鏞還時常到他的小房子裡看他,拿些東西給他吃。

因查良鏞懂事,心地善良,故這位長工待良鏞很好。當時長工已是六七十歲的人,但他把少年查良鏞視為朋友,還把自己的身世告訴查良鏞。原來,這位長工是江蘇丹陽人,家裡開豆腐店。當地一名財主看中他的美貌的未婚妻,便設計陷害他,並差人把他打成殘廢,還把他關進牢獄兩年,而他的未婚妻則做了財主的繼室。他出獄後心懷憤懣,就持刀刺傷了財主,於是又被判刑入獄。後來,查文清當了丹陽縣正堂後,才把他救了出來。

這位長工病死後,查良鏞一直很懷念他,心裡時常記著他辛酸的身世。二三十年後,查良鏞曾經以他的身世為素材,寫了武俠小說《連城訣》,以紀念在他幼小時對他“很親切的一位老人”。

金庸傳   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

金庸作品 《連城訣》

在浙江,自古以來學風濃郁,書院林立,藏書之風十分興盛。在明朝,就藏書之多而言,以地區而論,江浙為首。到了清代,浙江藏書之盛,超逾前代。浙江的藏書家,以杭州為最多,海寧也曾一度次之。

因為家學淵博,海寧查家藏書十分豐富,“查氏藏書”在浙西一帶很有名聲。查家珍藏著900卷之多的《海寧查氏詩鈔》雕版,是查文清生前編寫的。這些雕版置滿兩間房子,查良鏞和兄弟們把這些雕版當玩具,還時常鑽到這些雕版之中捉迷藏。日子長了,對雕版上的詩詞,查良鏞也能耳熟能詳,隨意就能讀出幾句來。可以這樣說,查良鏞是在書堆中長大的。他曾經回憶說:“家中藏書很多,我幼時雖看不懂,但找書卻方便;而且不單有古書,也有新書,因為我的伯父、父親、兄長都是大學畢業生。我自小與書為伍,培養出喜歡讀書的基本性格,加上長輩的文化修養好,家裡房產亦豐,生活不愁,家人間的活動也很文雅,閒來多是下棋、看書……”

儘管那時查良鏞年紀幼小,但所涉讀的書籍已相當廣泛。在現代知識方面,查良鏞稱小學時代“得益最多,記憶很深”的,是父親、兄長購置的鄒韜奮所著《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世界各地旅行記,以及鄒韜奮主編的《生活週報》。查良鏞迷上武俠小說,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一天,他在翻查家中藏書時,無意中看到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這部小說是“新文派”始祖、言情小說名家顧明道寫的,內容主要是寫方玉琴、嶽劍秋這對“琴劍二俠”的武俠生涯。書中首創男女二俠雙雙闖蕩江湖之模式,這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很深。顧明道以言情小說的筆調、新文藝腔的筆法寫這本小說,給陽剛味濃烈的武俠小說注入了溫婉豔約的柔美,開啟了“俠情”武俠小說的新境界。

金庸傳   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

民國25年初版《萍蹤寄語》

查良鏞粗粗翻閱了幾頁,書中的內容就吸引住他,令他愛不釋手。一連幾天看完這本《荒江女俠》後,查良鏞禁不住拍案叫絕:“想不到世上還有這麼好看的書!”當時,查良鏞只有八九歲。

其後,少年查良鏞到處蒐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他在當時相當流行的、上海出版的消閒性讀物《紅玫瑰》中讀到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書中桂武、甘聯珠、餘羅漢、甘瘤子等人物大大地吸引了他,其中“火燒紅蓮寺”的故事更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平江不肖生在《順探世界》雜誌上連載的描述清末民初武林真人真事的《近代俠義英雄傳》,更使查良鏞看得入迷。

以後幾年,查良鏞看過武俠小說有好幾十本,其中描寫梁山好漢反抗官府的《水滸傳》,寫包青天安良除暴、一身正氣的《三俠五義》及其續篇《小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等,看得查良鏞如痴如醉。

金庸傳   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

武俠題材的開山之作——《三俠五義》

查良鏞迷愛武俠小說,只是因為武俠小說好看,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他;但他並沒有想過要寫武俠小說,更沒有想到自己將來會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

1937年,查良鏞13歲,就讀於浙江省立嘉興中學。剛讀完中學一年級,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來讀到高中,戰火更烈,家鄉淪陷。由於戰事,浙江北部鄰近上海的富庶城市——杭州、嘉興、湖州的一流中學便成立了聯合高中。此後,查良鏞隨學校輾轉於餘杭、臨安、麗水。沒有了家庭的接濟,查良鏞一度只能靠政府發給的公費度日,穿草鞋,受軍訓,四處顛沛。然而,也正是早年的這一段艱苦生活,鍛煉出了他日後的獨立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