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服一直復興不起來?

凡塵夢盡


其一,缺乏包容

漢服之熱,正值幼期,便多有黨同伐異,近乎邪教之風氣,拗於繁文縟節,執於細微之別,大有複製古時而不思進取之意,且每有初愛古風漢服之“鮮肉”入所謂“漢服圈”中,便倍感壓力,稍有錯失之處,便易引發群起而攻之。且漢服價格之貴賤不一,又引發攀比之念,漢服未興,而貴賤等級之腐惡舊禮便已出露端倪,可謂得不償失矣。

其二,形大於意

我華夏文明得以傳承五千歲月之久,非因服飾華美,形態優雅之虛表,實源於諸子百家之智慧,仁義道德之風采,唐詩宋詞之情懷,君子殉道之風骨等等。

然於“漢服圈”中,重浮紋而輕節義,貴柔美而少禮德,倒置因果,可見一斑,名其為傳承中國文化,實為自我之粉妝打扮爾。坦然為之便可,又何故修此貼金之詞?欲傳承我華夏文明,重在百家文章之中。

其三,不知大局

我中華民族,由五十六民族所構成,雖人數有繁簡之別,習慣有東西之異,但地位決然平等,現今,各民族之服裝保護情況不一,斷然獨寵漢服,恐失中正衡平之局,且近年來,狹隘民族主義之風於網絡之中甚囂塵上,且亦易染“漢服圈”,有傷民族團結之大局。唯存之計,便是將漢服置華服之內,重華服之名而兼促各族之服飾文化保護。


且弄浮文論古今


我很贊成題主貼的那篇文章的觀點。

中國漢族的傳統服裝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勞動人民穿的,一種是有錢人穿的。第一種你肯定看不上,第二種沒人伺候你,你也沒法穿。

因為時代不一樣了,服裝也得與時俱進。

有些人設計了新款式,冒充漢服,想達到自己的經濟目的,這個不太可能成功。因為你的推廣過程要投入的錢太多,扛不住。你要是真的往這上面投資,可就死定了。因為你的衣服是“傳統服飾”,沒辦法申請專利,仿製太容易,你推廣的成果根本不可能給你帶來回報。

你總不會是花大力氣替別人耕耘吧?所以這樣推廣根本就沒戲。

我倒覺得這東西和旅遊結合起來有點機會。我到外國跟團遊,總有很多團友愛買當地的傳統服飾,就是為了留紀念和拍照片。國內旅遊景點現在賣的東西大多和景點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能定製一些有文化內涵的服裝,也許有點吸引力。

隨便一說。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復興漢服?把已經被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淘汰了的服飾再恢復起來,是不是有點倒行逆施?尋求民族的,但就要知道什麼是民族的,其實,民族的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大眾的。只要被全體大眾都接受,都喜歡的,那就是民族化的東西。中國的服飾歷史已經發展幾千年了,經過了歷朝歷代不斷的演變,最終和世界的發展融合起來,到了現代有人提出恢復漢服,那不是逆潮流而動嗎?誰喜歡穿那類的服裝,可以自由選擇。但是,倒行逆施一定是沒有市場的。這類恢復漢服的提議在網上時有提出,響應寥寥,為什麼?因為它不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匆匆過客59190387634


復古的東西人民比較反感,怎麼復興,就是免費送也沒人穿,是吧!


皓顥1


漢服是漢族人發明的衣服,唐裝、明裝、漢裝、戲服都屬於漢服。反漢服的人多數不是漢族人,多留意就會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