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發,你覺得癌症篩查體檢有必要嗎?

黑貓哥說事


癌症確實高發,已經是常見病多發病,現在要是誰說家人親朋好友熟人認識的人中沒有得癌症,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的。癌症這麼多發,當然要引起重視,如何重視呢?一是要儘可能預防,更準確地說,想辦法降低患癌風險;二是儘可能早發現早治療,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三是得了癌症,要規範治療。其中,早發現癌症是最現實最迫切的要求,因為早期癌症很多是可以治癒的,是現階段最關鍵的腫瘤防控環節。


癌症篩查體檢有必要嗎?當然非常有必要,這正是早發現癌症的重要手段。有的人想著靠症狀來早發現癌症,所以喜歡問某某癌有什麼症狀,或所謂的徵兆,說實話,這個作用真不大,因為癌症即便晚期也不一定會有症狀,早期就更可能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很多也是沒有特異性的,想靠症狀來早期發現癌症,很不可靠。當然,這樣說也不是說你就不要管症狀,如果有症狀,當然要去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也還是有可能儘量早地發現腫瘤。但更重要的是要主動篩查,也就是沒有任何異常表現的健康人,主動去篩查。


篩查也不是針對所有人,有適用人群,有年齡要求,更多的是針對高危人群,所有人都去篩查,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導致過度檢查。另外,並不是所有腫瘤都能篩查,目前的篩查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見腫瘤,比如肺癌,乳腺癌,宮頸癌,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等。具體如何篩查,可以找當地的專科醫生評估後決定。


腫瘤專科醫生


題主的這個疑問很有意義!現在很多大中型體檢中心開得紅紅火火,每年也能篩查出很多早期癌症,但這個事情有兩面性。

癌症篩查體檢的正面意義:

重視健康體檢之前,我們必須回答兩個問題:

1.全民癌症發生率有多高?

2.通過癌症篩查體檢,對防治癌症有作用嗎?

先回答第1個問題: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呈持續上升態勢。

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癌症。

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上述數據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

癌症為什麼發病率越來越高?有些人說可能是化工製品,農藥,空氣汙染,工業汙染等。



再看第2個問題:

一般來說,癌症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很多癌症早期症狀不典型,可以通過體檢及時查出來,比如肺癌、胃癌、宮頸癌、乳腺癌等。

像這種早期肺癌,手術可以根治,不需要配合術後化療。

我國最近幾年開始的免費宮頸癌篩查,也成效卓著,每年都有很多農村婦女因此獲益。

癌症篩查體檢的非正面意義:

面對各種體檢中心如火如荼的開展,有人不禁要問:是不是有些過度了?

會不會有些商人利用大家的恐癌心理掙錢呢?


客觀一點分析,搞全民體檢似乎有些過度了。

癌症篩查體檢並不能防範所有的癌症,比如小細胞肺癌、某些進展迅猛的低分化腺癌和肝癌等,往往早期就容易轉移,難以從篩查體檢中獲益。

我們不妨把重點放在一些高發癌症和高危人群上來,抓住關鍵!

1.從腫瘤的發病率上篩選,抓大放小!

肺癌、肝癌、胃癌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位居男性發病第1位,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要重視這些種類的癌症篩查。


2.從發病年齡上篩選高危人群。

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處於較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升高,發病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需注意不同惡性腫瘤的年皊分佈均有差異。

所以40歲以上的自由職業者和農民朋友,可以考慮定期做個體檢。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一般單位每年都會安排健康體檢。

還有一個小數據:亞洲地區是胃癌高發區,尤其是中、日、韓三國。大約5年前的數據顯示:日韓兩國早秋也檢出率能達到30-40%以上,我國僅為10%左右,差距比較大,所以這方面的健康體檢可以重視一下,縮小差距。事實上,隨著最近幾年消化內鏡的普及,我國這方面的數據也越來越好。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有必要,而且還非常重要。

在某種程度上,癌症的預防和篩查要比治療更重要,因為一旦診斷癌症,絕大多數都是中晚期,也就是說基本上失去了治癒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早期癌症基本上沒有症狀,這也是癌症很難早期診斷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早期癌症都是通過體檢篩查發現的,能夠早期發現也就意味著有早期根治的機會。

目前來看,除了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以外,高危人群應該重點篩查:

一、50歲以後有長期吸菸史的人群

吸菸是導致肺癌高發的第一大元兇,也是自吸菸流行有以來迅速稱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所以,長期吸菸的人群建議在50歲以後做每年一次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另外長期接觸工業灰塵、石棉、或其它放射性物質暴露的人群,也應該加強防範。

二、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直系親屬有患癌的人群,尤其是有多位患癌的家庭,也應該加強防範,注意篩查,即使沒有明確的遺傳史,也應該列為高危人群的範疇。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卵巢癌、原發性腹膜癌等。

三、生活在區域高發癌症地區的人群

某些癌症有明顯的地域特點,發病人群遠遠高出其它地區,比如:遼寧莊河的胃癌高發,河南林縣的食管癌高發區域等。

四、患有容易導致癌變疾病(或感染)的人群

有些癌症是繼發於某些感染或疾病之後,有這些疾病的人群應高度警惕,縮短相應的篩查時間:比如:乙肝肝硬化患者和肝癌、HPV感染與宮頸癌等。

總之,癌症的篩查是降低癌症死亡率最主要的因素,而高危人群則需要重點防範。


深藍醫生


對手強大時我們未必能擊倒它,常常被它擊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對抗防線前移一步,癌症早發現、早治療,通過篩查許多早癌即被發現,滅掉這些“弱小”的對手要相對容易些,不能讓它們“羽翼豐滿”而難以對付。道理就這麼簡單,癌症篩查體檢很有必要!

有人說“不查不知道、人還好好的,一查人就完了”,這是唯心的說法,自欺欺人。不論原因有何,也不論願意與否,若癌症發生就客觀存在,必將危害人體。不查是不知道,人可能暫時好好的,但不會一直好好的,查出是為了及早動手對付它們,不是人人都被“嚇死”了。

每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390萬,目前每60人中有1個癌症病人,將有22%的人群因癌症而死亡!冰冷、殘酷的數字擺在我們面前,無動於衷?還要回避嗎?鴕鳥把頭埋藏在沙子裡就沒事了?

還有人認為體檢篩查是醫院為了掙錢,陰暗的想法,人自生自滅就好嗎?小汽車每年也要保養幾次,人能和汽車比麼?


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宮頸癌等這些常見癌症佔到惡性腫瘤的80%左右,有相對簡便、可靠的篩查方法。

肺癌有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之分,小細胞肺癌佔15%左右,目前沒有篩查方案,幾乎都是吸菸者,預防重心在病因。非小細胞肺癌佔85%左右,根據生物學特性、倍增速度推薦吸菸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40歲以上每年1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一般人群每3年1次也好。

食管癌、胃癌篩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胃鏡檢查,確實有點不好受。推薦反流性食管炎、barret食管、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殘胃以及腫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每年1次胃鏡檢查,一般人群每3年1次。

乳腺癌篩查以超聲和鉬靶兩種檢查相結合,每月自查也必須的。建議20歲左右即開始,40歲以前每年行超聲檢查,40歲左右開始每年1次超聲、鉬靶檢查,有人考慮鉬靶放射性、檢查疼痛,也有推薦兩年1次鉬靶、1年1次超聲檢查的。

宮頸癌、肝癌病因預防很有效,也是重點,HPV疫苗、乙肝疫苗。宮頸癌一般推薦每3年做1次篩查,乙肝患者病史超過3年推薦每半年1次肝臟超聲和甲胎蛋白檢查。

結直腸癌85%以上的患者以“腺瘤”一步步發展而來的,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結腸鏡是發現、清除它們最有力的武器。推薦家族史、結腸炎、息肉腺瘤切除史、膽囊闌尾切除史等高危人群每3年做1次腸鏡,一般人群5-10年做1次就夠了。

科學地進行防癌篩查,諮詢正規的醫療機構、或專科醫生,不規範的檢查、或解讀檢查結果很可能造成遺漏、或恐慌。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現在人們對癌症並不陌生,預防癌症,及時的發現和治療癌症是人們的共識,但是一提到癌症早期篩查或者癌症體檢,大家就很恐慌了!

事實上,癌症的篩查和相應的檢查項目並沒有特別特殊之處,很多都是普通的體檢項目之一。

如果說讓大家重視體檢,大家可能覺得很好接受,但是如果提醒大家通過體檢來篩查癌症,大家不願意接受,這是一個心理態度和定位的問題。


比如說,胃腸不是很好,有基礎的慢性胃病或者是腸道的炎症,需要做胃鏡和腸鏡,那我們願意接受和麵對它。但是如果告訴你,要去篩查胃癌或者腸癌的早期症狀,我們往往不願意面對這樣的事情,而恰恰關鍵的檢查手段,還是指向胃鏡和腸鏡。

說白了,還是心理的問題在發揮作用。

再比如說,女性最容易發生的乳腺癌的篩查,其中有一個檢查手段就是彩超。在日常體檢當中,乳腺的彩超也是很正常的,彩超能發現一些異常的結節。在篩查結節的基礎上再做鉬靶檢查,可能就會篩查出一些早期乳腺癌的症狀,但是你能說:彩超是很可怕的嗎?


胃鏡、腸鏡、彩超,這些日常的體檢手段可以篩查出一些早期疾病,包括一些癌症的癌前病變,這是有必要的事,是值得推崇的。

人們需要清醒而客觀理性的認知疾病發展的過程和規律,要防患於未然,要將疾病消除在萌芽狀態,讓自己的中老年時光有更健康的一個基礎。


遼瀋名醫


前期查不出來,查出來都是晚期,

腫瘤分良性的和惡性的,一般來說良性腫瘤在不發生惡變的情況下是不至死的,原因是良性的腫瘤細胞不具有轉移性和複製性。

這一點區別於惡性腫瘤,惡性腫瘤最可怕的在與其轉移性和複製性,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快,且對周圍的正常組織具有非常強大的破壞力,且可以通過血液淋巴多出轉移而造成其他部位的癌變,進一步破壞更多的正常組織。

可以說,癌症就是一種全身性局部表現的惡性程度較高的疾病,根據這一特性,不難看出,通過手術或者放化療並不能一勞永逸的除去癌細胞,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有轉移或者復發史的患者,手術和放化療只能去除已經成型的癌細胞,或殺死部分成年癌細胞,但是不能殺死幼稚癌細胞,儘管做了手術,人體內依然存有大量的未激活的癌細胞。

當遇到人體免疫力下降,這些處於在靜止期的癌細胞會甦醒重新發育,這就是腫瘤為什麼會復發,並且,對於那些有家族遺傳史的腫瘤患者,易感體質可以說通過基因,染色體代代相傳,對於這些人來說,手術和放化療更不能一勞永逸的殺死癌細胞,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治療手段改變不了癌細胞的生存環境,更改變不了癌細胞的易感基因,是否復發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當治療後癌細胞被全部清除並不代表治癒,臨床上有一個五年治癒的說法,但也僅僅是降低複發率而不具有絕對性。對於癌症患者需要定期的複查和長期的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

我們祖傳秘方治療各種癌症,第一步,抑制腫瘤生長,第二步,控制腫瘤轉移惡化 第三步,藥效滲透腫瘤殺死癌細胞殺死腫瘤,治癒率高達90%.最嚴重全身轉移惡化的,也能續命生存十年以上。


孫氏中醫國醫館


面對任何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早治癒都是最佳的選擇。對於同一種癌症,早期和晚期發現的治療效果差別很大,因此,癌症篩查非常有必要。


但是,癌症篩查要理性對待、科學選擇。


概況而言,可靠的癌症篩查方法必須同時具備一定的靈敏性、特異性和安全性。


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由全美知名的疾病預防和循證醫學專家組成,主要提供疾病預防篩查方面的指導)發佈的指南。目前只有四種癌症有明確的篩查指南: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篩查主要選擇鉬靶,宮頸癌篩查主要選擇宮頸塗片,肺癌篩查主要選擇低劑量胸部CT,結直腸癌篩查主要選擇腸鏡。如果合理使用這些篩查方法,可以及早發現相應腫瘤。


但胰腺癌,膽管癌,卵巢癌這些腫瘤通常一發現就是晚期,主要就是因為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很難被自己發現,而且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還有一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篩查手段,比如PET-CT和基因測序。但普通人不宜選用PET-CT做篩查,一是費用昂貴,每次檢查要上萬元;二是效果差,微小癌症病灶並不能發現;三是有輻射,本身就有致癌風險。


基因檢測對於癌症患者選擇哪一類靶向藥物很有價值,但也不宜用做普通人的癌症篩查。


適時侯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體檢的話,也就是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那個時候還沒有基因篩查這種東西。所以為什麼這麼多年來癌症被發現得越來越多,是因為以前的設備和技術還沒達到基因層面的篩查。

近幾年有了基因篩查以後,我覺得只要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做一下基因篩查。有些癌症可能是由於基因的顯性表達,而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沒有這個基因,將來會不會有可能得癌症。同時有一些是因為基因突變引起的癌症。所以,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鼓勵大家去做基因的篩查。

其實現在基因篩查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價格也不算太貴,最起碼做一次基因篩查就可以知道自己身體裡面有哪些基因將來可能會變為癌症基因,以便進行預防和監測。

病從早中醫,早點知道有這個趨勢的話,就可以做多點的預防,多諮詢醫生,這樣也會更好。在國外的話,很多明星比如朱莉羅伯茨,她家裡面有幾個人都患有乳腺癌,然後做了基因篩查,發現自己有80%多的幾率得乳腺癌。所以她後來提前去做了手術,這是因為她已經檢測到自己將來有80%多的可能會患上乳腺癌,她家族裡面的阿姨,媽媽都已經是患上了乳腺癌,她自己有這個基因,在檢查後就可以先做一些預防性的手術。

其實這種例子太多了,技術的話現在也已經慢慢成熟。你假如有條件的話,建議除了常規每年一次的體檢外,因為體檢是沒有基因篩查這項的,一般都是抽血,X光,B超,心電圖等。如果是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做一下癌症基因篩查,早點發現,早點治療,早點預防。

更多權威肝膽胰醫學科普,歡迎關注肝膽胰劉宇斌醫生。如有需要,可於每週二週五9點至12點到廣東省人民醫院(總院門診樓三樓)肝膽外科診室進行掛號諮詢。





肝膽胰劉宇斌醫生


老道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現代醫學認為很有必要。因為他們認為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因為西醫是【控制醫學】。他們只是控制住疾病的症狀與指標。即使對精神疾病他們也是控制,並不是治癒,只是治療而已【他們的治療也只是控制而已】。疾病一旦控制不住了,他們就將疾病歸結為【cancer】。所以,他們將疾病分成早中晚三期。早中晚又各自分成早中晚期。因此,他們會認為疾病到了晚期他們就難以控制了。他們認為,疾病的早期疾病更容易治療。事實上是,無論是疾病的早期還是晚期,西醫都無法治癒,而只是加以控制而已


太素老道


關於癌症高篩查體檢沒有必要!

我個人認為,目前全世界的各界人士,對各種癌症的病症情況尚未有一個準確的定論,比如、癌症是否就是腫瘤,腫瘤是否就是癌症!那麼兩者之間的關係都還在是含糊不清!就象人們的家庭關係一樣,爸爸不是舅舅,舅舅不是爸爸之間的關係!如果不把這些關係搞清楚,如何對號如坐,更別談什麼治療癌症了!

既然什麼都沒有搞清楚,那麼篩查體檢出來的各種癌症又是否準確,不能只聽醫生的一面之詞!

這個癌症很搞笑,到底是醫生無法治癒的疾病叫癌症,還是體檢查出來的疾病都叫癌症,並且癌症帶給醫生醫院不小的利益!

搞笑搞笑真搞笑,人們需要健康方能快樂的生存,可醫院需要病患者方能健康的生存!難道這麼簡單的問題不置得大家去深思嗎?

如今在經濟大潮時期,由於人們對經濟物質的貪戀,對各種疾病及什麼腫瘤癌症,根本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認知,檢查出來又能如何,醫院能治嗎?就連醫學專家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如何治療!難道又是老三樣,手術化療放療打點滴嗎?因此、本人見意不需要篩查什麼癌症腫瘤,反之在沒有恐懼的情況下已許還能活得更久!

至於在平常生活當中,身體出現不好的現象,開點中藥調理調理,在生活中多觀察注意生活習慣,並且多注意酸、甜、苦、辣、鹹,放下貪嗔痴,讓自身更加輕鬆愉快健康,就算去體檢,應該身體的健康是沒有什麼問題!

以上是本人見意,供大家參考!最後送給朋友們兩句話,窮人治病,富人送命!

祝天下人永遠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