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更“雙微一抖”?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停更“雙微一抖”?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最近,企業運營“雙微一抖”的話題被一篇文章帶火了。

在那篇文章裡,作者建議企業停止高頻更新“雙微一抖”,最核心理由是:大部分品牌的官方賬號都在製造“無效內容”,無法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會消耗品牌熱情、損壞品牌價值。

作者建議品牌應該做好“本分”的事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如賣洗衣粉的品牌,在“雙微一抖”這類社交媒體上好好說怎麼把衣服洗得更乾淨就好了,不要給自己加戲成為一個段子手。

作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官方少說話、言之必有物、外圍多發聲、讓品牌被談論。

但細想一下,若品牌真的停更、少更“雙微一抖”,那後果可能是品牌方放棄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在傳播上的最大紅利。

真的應該停更“雙微一抖”?

我們可以先從特朗普的影響力說起,特朗普相比於他的前任們,發明了一種外界稱之為“推特治國”的野方法,如今可以看出,其影響力、傳播力明顯強於他的前任們。不妨想想:他是不是應該少更點推特?他沒事幹嘛在推特上閒扯?他難道是在透支自己的政治品牌資產?

如果我們拋開對特朗普的個人情感來看,顯然,特朗普通過更新推特增強了自己的政治資本,不但沒有消耗大眾對他的政治品牌熱情,反而在日益強化品牌影響力。如果特朗普停更推特或發推必談國事,顯然對他的政治觀點推廣、對所有人(包括其反對者)的注意力都是極大損失。

也許有人會說:特朗普是個特例,他跟企業新媒體完全是兩碼事。

企業新媒體的亮點案例並不少見,聯合利華餐飲策劃匯聚了百萬精準廚師受眾、寶潔生活家收納了超百萬核心消費者,不僅僅是品牌傳播而已,日常運營帶來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銷售額。

停更“雙微一抖”?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聯合利華“見菜如面”廚師人群推廣

你或許會認為,寶潔聯合利華都是大公司,小品牌搞不起。那你可以看看通過抖音“一夜成名”的答案茶吧,以及滿大街的網紅店。

“雙微一抖”才是大勢所趨

回過頭來看看該文章核心論點:大多數品牌官方賬號都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在起負面作用,因為大部分用戶在企業新媒體上獲得不了有益信息,不僅浪費人生還損害健康。

其實換個角度看,社交媒體對媒體關係最本質的改變,在於主動訂閱關係的建立,一對一溝通的可能性。在傳統的媒體關係中,品牌方是單方面輸出信息,想要進行用戶互動、品牌觸達都有著極高的門檻,而社交媒體打破了這個障礙。

這種通過“雙微一抖”建立的社交媒體關係,是移動互聯環境下品牌方對消費者關係管理能力的基礎設施,也是企業品牌形象塑造的新媒介和新競爭陣地。

社交媒體是互聯網時代下里程碑式的創新之一,背後推動了企業整個營銷模型的改造,各大品牌都在加大對社交媒體的成本投入,停更當然不是明智之舉。

停更“雙微一抖”?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移動廣告佔比在過去十年內增速明顯,圖片來源:普華永道×IAB《2017全年互聯網廣告收入報告》

停更“雙微一抖”?那你就失去了整個移動互聯網


多數品牌持續增加新媒體內容形式的創新及投入,圖片來源:SME《2018年社交媒體營銷行業報告》

廣告真是一種打擾?

再聊下這個觀點:做廣告,是個打擾人的行業。

我建議大家不要這麼去看問題,因為這說明專業不自信、專業不過關。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所謂營銷,就是讓銷售變得多餘”,廣告是建立品牌信任,把有價值的信息輸出給有需求的人,解決的其實是信息不對稱。

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你在“雙微一抖”上生產的到底是對用戶無用的社交垃圾,還是在一點一滴地積累品牌資產?

當然,不好的廣告是在影響品牌形象,損害品牌資產的同時,也在浪費用戶時間。正是因此,我也想跟自己和同行們說,營銷從業者更需要心存對品牌、對用戶的敬畏和感恩,盡心盡力做出有價值的東西。而不要把“沒人喜歡看廣告”、“廣告天然就是打擾人”作為藉口,掩蓋自己態度上、專業上的不足,如果連從業者本人都不認同行業的價值,那這個行業還怎麼發展?

從歷史大勢來看,廣告、品牌、用戶是能夠取得極佳平衡的,用戶和品牌之間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YouTube播放視頻前的貼片廣告,會明確標識為廣告,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是否跳過,而廣告可以從非跳過時段開始計費,這樣一來,不但促進廣告主提高廣告本身的質量,平臺也幫助廣告主進行了精準用戶的篩選。

最終YouTube形成了三贏結局:消費者看了感興趣的廣告、品牌方獲得了精準消費者、平臺方提供了高質量的用戶和曝光。

廣告行業會越來越良性地發展下去,營銷也會越來越產出有價值的好內容,只有強迫性的、缺乏創意的、粗暴洗腦式的廣告才會打擾到消費者,讓人厭惡和反感。

另外,新媒體的好處還在於,品牌方可以快速試錯迭代。你發出了內容,用戶感不感興趣、有沒有滿足用戶需求,從數據上一下就能看出來。如果掉粉過多,那就調整,如果漲粉驚人,那就複製,這正是新媒體相比於傳統媒體的巨大優勢。

如果因為掉粉,你不想著去調整、優化,而是想著要停更、少更“雙微一抖”,降低對用戶的“打擾”,這其實並不合適。

當然,該文章作者的真實意思應該是:如果不認真運營“雙微一抖”的企業,不如停更。如果能做到他建議的那些更復雜、更高階的營銷策略的品牌,自媒體運營的效果和ROI應該不會太差。

放棄總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運營好“雙微一抖”需要投入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停更“雙微一抖”?認真你就輸了。但只有一直認真,你才會有贏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