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有料|廣東縣級醫院全面升級!你會選擇在“家門口”看病嗎?

文|有料哥

“這病我不放心,還是去廣州看看吧。”

在廣東的不少地方,患者看病都選擇“捨近求遠”,不顧舟車勞頓也要來廣州看病。廣州某三甲醫院心血管科的主任醫師告訴有料哥,他的門診患者中大概有一半其實根本不需要到三甲醫院看病,“有的是來求個心安,有的就是來拿藥,其實在基層醫院都可以完成。”

粤有料|广东县级医院全面升级!你会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吗?

可不可以在“家門口”看好病?

4月10日,廣東省衛健委官網發佈《廣東省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實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至2019年底,全省70%的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基本標準。至2020年,力爭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左右,縣域內群眾90%的疾病留在縣域內解決。

粤有料|广东县级医院全面升级!你会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吗?

粵縣域居民異地住院三成去廣州

“捨近求遠”到外地住院的患者中,有三成流向了廣州,達29.9萬人次。但其中超過80%的異地住院病人並不是疑難重症患者。異地住院病人中,疑難重症病人17.2萬人次,僅佔18.6%。

要提高縣域內住院率,就要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縣級醫院必須具有“接得住”的醫療技術。高州市人民醫院的“高州經驗”,就獲得了推廣。

每到天氣變化明顯或者換季,高州市鄉鎮老師老梁就會如臨大敵,隨身攜帶藥物以免危及生命。支氣管哮喘,已經困擾老梁15年。

前不久,高州醫院成為廣東省能開展支氣管熱成形術治療重症哮喘的第6家醫院,為老梁成功實施了支氣管熱成形術,“燙”寬支氣管,通暢了呼吸道。術後,老梁擔心的哮喘再也沒有發作過,即使感冒了也沒有出現喘息。“悠然呼吸的感覺真好。”老梁開心地說。

粤有料|广东县级医院全面升级!你会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吗?

高州市人民醫院院長王茂生介紹,實現“大病不出縣”的醫改重要目標,關鍵在於縣級醫院擁有過硬的技術人才隊伍。地處偏遠山區的高州醫院,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實施引進人才與本土人才培養“雙輪驅動”戰略,“一借一長”建專科搭平臺,實現省縣技術對接和“人才入院”。近3年來,省城和沿海大城市著名院校的5名博士、1名博士後“倒流”而來,該院形成了碩士以上高端學歷73人、高級職稱309人的人才“高地”。

全科醫生、婦產醫生基層最缺

“工資低、福利少,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成熟醫生,沒幾年就跑到上級醫院去了。”粵北某縣級醫院院長告訴有料哥,縣級醫院人才不但難招到,招了還面臨留不住的困境,“好幾個醫生都是這樣流失的,在縣級醫院呆不久。”

粤有料|广东县级医院全面升级!你会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吗?

為什麼人才不願留在基層?一方面學醫時間長、成本高,但基層薪酬待遇低;另一方面平臺差、病人少,難以提升技術,職稱晉升等均受限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基層人才日漸匱乏,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難以提升。

高州醫院有哪些留住人才的經驗?王茂生說,為了留住人才,薪酬全面轉變為聘用制下的同工同酬,待遇無編制內外差別。但是分配重點向臨床一線及高風險、關鍵崗位轉變,向職工家庭保障轉變,提供職工子女教育專項獎學金、困難職工子女助學金等。

《實施方案》也為留住人才帶來了新利好。廣東將下放縣級醫院用人權、內部分配權、做事權,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由醫院自主確定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自主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鼓勵醫院重點向關鍵崗位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和作出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傾斜。逐年減少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空編率,人員在縣域內合理調配,柔性流動,將空編率作為縣域醫共體評估指標之一。

在基層,全科醫生和婦產科醫生是目前最為“搶手”的。

據介紹,2018年,廣東計劃為欠發達地區14個地級市及江門市台山、開平、恩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訓5080名全科醫生。截至2018年底,已招收培訓學員5300名,完成率為104.33%。

2018年,廣東計劃為欠發達地區14個地級市及江門市縣級及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訓1000名產科醫生(助產士)。截至2018年底,已招收培訓學員970人,完成率97%。

今年廣東將新增6000間村衛生站

從2017年到2019年,廣東各級財政將投入500億元“強基層”。2018年8月,江門台山市汶村鎮的陳伯就感受到了“強基層”帶來的變化。

“在鎮裡就能看好病,不用跑到市裡或者去廣州,方便多了!”躺在病床上,汶村64歲的氣胸患者陳伯不停地說“好”。他在“家門口”的中心衛生院順利完成了胸腔穿刺和閉式引流,成為台山市汶村鎮中心衛生院升級改造後接待的首批患者之一。

2019年2月20日,省衛生健康委召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作推進會。有料哥獲悉,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全部完成主體結構,191家升級建設的縣級公立醫院有190家開工啟動。2019年,省裡還安排11億元新建6000間村衛生站,力爭年底前基本完工。

除了在硬件上升級、人才上傾斜,廣東還“一縣一策”提高縣域內住院率。

《實施方案》要求,在建設縣級醫院縣域外轉診率排名較高專科的基礎上,重點加強縣級綜合醫院兒科、精神科、老年病科、康復醫學科、傳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等專科建設。各地針對縣域內外轉的前五位病種,採取“一縣一策”,做強薄弱專科和平臺專科,提高縣域內住院率。

粤有料|广东县级医院全面升级!你会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吗?

如何推行“一縣一策”?首先,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可採取“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或“組團式”幫扶。此外,還可以採取專科聯盟形式,實現專家共享、臨床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學共享,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要變“輸血”為“造血”,人才是關鍵。可以充分發揮醫學院校和社會組織的作用,為受援地醫院開展人才隊伍的培養、培訓,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廣東也將繼續做好“三羊計劃”實施,加強縣級綜合醫院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用3年時間,補齊縣級醫院主要薄弱專科、平臺專科等服務能力短板。

【延伸】廣東醫療大數據,你最關心的有哪些?

1、收治縣域居民住院人次排名前十的醫院:梅州市人民醫院、粵北人民醫院、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江門市中心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高州市人民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2、跨市異地住院病人主要流向排名前五的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3、外省居民住院人次排名前五的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疾病類:

1、2018年,廣東57個縣(市)居民異地住院病人中罹患疾病排名前十位病種:惡性腫瘤(7.3%)、腦血管病(4.8%)、心臟病(4.2%)、良性腫瘤(3.3%)、老年性白內障(2.6%)、肺炎(2.5%)、骨折(2.2%)、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7%)、糖尿病(1.6%)、腎衰竭 (1.5%)。

2、市域異地住院病人中,排名前十位的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骨折、肺炎、糖尿病、腎衰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老年性白內障。

3、外省居民住院人次排名前五的疾病:惡性腫瘤、骨折、腦血管病、良性腫瘤、心臟病。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粵衛信

【校對】居偉強

【作者】 朱曉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深度~粵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