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設計不是包裝,它是在解決問題。設計是有想法的東西。


2018年,騰訊出了一檔人物記錄片《我的時代和我》,豆瓣評分8.5分,10期節目中,播放量最高的毫無疑問是當紅的流量明星——易烊千璽,而緊隨其後的卻是在最後一期節目出場嘉賓,來自臺灣的設計師——蔣友柏,單期節目的播放量達到了3500多萬。

看完這期節目後,小巴特意去看了蔣友柏寫的《懸崖下的小道》和《你好,這是我們的名片》這兩本書,《懸崖下的小道》更像是“碎碎念”,記錄了他2003年到2010年這段時期的人和事,而《你好,這是我們的名片》則更加專業地總結了自己15年來的創業經驗,以及自己對社會、對人、對事的觀察。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今天,小巴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本《你好,這是我們的名片》,和大家一起分享蔣友柏是如何建立屬於自己作為設計師兼老闆的獨特的遊戲規則。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橙果設計:蔣友柏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大眾對於傳奇人物的想象,我覺得大抵應該就是蔣友柏這樣了。

出生不凡,外表帥氣,遭遇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又靠自己絕地反擊,奇蹟般地打造了臺灣數一數二的設計公司,重回巔峰。

簡直就跟電影劇本一樣。

而現實中,他卻帶著他的“橙果設計”活生生的出現在了我們面前,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臺灣收費最高、超過市場價三倍的設計師還不是專業科班出身,憑著自己的超強意志和前瞻思維,硬生生在設計界殺出一條血路。

他不僅獨創出一套設計行業的六芒星理論,還憑藉自己對市場的觀察,將市場細分為十三個,對於設計、市場行業的人來說,這是具有借鑑意義的商業規劃書。對於不處於這個行業的人,同樣可以一窺蔣友柏眼中的世界劃分。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六芒星理論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蔣友柏獨創的六芒星理論,即將設計方(乙方)的三個重點——設計、溝通、品牌價值構成一個三角形,將客戶方(甲方)的三個重點——目標客戶心態、客戶特殊價值、市場需求也構成一個三角形,兩個三角形一正一反重疊起來形成一個每一個對角相互對應、每一個鄰角相互牽連的六芒星。

他認為設計公司需要做的,就是調整不同點、線、面的存在,讓中間的六邊形達到最大——也就是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在六芒星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設計師提供的方案的側重點,解決了設計師不自覺地鄙視商人,提供給客戶不具備商業實行可能方案的問題。

但是,這套理論非常難以應用和理解,因為它太依靠直覺,你一定要很瞭解市場和你的客戶。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十三個細分市場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蔣友柏根據自己對大數據的研究發現,5%的意見領袖,就可以帶動68%的群眾跟隨。比較貼切的例子,

是臺灣地區在網紅經濟發展起來的三年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已經等同原來網購十年的經濟價值。

根據這個“5帶68”理論,蔣友柏將消費者的心態結構分為三大類:

5%獨享:渴望心態,這一群體不需要為生活物質擔憂,追求心靈層面的理想實現;

68%分享:慾望心態,這一群體還在社會結構中成長,他們追求的理想經常和物質捆綁在一起;

27%空享:仰望心態,這部分群體還在社會中求生存,並沒有多餘的資源或者經歷思考與現實無關的享受。他們追求的享樂也是在追求立即的放鬆效果。

根據這三種心態結構,可以將市場細分為十三個,從金字塔頂端到底端分別是:

高端:公平者、支配者、展示者、體驗者、雲端生活者;

中端(可以視為我們常說的新中產):名譽者、都會女爵、辛普森、放縱者、不完美者;

低端:憤世者、無慾者、無思想者。

每一不同人群有著不同性格、生活、消費水平、年齡層等,有不一樣的慾望和痛點。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結尾的話

蔣友柏:設計是人的心態和社會現狀的一個交叉


2018年,蔣友柏42歲,離他創立“橙果設計”也已經過去了15年,設計在當時臺灣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很下賤的職業”,而去過十九層地獄的他正好跟設計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我的時代和我》裡,有這樣一個鏡頭,蔣友柏對著鏡頭攤開了自己的雙手,比劃著,“你看我手髒不髒,手不髒的人怎麼做設計。”

年過四十的蔣友柏和“橙果設計”都經歷過大風大浪,如今的他已經帶著“橙果設計”成了大眾創業的偶像。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當自己屈著身體躺在離天堂十九層遠的地獄時,我反而看到了天堂的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