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得的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

宜糖健康


糖尿病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發病從幼兒到老人,幾乎覆蓋了所有年齡階段的人。糖尿病有多種類型,1型與2型只是其中之二。比較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其次是1型糖尿病。那麼,1型與2型糖尿病有何區別,如何判斷自己屬於哪一型糖尿病,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從發病年齡上來看,1型糖尿病多起病於幼兒、青少年等人群,少數成人也可發生;2型糖尿病多發生於成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少數可發生於青少年。所以,從年齡上,我們可以作一個初步判斷,如果少年起病,多為1型糖尿病;如果中年起病,多為2型糖尿病。

從發病病因上來看,1型糖尿病多與遺傳相關,由免疫介導,引起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嚴重缺乏,不能降低血糖而引起;2型糖尿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係,但與不良生活習慣的關係最大,如長期攝入高熱量食物、缺乏運動,體型肥胖等,也可以這麼理解,2型糖尿病幾乎就是吃出來的病。

從出現的症狀來看,1型糖尿病由於絕對缺乏胰島素,常常急性起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為主要表現;2型糖尿病由於胰島素相對缺乏,早期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後期可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故起病較緩,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少,極少數人由於血糖嚴重升高,也可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從臨床檢查上來鑑別,1型糖尿病胰島素抗體長呈陽性,2型糖尿病胰島素抗體為陰性。OGTT檢查會發現1型糖尿病幾乎沒有或少量分泌胰島素,2型糖尿病有胰島素分泌,甚至可高於正常。

在治療上,1型糖尿病需要胰島素才能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早期可通過控制飲食、運動、空腹藥控制血糖,後期出現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時,或口服降糖藥效果欠佳,或有口服藥禁忌症時,也需要胰島素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成人緩慢進展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這種糖尿病屬於1型糖尿病,但由於這種病人可分泌少量胰島素,故病情進展緩慢,通常成年以後才發現,需注意鑑別。

綜上,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如何鑑別,可通過發病年齡、症狀表現作初步判斷,確診有賴於胰島素自身抗體檢查、OGTT等。

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大家關注醫學莘,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得了血糖高,很多人關心自己得的是哪一種類型的糖尿病,其實也是關心自己的治療方案。因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不一樣,治療方案也不同。

1型糖尿病是機體胰島素絕對缺乏所致,約佔糖尿病患者的5%,大多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發病。目前認為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由於環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發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導致胰島B細胞的損傷和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所致。發病比較急,三多一少症狀比較明顯,許多患者以酮症酸中毒昏迷急症入院。需要終身胰島素治療。我國雖然屬於低發病區,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1糖尿病患者的絕對數不少於100萬。

2型糖尿病是由於遺傳、生活方式等原因導致胰島素相對缺乏,引起血糖升高,一般成人發病。進展比較慢,早期可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在查體時或出現併發症就診時發現。直系親屬中可有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有效,但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也會用到胰島素。在我國大約95%的病人為2型糖尿病。

可見,簡單區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可以對照上述情況。

但由於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檢驗技術的進步,兒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在老人中也發現了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所以進一步的檢查有助於這兩種疾病的區分,也為用藥作參考。

通常要進行胰島功能的檢查和胰島素相關抗體的測定,這種情況要到醫院由醫生來進行。




微斯人的健康指導


(糖尿病分型標準)1,一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性,IDDM):①起病急驟,有一定遺傳傾向。②血漿胰島素水平低於正常,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③多在幼年或青少年期發病。④誘因常為病毒感染,少數為自身免疫反應(如早期胰島細胞抗體一ⅠCA陽性),有些病例在第xⅠ染色體上HLA抗原陽性率可有變化。2,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NⅠDDM):①起病常隱襲。②血漿胰島素水平往往正常,或在正常上下,飲食和口服降糖藥常能控制,不依賴胰島素治療,不易發生酮症。③多發病於40歲以後,常常無(或很少)糖尿病症狀。④誘因常為肥胖,ⅠCA(一),與HLA關係不大。


仁濟仁愛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