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0000米深的地球如果可以大概要多久才能挖通?

夥計來一碗麵


既然都已經說“如果可以”了,那還有什麼不可能呢?因為這已經提前假定了人類具有非常強大的科學技術,那麼想要鑽透地球自然不是一件費力的事情,時間完全是想定多久就是多久。

但實際上,按照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是完全沒有可能挖透地球的。雖然作為一個行星,地球的體型在太陽系中算不上最大,但要知道我們人類實在是過於渺小了,即便用盡我們所有的核武器對地球進行轟炸,那都不會對其產生什麼結構上的嚴重破壞,說個不好聽的,也就是擦傷幾塊皮而已。

地球作為一顆岩石行星,它的組成分為三大部分:地殼、地幔、地核。而其中最薄的當屬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7公里,說它薄,那時相對於地球6371公里的平均半徑而言,但對於人類,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厚度了。

要知道蘇聯人在上世紀鑽出的人類迄今為止最深的一口洞,也不過12226米,也就是地下12公里左右,這離地殼的平均厚度17公里還差了很大一段距離。而前蘇聯當時為什麼沒有繼續鑽下去呢?因為技術困難難以突破、外加資金不足,再加上蘇聯解體,於是這個項目就停止了。

所以說,按照人類當前的科技,挖透地球是不可能的。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乍一看這一串數字,著實嚇我一跳,經過換算才知道12750000米=12750千米,這個數字與地球直徑約12756千米非常接近,這是要挖穿地球的節奏啊。不過既然已經假設了可以挖穿,那就想挖多久就挖多久唄,假定一個小目標應該不費吹灰之力吧!

不過假設歸假設,人類不可能真正挖穿地球。我們都知道,地球是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這三部分組成的,僅地殼這層的平均厚度就為17000米厚,局部地區厚度甚至達到了33000米,並且越往地球內部,其密度也越大,且內部溫度也越高。

相比上天而言,入地似乎更難,人類在太空的探索已經延伸到了太陽系邊緣的星際空間,而入地的最大深度卻還停留在2011年由俄羅斯在庫頁島的Odoptu OP-11油井所創造的12345米的的記錄,而晚於有“地獄之門”之稱的俄羅斯“科拉超深鑽孔近7年的“旅行者號”家族至今還在運行,並有望向著銀河系的中心進發。

資料顯示,科拉超深鑽孔是前蘇聯在鄰近挪威國界的科拉半島地區開始的一項科學鑽探工程,也是是冷戰期間最奇怪的一種競賽,試圖以率先鑽探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為目的來“打敗”美國,須不知最後因蘇聯解體、經費不足以及其他一些奇怪的言論等原因被迫中止,形成一個井深12262米的超深空。

之所以說入地更難,主要是由於地球是類地行星之一,它也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相比氣態巨行星的木星和土星以及有“冰巨星”之稱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地球的密度要明顯高處很多,是太陽系內密度最大的行星,平均密度達5520kg/每立方米,而普通鐵的密度也才7800kg/立方米,可想而知地球的岩層該有多緻密。

因此,要想在地球上打深鑽孔,不僅解決鑽頭的問題,還需要解決抗高溫等問題,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