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重啟”項目獲批 行業復甦有望提速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寅浩)在官方確認核電“重啟”一週後,“銷聲匿跡”三年多的核電正式啟動項目審批。4月10日,生態環境部頒發台山核電廠1、2號機組運行許可證,並批准《福建福清核電廠5、6號機組調試大綱(A/2版)》。

據瞭解,自2015年核准8臺新建核電機組後,我國核電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零審批”狀態。但在4月1日召開的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透露,“中國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發展核電,今年會有核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這也被業內視為核電“重啟”的信號,核電行業有望迎來複蘇之年。

“年內至少將有10臺機組獲批,並有望開建。”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玉明此前表示,目前有8臺機組的審批在年內較為明確,它們分別是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漳州核電一期兩臺機組、惠州太平嶺核電一期兩臺機組,以及採用俄羅斯VVER技術的遼寧徐大堡核電、江蘇田灣核電各兩臺機組。

核電“重啟”背後是廣闊的市場。按照此前國家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國核電將投產約3000萬千瓦、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以此預計,每年將要開工6-8臺核電機組。若以每臺投資100億-200億元計算,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元。

根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內地在運核電機組45臺,裝機容量459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為1280萬千瓦,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此前指出,在全球化石能源價格下行、新能源成本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下,今後核電發展的市場空間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電的經濟競爭力。核電行業要增強成本意識和市場意識,主動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要求,降成本、補短板,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