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

「經典故事」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

有一對夫妻因為一點小事吵架,這個女的一直對她老公很兇,老公一直非常好,默默忍受。為了殺殺丈夫的銳氣,這個妻子決定以離婚相要挾,一點小事就提出離婚。於是,一向霸道的妻子自己擬了一份離婚協議書,把所有的財產和孩子歸她的丈夫,自己每年支付孩子500元生活費,以示離婚的決心。“讓他去受受看”,她心裡這麼想。不依不饒的妻子本以為丈夫一定不會同意,向她求饒,沒想到她的丈夫很爽快地同意了。

一週之後,妻子覺得事情不對,主動找到丈夫要求復婚,但是被丈夫拒絕了。離婚的妻子對他說:“我給你半年時間,如果你還不同意復婚,我告訴你,那我就嫁人了。”她太高估自己了,以為丈夫一定會求她,期待著眼前已經變得有點陌生的丈夫,聽到最後的通牒有所觸動。然而丈夫脫口而出:“我早就受夠你了,隨你的便吧。”後來他們真的沒有復婚。這個故事真實而簡單,它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認識你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我們學佛人在人間,為什麼會跟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們放下了自己,懂得天天為別人、為眾生服務

。我們每一天想著別人,我們會擁有更多別人對我們的愛。

學佛人要懂得: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也不能認為離開了誰,地球就不轉了。一個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一個人可以高尚,但絕不能狂妄;一個人可以健康長壽,但不可以倚老賣老;一個人有能力力挽狂瀾,但是要懂得不可能再造乾坤。

學佛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那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心態。心態上的成熟,就是心智上的淡泊,用菩薩的心態來做人,對別人謙卑,感恩別人曾經幫助過你、救過你的任何一點一滴。

愛父母,愛眾生,愛所有周圍的人,會讓你的心智變得很健康,更寬容。心態好就懂得知足,就會快樂。用菩薩的心態去處事,可以使自己更放得下,更解脫,社會也會變得更和睦,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和平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