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4月2日至3日,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表彰了全國民政系統“孺子牛獎”獲得者和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雲南省6個集體和7名個人獲得表彰,其中包括麻栗坡縣民政局優撫安置股職工張子培,其被表彰為“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先來看看獲獎名單

↓↓↓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

昆明市兒童福利院

昆明市官渡區民政局

玉溪市民政局

保山市隆陽區民政局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

瀘水市社會綜合福利

雲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輔具製作部主任胡曉華

騰衝市殯儀館館長譚春錫

麗江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和有義

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

臨滄市鳳慶縣小灣鎮民政助理員譚銘舜

麻栗坡縣民政局優撫安置股職工張子培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醫院護士長楊孟琴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老山精神的傳承者——張子培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美麗的彩雲之南有一座邊陲小城麻栗坡,縣城不大卻因為英雄聖地“老山”而聲名遠播。小城往北約4公里的地方,一座莊嚴宏偉的烈士陵園赫然挺立,這就是全國知名的麻栗坡烈士陵園。園內靜靜安睡著來自全國19個省市、19個民族的960名烈士。這座“忠魂家園”有一位守護者——麻栗坡縣民政局陵園公墓管理所所長張子培,他始終把參戰老兵、烈士家屬當作最親的親人,用青春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華美樂章。

用心守護,他把守墓當作“固根”

清晨,天空一片湛藍,白雲悠悠地飄過陵園紀念碑的頂端,在這個寧靜的山頭,張子培抖了抖落在衣襟上的樹葉,拿起掃帚開始清掃落了一地的松毛,新的一天就此開始。

1996年,在部隊這所大熔爐裡鍛鍊3年的張子培退伍回到家鄉麻栗坡縣,當年全縣符合安置工作的退伍軍人20多名,在安置崗位中,有黨政機關,縣級事業單位和學校等,張子培卻選擇了工作辛苦、單調、沒人肯幹,且在城郊的陵園管理工作崗位,從此與陵園、烈士家屬、烈士親人、參戰老兵結下了不解之緣。20年來,該縣民政局的領導換了一屆又一屆,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進進出出了一批又一批,但張子培卻一直無怨無悔地堅守在陵園管理崗位上,矢志不渝地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默默奉獻在祖國南疆這塊英雄聖地。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張子培對“烈士”這個稱號有著獨特的理解:第一次登上陵園山頂的亭臺,放眼望去,陵墓一座連著一座,一排又一排。那些簡短的生平簡介,像是在訴說這裡的每一個英魂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告別母親,奔赴前線,血染戰場。張子培暗暗下定決心,烈士們就是老山精神的根,一定要守護好這裡的每一位烈士。

陵園工作本來就事多繁雜,張子培擔任陵園公墓管理所所長後,工作更忙了,家裡的大小事全靠勤勞的妻子獨立承擔,孩子的學校開家長會,他幾乎沒有去過,甚至連孩子的班主任老師都不認識。為守護和管理好烈士陵園,張子培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做每一項工作都一絲不苟。張子培接待過的烈士家屬,每次再來的時候,總是要先找張子培,因為他總是能一眼就認出家屬要找的墓地。“百分之九十的墓地我都知道在哪,只要說名字,我就能把你帶到他的墓前。”張子培說。

用情服務,他把工作當作“守魂”

清明節後的一天,張子培大清早就來到市場挑選上好的水果,到花市選購最好的黃菊,他要祭奠陵園裡長年很少有人祭奠的烈士們。“這些烈士生前遠離家鄉來到雲南,將青春奉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長眠在此,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關懷。由於路途遙遠,他們的家屬不一定每年都能來掃墓,只能委託我們祭奠,我們必須滿足家屬的需求,就算他們不提出來,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做好這些服務。”張子培說。

在烈士陵園工作,張子培總結出“八字訣”:工作要細,感情要深!2000年,張子培在整理陵園值班記錄統計中,發現有少部分烈士家屬因家庭困難,近20年沒來掃墓。此後,張子培多方尋求各界愛心人士為困難烈士家屬進行資助。

20年來,張子培力所能及傾心照顧烈士家屬,對他們有了很深的情感。韓躍奎烈士的母親是位很慈祥的老人,每次到陵園祭奠都能得到張子培的熱情接待,韓媽媽早已把張子培當成了自己的兒子。2007年,張子培出差路過貴陽,順便看望了韓媽媽,一見到張子培,韓媽媽忍不住又落淚了。韓媽媽說:“兒啊,媽媽老了,可能幾年後就不能再去看你哥了,你一定要每年在你哥的墳上多添幾把土,多上幾炷香。”其實,張子培的心中早已認定,萬千的烈士便是他的兄弟,萬千的烈士家屬就是他的親人,萬千的烈士母親就是他的母親!2008年清明節這天,陳文陸烈士的母親第一次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張子培扶著年老體弱的烈士媽媽到了烈士的墓前,放上從老家帶來的香、紙和土特產品。老人伏在墓碑上,痛哭得撕心裂肺,呼喚著兒子的名字還不停地用頭去撞擊墓碑,此時此景,老人的心碎了,張子培的心也很痛,他只好默默地用自己的雙手緊貼在烈士的墓碑上,讓老人的頭撞擊在他的雙手上,儘量減輕一點烈士媽媽撞擊的傷痛。

一年又一年的接待服務,張子培不分節假日為前來弔唁的人們講解烈士的英雄事蹟。“守住英雄烈士的魂,就是守住英雄民族的魂,就是守住共產黨員的魂。”張子培發自肺腑地說。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接待人數超過百萬人次。

用愛堅守,他把奉獻當作“補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20年來,麻栗坡烈士陵園工作得到了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1998年被雲南省列為“第二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被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授予“麻栗坡烈士陵園集體三等功”,2009年3月,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9年9月被列為“國家國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評為“雲南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範單位”。同時,張子培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很多殊榮:2015年 6月榮獲《中國雙擁》年度人物入圍獎;2016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授予“最美人物”榮譽稱號。這些豐碩的成果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對陵園的長遠建設和整體規劃,與此同時,也離不開張子培等陵園管理人員的不懈努力。烈士陵園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瞻仰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每年到麻栗坡烈士陵園掃墓的人數都達10餘萬人。

20年的堅守,張子培在平凡的陵園工作崗位上,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張子培說:“當我的電話響起,可能是貴州的,可能是河南的,也可能是四川的,我的電話號碼全國各地的老兵、家屬都知道。”有一位老兵每年都來烈士陵園弔唁,同時發現全國各地前來弔唁的各界人士每年都很多,他和張子培交流時說,不知道那麼多的人前來弔唁後有什麼收穫?張子培肯定地說,我覺得他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得到了一次“充電”和“補鈣”,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理想信念就會精神“缺鈣”得“軟骨病”,所以我覺得,我們共產黨員就應該常來烈士陵園來“補鈣”,認真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愛黨愛國。

編排:駱麗 審核:資雲波

全州的驕傲!張子培獲全國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