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4月2日至3日,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全国民政系统“孺子牛奖”获得者和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云南省6个集体和7名个人获得表彰,其中包括麻栗坡县民政局优抚安置股职工张子培,其被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先来看看获奖名单

↓↓↓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

昆明市官渡区民政局

玉溪市民政局

保山市隆阳区民政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

泸水市社会综合福利

云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辅具制作部主任胡晓华

腾冲市殡仪馆馆长谭春锡

丽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和有义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民政助理员谭铭舜

麻栗坡县民政局优抚安置股职工张子培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政精神病医院护士长杨孟琴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老山精神的传承者——张子培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美丽的彩云之南有一座边陲小城麻栗坡,县城不大却因为英雄圣地“老山”而声名远播。小城往北约4公里的地方,一座庄严宏伟的烈士陵园赫然挺立,这就是全国知名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园内静静安睡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960名烈士。这座“忠魂家园”有一位守护者——麻栗坡县民政局陵园公墓管理所所长张子培,他始终把参战老兵、烈士家属当作最亲的亲人,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华美乐章。

用心守护,他把守墓当作“固根”

清晨,天空一片湛蓝,白云悠悠地飘过陵园纪念碑的顶端,在这个宁静的山头,张子培抖了抖落在衣襟上的树叶,拿起扫帚开始清扫落了一地的松毛,新的一天就此开始。

1996年,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锻炼3年的张子培退伍回到家乡麻栗坡县,当年全县符合安置工作的退伍军人20多名,在安置岗位中,有党政机关,县级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张子培却选择了工作辛苦、单调、没人肯干,且在城郊的陵园管理工作岗位,从此与陵园、烈士家属、烈士亲人、参战老兵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该县民政局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了一批又一批,但张子培却一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陵园管理岗位上,矢志不渝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在祖国南疆这块英雄圣地。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子培对“烈士”这个称号有着独特的理解:第一次登上陵园山顶的亭台,放眼望去,陵墓一座连着一座,一排又一排。那些简短的生平简介,像是在诉说这里的每一个英魂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告别母亲,奔赴前线,血染战场。张子培暗暗下定决心,烈士们就是老山精神的根,一定要守护好这里的每一位烈士。

陵园工作本来就事多繁杂,张子培担任陵园公墓管理所所长后,工作更忙了,家里的大小事全靠勤劳的妻子独立承担,孩子的学校开家长会,他几乎没有去过,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老师都不认识。为守护和管理好烈士陵园,张子培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做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张子培接待过的烈士家属,每次再来的时候,总是要先找张子培,因为他总是能一眼就认出家属要找的墓地。“百分之九十的墓地我都知道在哪,只要说名字,我就能把你带到他的墓前。”张子培说。

用情服务,他把工作当作“守魂”

清明节后的一天,张子培大清早就来到市场挑选上好的水果,到花市选购最好的黄菊,他要祭奠陵园里长年很少有人祭奠的烈士们。“这些烈士生前远离家乡来到云南,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长眠在此,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怀。由于路途遥远,他们的家属不一定每年都能来扫墓,只能委托我们祭奠,我们必须满足家属的需求,就算他们不提出来,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做好这些服务。”张子培说。

在烈士陵园工作,张子培总结出“八字诀”:工作要细,感情要深!2000年,张子培在整理陵园值班记录统计中,发现有少部分烈士家属因家庭困难,近20年没来扫墓。此后,张子培多方寻求各界爱心人士为困难烈士家属进行资助。

20年来,张子培力所能及倾心照顾烈士家属,对他们有了很深的情感。韩跃奎烈士的母亲是位很慈祥的老人,每次到陵园祭奠都能得到张子培的热情接待,韩妈妈早已把张子培当成了自己的儿子。2007年,张子培出差路过贵阳,顺便看望了韩妈妈,一见到张子培,韩妈妈忍不住又落泪了。韩妈妈说:“儿啊,妈妈老了,可能几年后就不能再去看你哥了,你一定要每年在你哥的坟上多添几把土,多上几炷香。”其实,张子培的心中早已认定,万千的烈士便是他的兄弟,万千的烈士家属就是他的亲人,万千的烈士母亲就是他的母亲!2008年清明节这天,陈文陆烈士的母亲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张子培扶着年老体弱的烈士妈妈到了烈士的墓前,放上从老家带来的香、纸和土特产品。老人伏在墓碑上,痛哭得撕心裂肺,呼唤着儿子的名字还不停地用头去撞击墓碑,此时此景,老人的心碎了,张子培的心也很痛,他只好默默地用自己的双手紧贴在烈士的墓碑上,让老人的头撞击在他的双手上,尽量减轻一点烈士妈妈撞击的伤痛。

一年又一年的接待服务,张子培不分节假日为前来吊唁的人们讲解烈士的英雄事迹。“守住英雄烈士的魂,就是守住英雄民族的魂,就是守住共产党员的魂。”张子培发自肺腑地说。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接待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用爱坚守,他把奉献当作“补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年来,麻栗坡烈士陵园工作得到了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1998年被云南省列为“第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授予“麻栗坡烈士陵园集体三等功”,2009年3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被列为“国家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同时,张子培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很多殊荣:2015年 6月荣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入围奖;2016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最美人物”荣誉称号。这些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对陵园的长远建设和整体规划,与此同时,也离不开张子培等陵园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烈士陵园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瞻仰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每年到麻栗坡烈士陵园扫墓的人数都达10余万人。

20年的坚守,张子培在平凡的陵园工作岗位上,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张子培说:“当我的电话响起,可能是贵州的,可能是河南的,也可能是四川的,我的电话号码全国各地的老兵、家属都知道。”有一位老兵每年都来烈士陵园吊唁,同时发现全国各地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每年都很多,他和张子培交流时说,不知道那么多的人前来吊唁后有什么收获?张子培肯定地说,我觉得他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得到了一次“充电”和“补钙”,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精神“缺钙”得“软骨病”,所以我觉得,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常来烈士陵园来“补钙”,认真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爱党爱国。

编排:骆丽 审核:资云波

全州的骄傲!张子培获全国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