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後,“脫歐”還要繼續拖

9日,英國媒體曝光一份歐盟布魯塞爾峰會閉幕的聲明草案,所含內容為英國“脫歐”新期限留白,等待歐盟其他27國領導人會商決定。

在2016年,“脫歐”是一個模糊的想法,也許每個英國人都有自己的版本。現在這是一個明確的現實:原定的進程一拖再拖,準備的協議連番被拒,唐寧街10號走出的“鐵娘子”已經聲音嘶啞,議員和記者也都疲憊不堪……

观察|一千零一夜后,“脱欧”还要继续拖

“脫歐”進程至此,英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漫長的政治高壓時期。在英文世界裡有個說法:“一週是政治上的漫長歲月”,也許用中文的“度日如年”更為貼近。熬過充滿混亂、爭吵和迷茫的3月的英國,最終避免無協議脫歐的“慘烈”發生。但延遲並非最後的解脫,最終還需要一份上上下下都滿意的“脫歐協議”。

延遲日期待定

路透社報道,歐盟外交使節9日晚在布魯塞爾先行召開緊急峰會的預備會,會商後認定,允許“脫歐”“彈性延期”至今年底或明年3月是最有可能的方案。其間,如果英國國內各派勢力能達成共識,可儘早退出歐盟。

此前,為了防止出現“硬脫歐”,英國議會在4月8日深夜批准一項法案,約束政府必須向歐洲聯盟方面提出延期“脫歐”要求,不得在4月12日無協議“脫歐”。此舉還引來英國國內大批抗議者。

观察|一千零一夜后,“脱欧”还要继续拖

如果路透社披露的這個草案屬真,那麼延遲“脫歐”對目前各方來講是最好的安排。然而在具體延遲日期上,各方還沒有達成最終的統一。

特雷莎·梅先前向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申請將“脫歐”推遲至6月30日。圖斯克認為,最近數月事態讓歐盟方面“難以相信”英國議會能在6月30日以前通過“脫歐”協議。而且,歐盟對英國的一再拖延已經感到厭倦。為了防止後續出現過多不可控的“風險”,圖斯克作為緊急峰會召集人,9日早些時候提議給予英國至多12個月的“彈性延期”,其間英國可提前“脫歐”。

法國等國家認為延期1年過長,恐怕干擾歐盟其他亟待處理的事務。但是,法新社報道,德國和愛爾蘭等國還擔憂延期過短會讓特雷莎·梅的“時間不夠用”,加劇“無協議脫歐”風險。

4月9日,特蕾莎·梅曾接連飛往柏林和巴黎,希望德法作出“延遲脫歐”的承諾。一貫對英國立場強硬的法國方面,法方官員匿名透露了馬克龍的要求:英方提供打破現有政治僵局的“可信”方案,同時承諾不會多次申請延期“脫歐”。

在一貫對英國立場強硬的法國方面,法方官員要求英方提供打破現有政治僵局的“可信”方案,同時承諾不會多次申請延期“脫歐”。法方希望限制英方在延長期內對歐盟的影響力,要求英方遵循歐盟法律,但不參與決策制定,如不參與歐盟預算談判或推選下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另外,法方希望歐盟其他成員國能夠評估英國是否“真誠合作”。

一名要求匿名的法方官員告訴美聯社:“延期時間越長,所需保證越多。”一名歐盟官員告訴路透社:“法國會在布魯塞爾提不少問題。”

參加議會選舉?

特雷莎·梅所屬保守黨之所以反對長時間延期,是有原因的。因為,任何超過2019年6月30日的延期,英國都將不得不作為歐盟成員國參加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

此次路透社披露的草案也說,如果英國在5月23日至26日歐洲議會選舉期間依然是歐盟成員,且5月22日以前仍沒有批准“脫歐”協議,則必須依據歐盟法律參加歐洲議會選舉,否則須在今年6月1日以前“脫歐”。

“脫歐”不成反要參加歐洲議會選舉,這讓“脫歐派”無法接受。前威爾士事務部次官奈傑爾·亞當斯告訴英國《衛報》,包括內閣大臣在內,超過170名保守黨議員聯名致信特雷莎·梅,要求她確保英國不參加歐洲議會選舉,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保守黨議員奈傑爾·埃文斯說,特雷莎·梅如果在4月10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會議上只能讓歐盟認可“長時間”延期,她將面臨巨大下臺壓力。“我和其他許多保守黨議員都寧願英歐貿易關係重回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也不願意接受令人恥辱的長時間延期、迫使我們參加歐洲議會選舉。”

【延伸閱讀:難達共識

這是特雷莎·梅3周內第二次申請延期“脫歐”。

观察|一千零一夜后,“脱欧”还要继续拖

英歐雙方3月21日商定,把“脫歐”正式期限從3月29日至少推遲至4月12日。如果“脫歐”協議屆時仍未獲英議會下院通過,特雷莎·梅必須拿出“脫歐”新方案,或選擇“無協議脫歐”。

特雷莎·梅隨後不惜承諾“以相位換協議”,即放棄首相職位,但依然沒有能阻止“脫歐”協議第三次遭議會下院否決。一項禁絕英國12日“無協議脫歐”的法律8日正式生效,要求政府必須再次申請延期“脫歐”。

為謀求“脫歐”協議獲議會批准,特雷莎·梅只得選擇與最大反對黨工黨磋商,以期達成共識。雙方連日來談判進展緩慢,工黨希望以較軟方式“脫歐”,繼續維持與歐盟的密切經濟聯繫。同時,特雷莎·梅所屬保守黨的立場沒有明確轉變。

待歐盟緊急峰會結束後,特雷莎·梅與工黨的磋商11日將重新啟動。

【記者】胡素青

【校對】居偉強

【作者】 胡素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深度~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