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園丁育桃李 願為人梯鑄棟樑——利辛縣孫廟學區初級中學 丁佩濤

甘做园丁育桃李 愿为人梯铸栋梁——利辛县孙庙学区初级中学 丁佩涛

甘做园丁育桃李 愿为人梯铸栋梁——利辛县孙庙学区初级中学 丁佩涛

從教將近四十年來,他大膽創新,潛心教改,積極推行“平等參與、分組優化、人人展示、合作探究、體驗成功、快樂創新、激活思維、放飛潛能、主體自發、主導駕馭”的新課堂模式,所代班級升學率高。他愛生如子,幾十年捐助貧困孩子三十多人,他就是孫廟學區初級中學的教師——丁佩濤。

丁佩濤,195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78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利辛縣孫廟學區初級中學英語老師兼後勤主任。

春風化雨細無聲——愛生如子

丁佩濤認為: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要愛得深沉,愛得真切,愛得全面。這樣,他們老師才能與學生形成真正的心靈相融。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因為它包蘊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丁老師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老師,他很勤奮,無論是教學,還是自身進修,他都做到“勤”字當頭。每天早上,但他總是早早到校,掌握學生的早讀情況,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幫助補缺補差進行耐心輔導;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閱讀課外書刊,讓班級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氛圍;課間,他觀察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課堂上,他注重傳知識、教方法、訓能力,加強雙向和多向交流,讓學生時時有所思,課課有所得。現在農村家庭中,父母多外出打工,留守學生佔很大比例,這些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面對這些學生,丁老師不光利用雙休日和業餘時間,還利用寒暑假趁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返鄉在家的難得機會進行家訪,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教育,還經常在放學後進行輔導。有位學生羅某,父母離異,奶奶當監護人,隔代教育管理畢竟是有缺陷的,丁老師就給予了特別的愛。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常犯胃病,每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丁老師總是忙前忙後帶他去看病還把他帶回家吃飯照顧,安慰他讓他體會到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孩子的奶奶流著淚對丁老師說:“孩子缺少了母愛,但丁老師的愛卻勝過了父愛。”丁老師對學生傾注了自己的愛心,也營造了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集體。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真情的教誨,真心的關懷,真誠的奉獻,產生了“春風化雨細無聲”的育人效應,學校裡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成績優,他先後被評為省級“優秀學員”、市級“優秀教師”、多次獲縣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學校的德育工作也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學生家長的高度好評。

“為伊消得人憔悴”——痴情教育

自打從教以來,丁佩濤就有著一股痴迷的勁兒,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無悔的追求,為它牽腸掛肚,為它如痴如醉。如今,他早已不把“教師”當作謀生的職業,而是當作不斷向更高目標追求的事業。因為他知道當作職業,充其量只是個教書匠;當作事業,才無愧於人民教師的稱號。身為學校後勤主任,工作龐雜而繁重,同時,身為一名教師,他常常是放學後挑燈批改作業,雙休日伏案備課寫教案。對工作的投入,甚至八小時以外的付出,都緣於他對自己鍾愛的事業的痴迷和執著。

憑著對教育的赤誠之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他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永遠保持著一種崇高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無論學校工作多麼忙,他教的語文課,從不缺曠學生任何一節課。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教課用課件,課課有教案。他教學成績總是名列學校前茅。

他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學期開學他都要提前幾天做好開學準備工作----像教室調整,桌凳維修,配備辦公用品等,能夠真正做到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平時水電維修,桌凳維修全是他,複印資料試卷等,從不記任何報酬。

作為後勤主任的丁佩濤更是忙得抽不開身,顧不上回家吃飯,常常泡方便麵充飢;作為校長的得力助手他把所有的心思和時間都花在學生和校園上。

校容校貌是不容忽視的。對於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他更是傾注了自己的很多心血。從校園的整體佈局到花壇裡的一草一木,一面牆、一片磚都精心設計,藝術構思。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緊緊圍繞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主題進行考慮設計。為了給學生一個乾淨整潔的校園,在學校每次檢查大掃除時,他不僅指出衛生死角,而且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和學生一起體驗勞動的樂趣,學生們幹起活兒來也更起勁,也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用責任踐行自己——愛心扶貧

作為一名後勤主任,多年以來他監督著學校的財務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衛生管理,每項工作都能做到井井有條,除此之外,他還堅持每週到村入戶去走訪幫扶貧困戶,時時刻刻心繫貧困戶和貧困孩子的冷暖,無時無刻的踐行著一名幫扶責任人的職責。

他積極投身幫扶工作,進行走訪,摸實第一手資料,瞭解每戶的基本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幫扶計劃,並進行切合實際的幫扶。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據上級的安排,他經常到貧困戶家中走訪,與他們談心,給他們掃院子,徵集他們的“微心願”,並用自己省下來的錢為他們買米、雞蛋和孩子的文具用品,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和健康常識,引導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脫貧信心……雖然工作很辛苦,幫扶過程也出現過困難,但他攻堅克難,用心感化,真心實意幫貧困戶排憂解難,做到了助人用真情,幫扶有成效,讓他們不僅從經濟上得到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他們精神支柱,使他們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無論是教學、均衡發展工作,還是教育扶貧具辦人,他總是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職責,用真心、真情、實幹的工作激情書寫著一個教師的初心和使命,絲毫沒有懈怠,也不敢懈怠。

總之,在教育這片田園裡勤奮耕耘,積極探索,奉獻他無悔的青春。他堅信“痴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2019年,他將繼續以平凡之他,平凡之事,在教育路上播撒青春,勇敢前行,向學生、家長、領導和社會再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