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不要壓得太實,水流不出去會燒根。”3月26日,雨城區鳳鳴鄉頂峰村村委會主任裴文貴將土放在藤椒苗根部,用手壘成饅頭狀。
藤椒,是頂峰村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當天,雨城區林業局來到頂峰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種下一棵棵藤椒苗,為該村的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頂峰村將助農增收和植綠、護綠貫穿在一起,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並通過不斷增綠,增強當地群眾的幸福感。
而這份幸福遍佈雨城。
多樣化種植經濟林木
托起山村產業發展
“今天種下的是嫁接苗,明年就可以試產了。”裴文貴指著手裡細小的藤椒苗,頂端的小花骨朵清晰可見。
“ 比起要第三年才能試產的苗子,嫁接的藤椒苗收益來得更快。”裴文貴說,雨城區林業局在植樹月為頂峰村送來了經濟效益明顯的樹苗。
藤椒栽種與一般樹木不同,底部土壤培植尤為重要。壓不緊,苗會倒下;壓得太緊,又會燒根。栽種過程中要用雙手將泥土堆成一個小土堆。
在裴文貴耐心指導下,村民完成了1000株藤椒苗種植。看著藤椒林裡的一棵棵新苗,裴文貴盤算著來年的收成——明年夏季,如今種下的藤椒苗就會產出藤椒,這一棵棵的藤椒苗都是能給頂峰村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金苗苗”。
三月的頂峰村,正是梨花盛開的季節。
不同於別處梨花林一片雪白,頂峰村的梨花林裡樹葉與梨花相間盛開。“雨城六月雪”,是頂峰村梨樹的名字。這是一種花葉同期的梨樹,結出的果實汁水足、果肉細膩,受到消費者青睞。
梨樹林另一邊,成片的茶園已進入採摘期。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茶葉、2007年種植雪梨、2015年在無法種植茶葉和雪梨的土地上種植上了藤椒。隨著經濟林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村民的收入不斷增加,經濟林木產值已成為頂峰村村民的重要收入。
裴文貴說,全村茶園一年收入上千萬元、雪梨也有兩百萬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新投產了藤椒林,頂峰村村民的日子會越過越舒心。
依託綠水青山
走產業生態化路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造林者獲得了切實可見的利益。頂峰村的綠色收益,是雨城區經濟林木發展的一道剪影。
當下,該區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林木效益,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增強區域發展優勢。
林區經濟在發展中,引進多種經濟林木種植,這悄然改變了雨城區的產業結構,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例如油茶,它可供食用及潤髮、調藥,可制蠟燭和肥皂,也可作機油的代用品,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據雨城區林業局給出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雨城區有5800畝油茶。今年4月底前,全區還將在合江鎮、上裡鎮、中裡鎮、碧峰峽鎮、鳳鳴鄉等七個鄉鎮種植5980畝油茶。上萬畝油茶將在五年後投產。
與此同時,雨城區林區經濟激活了山水林田湖草、土地、勞動力等要素,以林為主派生出林產品加工、物流銷售、生態旅遊等多樣化的業態,綜合效益呈幾何級數增長。
2018年,雨城區林業總產值達50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4191.38元。
雨城區林業局工作人員說,林區經濟發展,要依託綠水青山,集聚美麗產業,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子。
▌來源:雅安日報/北緯網 記者 魯妮娜
喜歡靜妹兒就把朋友叫上一起掃一掃唄,不定期有驚喜!
【靜美雨城】2019第63期
閱讀更多 雨城雅安微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