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貞觀之治的繁榮,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艱辛

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一個貞觀之治,也知道唐朝有一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正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取得了大權,通過血腥手段最終坐上了大唐的皇帝寶座。這一點卻被後世飽受詬病,但李世民並不覺得此事做錯了,《貞觀政要》記載他對這段歷史的看法:

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

他認為自己這樣做如同周公誅殺管叔和蔡叔一樣正義,儘管直言,不必隱之。

你只看到貞觀之治的繁榮,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艱辛

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的是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後,天下並不太平,天災人禍不斷,困難重重。

人禍

《隋唐演義》中的羅藝是一個正面形象,他還有一個兒子掃北王羅成,秦瓊秦叔寶都成了他的侄兒,他鎮守幽州多年,但這都是戲說,並非史實。真實的情況是羅藝沒有一個叫羅成的兒子,鎮守幽州倒是真的,投降唐朝之後被封為天節將軍燕郡王,李世民皇位還沒有坐熱,他就反了。反的原因是他和李世民是死對頭,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就無故找他的左右手下麻煩,自然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的,壓寶壓錯了,擔心李世民要收拾他,就乾脆反了。

平定之後,涼州都督長樂王也反了,李藝死後,繼任者幽州都督王群廓也謀反。嶺南的馮盎與談殿相互攻擊。後來青州又被舉報有人謀反。反正當時四處並不太平。

你只看到貞觀之治的繁榮,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艱辛

天災

老天似乎也對李世民坐上皇位並沒有另眼相看,反而到處災難。在農耕社會最怕的有三樣,一是水災,二是旱災,三是蟲災也就是蝗蟲災。李世民在位早期出現什麼慘狀呢?貞觀八年,隴右泥石流,山東,江淮大水,貞觀十一年,發大水,將洛陽城門衝倒,平地水深五尺等等。

《資治通鑑》唐紀八中記載公元貞觀二年的慘狀:

關內旱飢,民多賣子以接衣食

《貞觀政要》中記載的更加詳細:

自京師及河東、河南、隴右,饑饉尤甚,一匹絹才得一斗米。百姓雖東西逐食,未嘗嗟怨,莫不自安。

關內也就是長安這個區域,這是李唐的核心之地,老百姓都需要賣子求生了。旱災出現一般都伴隨著蝗蟲災。雖然李世民在救災方面十分給力,花錢替老百姓把孩子買回來送回給那些災民,但這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最後李世民實在是沒有辦法,就下了罪己詔,把一切責任都歸結到自己身上,這種方式在歷朝歷代還是很正常的,比如東漢有一個官叫太尉,這個官到了東漢後期專門替皇帝受難的。只要有天災,皇帝就會把這個太尉給免職了。所以李世民下罪己詔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只是參照前朝的做法,詔書是這樣說的:

若使年穀豐稔,天下又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願也,甘心無吝。

把所有的災難都弄到我身上來吧,這樣漂亮的話誰都會說,反正只是說說,又不會降罪。沒想法還真起作用了,詔書一下,雨來了。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做法沒有什麼特別,那下面的做法就有些難度,不是一般皇帝可以做到的。

你只看到貞觀之治的繁榮,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艱辛

生吞蝗蟲

乾旱帶來的就是蝗災,真是禍不單行,直接危及大唐的根基,李世民也是心如刀絞,有一些蝗蟲不長眼跑到了李世民的後花園來遊玩。李世民看到這些蝗蟲,心中那個恨啊,哪管得了什麼皇帝禮儀,伸手就去抓,一抓抓了好幾只,然後恨恨地對蝗蟲說:

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

的確是讓人感動,說完就馬上要吃掉這些蝗蟲。皇帝要生吃這些蝗蟲,大臣自然嚇倒了,萬一吃壞了怎麼辦?都勸說: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是惡物,皇上你吃了萬一生病怎麼辦?如果正常的情況下是皇帝假裝嘆氣,然後放下不吃了,或找個大臣來吃好了。但實際上李世民卻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舉動。

上曰:“朕為民受災,何疾之避!”遂吞之。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被感動了,還是李世民的兇狠勁嚇做了蝗蟲,當年蝗災還真的就不見了,關內的老百姓算是有福了。

有些人說李世民這樣做是有作秀之賺,但是一個帝王生吞蝗蟲作秀的代價也未免太大了。只是不知道生吃之後這腸胃是否舒服呢?這應該是以真的是心繫百姓才有這樣的舉動吧,雖然達不到為人民服務的境界,但最起碼在他心中百姓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假裝,估計是吞不下的,不信,你吞一隻試試?

也許是李世民的誠心感動了上蒼,到了貞觀三年,關中地區糧食豐收,貞觀二年的慘狀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你只看到貞觀之治的繁榮,可能不清楚李世民的艱辛

心繫百姓

但下面這個舉措也可以看出李世民還真的是拿老百姓當一回事的。初中的歷史書上告訴我們貞觀之治到達極點,貞觀四年才二十九人被處死。那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因為李世民認為人死不能復生,因此執法務必寬大簡約。其次他任用賢人,比如戴胄,李世民說誰偽造資歷不坦白的一律處死。後來有一個倒黴的傢伙被抓住了。結果戴胄卻沒有判他死刑,因為皇帝說了不算,唐代的法律中沒有規定他這個罪是死刑。最後李世民獎勵了戴胄。

同時他對死刑的判決提出要求:

凡有死刑,雖令即決,皆須五覆奏。

一個人死刑需要經過五次才可以,也就是皇帝說想殺誰的頭也不能殺,需要按律法來。這個事情是有緣由的,當時有一個精神不正常的李好德說了一些不該說的違禁和造反的話,結果被抓入獄要殺頭,最後在張蘊古的力爭下寬大處理。而御史說張蘊古與這個李好德有勾結,提前將皇帝的話說給這個罪犯聽,結果李世民大怒將張蘊古殺了。事後,李世民後悔說張蘊古罪不該死,我要殺他,你們都不來勸阻,所以就來了這麼一條規定。

一個人要被殺頭的那一天,皇帝和官員要食素等方式來顯示人命之可貴。

或許唐太宗吃下蝗蟲,只是為了維護李唐江山的統治,但終觀其對民的種種舉措卻絕不失一位好帝王。談不上以民為本,但起碼沒有做到視民為奴,使民為役。貞觀之治被後世傳頌也不無道理,李世民被後世推崇也不無道理。任何一場盛世都是艱辛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