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認識這些新型毒品,千萬別餵給孩子吃!

再不點藍字關注,機會就要飛走了哦!

最近,一條關於“媽媽喂女兒吃毒品”的新聞在朋友圈傳開。高三女生田靜(化名)的媽媽怎麼也沒想到,她最初只想幫女兒提高成績,卻把女兒推向吸毒的深淵……

服用聰明藥 她考進前十名

臨近考試,高三女生田靜(化名)考試壓力大,成績下滑,媽媽於是給她服用了一片指甲蓋大小“聰明藥”,並說這是“聰明藥”,能提升學習狀態。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藥是媽媽給的。田靜對這種藥並不瞭解,只知道媽媽說:“有人吃了成績就變好了,你試試。”

最初,她每天早晨上學前吃一片,覺得變化不大。兩三個月後,服藥量變成了每天兩片、三片,早上出門前、晚上回家後各吃一次。田靜感覺自己的課堂專注度提高了,聽完物理課,做做練習,很容易就學會了。

服藥兩個多月後的那次月考,田靜考進了班級前十。

真的有這麼神奇的藥?當然不是!

高三女孩逐步步入深淵

對此,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科主任胡躍強表示,這種所謂的“聰明藥”,真正的商品名稱叫“利他林”,“專注達”。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化學結構,成分差不多。越吃會越上癮,劑量也會越來越大,非常危險,切勿隨意服用。

並不知情的田靜逐步步入深淵。

服藥一個多月後,田靜開始掉髮、失眠,幾乎每一個夜晚都在輾轉反側中度過。

高三上學期快結束時,媽媽發現了這些異常,讓田靜停了藥。可停藥後,她開始頭疼、噁心,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難受,課又聽不進去了,看書、做題也不行。

為了吃藥,說話輕聲細語、從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靜,開始和媽媽大聲爭吵:“當初是你給我的這個藥,現在為什麼不讓我吃!”

田靜媽媽禁止田靜服藥後,田靜忍不住,自己到網上找藥、買藥,在商家誘導下,她買得了一種每片100元的粉紅色的小藥片。

漸漸地,她徹底離不開這種粉紅色小藥片了,服藥量從每天一片變成了兩片、三片,高考前一個月左右穩定在每天四片,高考當天一下吃了五片。

她開始向父母要錢買藥,編造了學校交費、外出遊玩等各種理由,有時要五百,有時要一千。

高考結束後,已默認女兒服藥的田靜媽媽將孩子帶到醫院。醫生檢測後發現,田靜行李箱中的粉紅色藥片有七成左右苯丙胺類物質。也就是說,那根本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

長期服藥損傷大腦

“世上沒有後悔藥,同樣,也沒有聰明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醫學博士牟曉冬表示,所謂的“聰明藥”,利他林(哌醋甲酯)是中樞興奮藥,一般在治療注意力缺陷綜合徵(ADHD,即多動症)時,會用來提高注意力。阿莫達非尼是一種抗抑鬱的藥物。它們屬於一類精神藥品。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對於這類藥物,醫院管理非常嚴格,即俗稱的“紅處方”類藥物。牟曉冬說,“必須由醫生診斷才能開具,使用特殊病歷,並由醫生蓋章,本人取藥、代取都需要出示戶口簿。”

“你很難保證你從網上買到的這些藥是否可靠。”牟曉冬表示,有賣家用搖頭丸冒充利他林售賣的情況,這就非常危險。“服用這些藥的人因為競爭壓力、學業壓力,採用這種作弊的手段來希望獲得成功,但最終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

被新型毒品盯上的小孩

2017年中國禁毒報告顯示,我國吸毒人數高達255.3萬,不滿18歲的多達1.5萬名,佔0.6%。當然,這是登記在冊的。

毒品似乎離我們很遠,或許你想象不到,有些毒品被偽裝成孩子喜歡的小玩具、小零食,“奶茶”“跳跳糖”“郵票”“餅乾”,可以說無孔不入。人民日報曾專門用圖文形式向大家列舉了一些“花式”毒品: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長按二維碼關注有驚喜哦!!!

禁毒|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些新型毒品,千万别喂给孩子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