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精神》形象片 點擊上圖觀看
身邊的好人
向善的力量
在我們周圍
總是被這樣一群無私的人感動著
他們默默做著自認為該做的“小事”
或助人為樂
或孝老愛親
或誠實守信
或愛崗敬業
或見義勇為
……
日前,文山州委州政府命名錶彰了第五屆文山州道德模範、第三屆文山好人和第二屆文山州文明家庭。陳紅梅等10人被評為第五屆文山州道德模範,沈才永等10人被評為第三屆文山好人,熊廷榮家庭等10個家庭被評為第二屆文山州文明家庭。
今天將為大家展播“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王曉勳的事蹟……!
王曉勳,女,壯族,1978年8月3日生,硯山縣者臘鄉科北村人,現是文山市首家紅心企業董事長。一直以來,該企業以傳承老山精神為已任,以擁軍優屬為核心,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並以捐資捐物的善舉,促進老山精神的發揚光大,本著“公益為先、誠信經營,做良心企業”的原則,致力於各項社會公益事業,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客戶的點贊好評。
(視頻)
關愛老兵開展愛心公益活動
2018年“4.28”老山作戰紀念日遠沒到來。可是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活動的王曉勳早已做好了迎接各地老兵前來麻栗坡縣烈士陵園祭奠烈士的前期準備工作。近2個月時間,王曉勳先後招到了40多名志願者,投入了近160萬元,在麻栗坡縣烈士陵園停車場旁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停車場和臨時休息接待場所。她還到文山各地採購可供老兵及軍烈屬使用的各種食品物品,最後共拉來了近10車的食品物品。她要求志願者們必須熱情周到,以微笑面對前來祭奠的老兵、軍烈屬和外地遊客,必須保證在清明節到 “4.28”紀念日裡,為老兵、軍烈屬和外地遊客提供免費服務。清明節期間,她和志願者們每天從早到晚,免費為老兵、軍烈屬和外地遊客等供應茶、雞蛋、麵包、香、紙、酒、菊花、各類水果等食品物品。同時,專門派志願者服務司機,王曉勳也在內,接送從烈士陵園回縣城或到車站坐車的老兵及軍烈屬660餘人次,為麻栗坡縣接待老兵及軍烈屬減輕了負擔,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問及王曉勳為何要組織老山作戰紀念日愛心公益服務活動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目的是弘揚老山精神,展示邊疆文化、宣傳邊城名片、做好雙擁服務工作。同時,也希望通過開展為老兵、軍烈屬及外地遊客獻‘愛心服務’活動,讓大家感受到麻栗坡人民的關心和溫暖,以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公益服務行列當中來,為麻栗坡邊城增添光彩。這次活動從4月1日至5月3日,計33天,共接待了老兵、軍烈屬等8萬餘人次。”
積極捐資助學極力奉獻愛心
王曉勳女士不但熱心於社會公益服務活動,還積極參加捐資助學。
劉立豔是文山市古木鎮阿車大寨人。六年前在昆明讀大學時,由於家庭變故,造成了經濟困難,家裡無力供她讀完大學。一次朋友聚會,王曉勳得知了劉立豔的情況,決定資助劉立豔繼續讀完三年大學,王曉勳共向劉立豔資助了近3萬元。
富寧縣洞波鄉安拉村委會安拉村一小組的學生郭普。由於地處邊遠、閉塞、落後,家庭經濟困難,郭普讀小學四年級時就面臨輟學。王曉勳知道情況後,向郭普伸出了援助之手。郭普從小學四年級一直讀到大學,王曉勳從來沒有間斷過資助,累計資助10年,共資助郭普金額約5萬元。現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郭普說:“我的一生,非常感謝王曉勳阿姨的資助。如果以後我有能力的話,我一定會把王曉勳阿姨的這份愛心傳承下去。”
類似偶遇,就直接慷慨解囊的例子數不勝數……王曉勳內心裡見不得孩子因為貧困而輟學,近十多年來,王曉勳捐資助學共計人數多達100餘人,金額累計約200萬元。
為一萬多人提供免費愛心早點
在文山市環北三路金玉名園59幢D8D9號,有家文山市首家紅心企業早點餐飲店,這是王曉勳為了延續愛心所開的一家早點店。開業至今兩年多,她的店堅持為軍人、環衛工人、殘疾人、1.2米以下的小朋友四類人,提供免費吃“愛心早點”。
王曉勳並不擔心有人冒充軍人、環衛工人、殘疾人來免費吃愛心早點的情況發生。即便這樣的事經常遇到,即便是別人別人耍橫、混吃混喝等,她的員工都必須要面帶微笑,要始終以“微笑”面對客人。她總是抱著一顆替別人著想的心,抱以更多的包容。
紅心企業早點餐飲店開業2年多來,她也為近1萬餘人次的軍人、環衛工人、殘疾人、1.2米以下的小朋友,免費提供紅心企業“愛心早點”。朋友問她這樣做,不怕生意虧本嗎?王曉勳說:“我除了做早點,還經營其他行業生意。我的紅心企業早點餐飲店,既然打出了為軍人、環衛工人、殘疾人、1.2米以下的小朋友提供免費‘愛心早點’,就從來不怕虧本。開首家紅心企業早點餐飲店最原始的初衷就是:紅心、愛心,永遠傳承下去。”
王曉勳長期堅持幫助無血緣親緣關係的老幼病弱以及其他困難群眾,為他們奉獻愛心,努力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並積極捐資助學、參加志願服務等社會公益事業和志願活動,是一項積德積善積行的事業。王曉勳說,她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做下去,並會以“一顆紅心,永不褪色”的企業宗旨,把愛心做得更大更好。
製作:馮鶴 農錦莊
《三七之鄉 鍾秀文山》形象片 點擊上圖觀看
閱讀更多 視聽文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