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新大風歌


過完年剛從家回來,我家是世代的農民,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對農村問題並不陌生。看著農村一點點的衰敗蕭條,心裡說不出的痛,因為那裡有我的全部童年。我認為,限制農村發展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 國家沒有限制國外的農產品進口,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嚴重偏低,農民留在農村種地不要說小康,連溫飽問題都難解決,為了掙錢養家,所以只能外出打工。勞動力人口都進城了,農村怎麼發展。

2. 農村缺乏優質的公共服務。道路泥濘,缺乏乾淨的廁所,好的醫院,最嚴重的是缺乏好的小學和中學,造成農村的娃娃都進城讀書,父母為了孩子也跟著進了城市,爺爺奶奶要幫著帶娃,所以順帶著也進了城。這種現象進一步掏空了農村的人口,沒有了人口,農村何談發展,只會不斷衰敗蕭條。

要想解決農村發展的問題,振興鄉村發展,國家需要想辦法解決農村留不住人的問題。人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願意在農村生活,就業,鄉村振興就是水到渠成,不需要國家多操心什麼一畝地補貼多少錢的事兒。反過來說,如果不能想辦法讓農村人口心甘情願的留在農村發展,再多的政策也很難湊效。以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10年內我沒看到鄉村振興的希望所在。


病蟲防治and農業科普


我是去年,響應號召,掛職駐村扶貧書記的。 對於制約鄉村 發展的根本問題 ,也是我一直思考的話題:

一、鄉村的貧窮 ,其根源: 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結果 。鄉村發展 ,應該一村一策,因地制宜 。

二、村子裡 教育 和醫療的缺失, 是造成空空心村的根源。以前村村有小學 ,現在都沒有了 😭。以前,村村有衛生室,現在,也沒有了😭。很多人進城,是為了孩子的上學,很多人進城養老,是為了城裡有醫院。最不該缺失的,缺失了,使鄉村缺失了凝聚力,向心力。

三、城市資本,不能有效的流入農村。農村人,可以去城裡買房買地,城裡人卻不能到農村去。這完美嗎?為什麼不能在保證土地規劃面積的時候 ,允許互動呢?

四、三務公開,流於形式,缺乏監督。村裡不能有個好班子,發展了集體經濟,也會被腐敗了的。


酒品村官


鄉村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老婆是農村出來頂替她爸到上海外貿公司上班的。我每年都要回農村看我丈母孃的,從改革開放之初一直到現在近40年了。盛澤知道嗎?窮地方但對全國而言不是最窮的地方,它怎麼從窮到富我清清楚楚!一,改變改革一定要靠本地人。二,把路修大修好,交通方便。三,各種各樣的附近的本地人流動起來。四,互補互助,共同發展,共同賺錢。五,要有一心為人民服務的村幹部,鄉幹部的領導班子,包括公安,學校,醫院,鄉村老闆,反是一切有權的人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做好本職工作。如果違章違法一律開除,嚴重的判刑!六,慢慢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因地制宜廣思集想搞什麼?先一塊地方試驗一下,可以各樣的思路,分幾塊地方試驗一下,天無絕人之路,總有幾塊適合你的。全面推廣,有銷再產,我搞不懂這麼大的中國,大豆要進口?中國的土壤種不了嗎?是不是成本太高?中國的農業專家呢?只拿工資在辦公室紙上談兵,不到地頭去?七,多樣化,有國企,有私企,也可以有家庭作坊,有出力的,有想辦法的,有家傳手藝的,反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八,生活正常了,生意正常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贏了,不用國家投資,自然會有人去開醫院,診所,學堂,技校,藝術班,商店,商場,銀行,保險,共交,出租車,大買場的。有錢賺,誰不去?!九,集資搞基建,逄山開路,遇水建橋,交通十分便利,先免費,後收費!會有老闆去投資,去辦廠,去辦各樣的實體加工廠!因為鄉村有鄉村的優勢,地不貴,勞動力不貴,稅收優惠,國家補貼等!十,從村長到縣長一定要有憂患意識,產品要升級換代,要重視質量,打出品牌,要嚴格控制生產數量,做好產銷一體化,就是私人作坊也要幫一把,信息共享,嚴肅法制,對違法商人,違法高管,違法老闆,罰他個傾家蕩產,嚴打村霸,鄉霸!嚴打貪汙幹部!真正保護守法者,不管是老總還是員工老百姓!風水正了,家庭,企業,商店,幹部,老百姓,自然而然就興旺發達了,實現中國夢的目的我們一定能夠達到!


用戶3402169307670


我認為制約鄉村發展最大的問題是村幹部上。村幹部能人不願意幹,乾的人又不會把心思放在發展村經濟上。他們只看重的是村官這頂帽子。所以根本談不上領上村民脫貧致富。本人親身經厲,一個本身條件不錯的北方小村,有集體土地約七八千畝吧,因為北方地價不高,承包一畝也就一百元左右,村集體一年有約七八十萬的收入吧,這村也就二百多口人吧,但每年都分了,造成既不能真正扶貧,對那些富裕一點的也就是多買幾條煙,多喝幾頓氿,最後該窮還窮,這個村一直到現在很窮。如果把這些資金集中搞幾個項目,比如養殖,讓村裡的貧困戶去並殖場工作,既解決了扶貧,又發展了村集體企業,可是這個村到如今還是貧困村。主要就是村幹部不行。沒有長遠發展思想。小農意識太強。農村呆久了,思想就閉塞了。這種村幹部只能把村子帶向貧困。


高度827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都是國家政策變了。

一、農村人口去留政策 2008年我們那裡是自己在農村蓋新房子國家補貼一萬元(港澳扶貧援建資金)。2009年蓋平房的補貼一萬,兩層樓以上的不補貼。2010年後國家鼓勵農村人口到城裡買房,到縣城以上級別的每人補貼2萬,到鎮上買房的每人補貼1.5萬。以前我們村常住人口200多,現在常住人口不到20人。就這樣新蓋的房子全荒廢在那裡,人去樓空了。

二、農村教育政策 隨著農村小學的撤銷,孩子上學只能到城鎮去。孩子還小必須要家長照顧,因此一家人都去城鎮了,留下的只有不用照看孩子的老人了。


獨釣寒江者


制約農村發展的不是土地扭轉問題,也不是農村基層組織不作為,更不是農村缺少種田能力,而是農民種地收入過低,造成種田能手有田不想包,不敢包。農戶的地扭轉不出,倒至少種,不種,甚至拋荒。我曾跟種田大戶聊過這個問題,他們算了一筆帳,我們這裡稻麥兩季。稻麥畝產兩千斤,畝收入算二千元。支去畝承包費一千元,種子,農藥化肥六百元,機耕機收三百元,人工費用二百元,這樣一算還倒貼一百元,如果承包費低一點,糧價提一點也能掙一點,今年糧價大跌,收糧的老闆吃大了虧,直接影響明年的種糧積極性。所以提高農民收入,調動種田積極性十分重要。人往處走,水往低處流,制約農村發展的關鍵是農村留不住人。因為沒錢掙,在家裡也是守窮。


葉老翁620


主要就是物流業太落後。

政策說要實現村村通,我們鎮上的快遞從來不送村,除了鎮區一條街道,所有的人的快遞都是收發自己解決問題!

前段時間我從湖南老家給福建的網友快遞一份南瓜種子,我們這邊是自留種的,一直保持著老品種,他讓我發快遞過去,由於他擔心郵政耗費時間長,讓我們發了別家的物流,去發別家的開口就是15塊錢一包南瓜種子,就幾十克吧!

鎮上交通不偏僻了,有二廣高速的進出口站,鎮上都是這樣,大家說這種情況,這樣的快遞環境,新農村不就是個口號麼,農家東西想要網上流通,你賣什麼物流都讓你賣不了!

我不知道這是我們這邊個別情況還是全國各地大多數鄉村都這樣,物流不發達談鄉村發展只是空話而已!


牛角衝阿海


你別不信,說了也是白說。

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大夥都心知肚明,說了頂用嗎?

中國現在的農村就象一個患有重病的壯漢一樣,他自己最清楚是那條經絡出了問題,請遍天下所有的醫生,他們也把手指點到了正穴上,可就是發不出力,導致壯漢依舊軟綿綿的躺在床上不能發揮其特長。

常說:重病須下猛藥。現在的鄉村要想發展須有壯士斷脘的勇氣才行,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手法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幾十年耒,農業農村大片農田荒蕪,水利基礎設施全部毀壞,要想開發恢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讓我們這個農業大國重振雄風,只有補氣換血才是硬道理。


簇燈u195966900


現在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很多,不是不想去分析,說真的農村的現狀分析了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有很多的實際情況是很難解決的。

首先就是村幹部的問題,目前一些村裡的幹部不幹事,不會幹事的現象非常嚴重,掙著當幹部,卻不為百姓做事,有的村幹部壓根就不是為群眾當幹部,有利益睜著要,沒利益的事情給也不幹,像這樣的村幹部能帶領群眾致富嗎,別以為這是個別現象,在農村非常的普遍。

還有一些村幹部想幹事,但是卻沒有能力,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缺乏發展的思路,這樣的村幹部只能是制約村裡的經濟發展。所以村幹部在村裡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領頭雁”是應該考慮的問題。

第二是人才問題,在農村目前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多有知識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人才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吸引一些鄉賢進入的村裡,吸引有知識,有能力,思路開闊的人才進入到村幹部的行列裡,鼓勵人才返鄉,為農村的發展增添活力。

第三就是資金問題,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需要資金上的支持,然而目前的農村有資金的都在向城裡發展,一些有技術的農村創業者卻因為缺少資金而影響發展,就是貸款也會因為各種的因素不能兌現,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了只有得到更多的資金,才能得到有效的








鄉里鄉韻


根本問題1是頂層設計,2是地方本就戴著腳鐐跳舞還一幫歪嘴和尚亂唸經!

首先,鼓勵城鎮化是揠苗助長。

城鎮化,應該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就像站在的飼料豬肉和45天速成雞,你再也吃不到小時候養了一年才百多斤兩百斤的豬肉香味兒!也吃不到老家放養的老母雞燉出來的那香味兒!),人為的干涉太多的結果就是現在的觸目驚心局面:

各種激素各種殘留的食品充斥市場,一切向錢看向厚賺掙快錢的瘋狂下,所謂的道義和良心,早已不見!

506070的農村人,作為當今社會農民工主力大軍最大群體,還有衣錦還鄉、追求個落葉歸根的念想,二十年的打拼,其中部分的精英早已躋身於中產階層(至少也是實現了小康),他們事業家庭都在城市,他們9000子女也在城市出生上學,對於鄉村,最多就是過年時候回到鄉下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吃個年飯,給祖宗們燒香磕頭放鞭炮,然後回到城裡的“家”。鄉村,早已陌生;故鄉,在城裡。

地方官在gdp政績考核紅線之下,房地產興旺使得賣地成為地方最大的財政來源。工業農業加工製造等等行業在房地產面前不堪一擊!消化了城市鼓吹六個錢包現在更是估計農民工進城接最後一棒!相比農村,城市優越的教育、醫療資源迫使農民把子女送進城市讀書,讀書得買房而且還得是學區房~

改開以來,國人最大的變化是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己(包括國家在內的)和這個世界的差距:貧富、眼界、思想。西方發達國家的東西拿來就能在國內形成席捲天下之勢。互聯網的始興,不但給國人打開了更加廣闊世界,也使得念家的情感不那麼強烈了:曾經央視一檔春節回家的廣告看的人淚眼汪汪~有錢沒錢,再遠,也要回家,因為,家裡有爸爸媽媽~站在呢,電話都不怎麼打了,直接視頻!

鄉村需不需要振興?需要!但現行的模式和方法都是錯的。要振興鄉村,得看鄉村需要啥?需要和城裡一樣便捷的交通、一樣優質的學校和醫院,需要留住不得不遠走他鄉打工養家的產業!現在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幾百萬,大多還是鄉村子弟,不能讓他們畢業以後都淪為城市廉價的勞動力,應該讓他們回到家鄉去,帶著學到的知識技術,國家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不能僅僅就是城市裡的幾棟高樓(孵化園)~估計當代大學生再來一次“上山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