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心无挂碍、无烦恼,就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

当内心被一样东西、一件事所困扰的时候,正是修行的最佳时机。

只有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时,才可能完成大愿景。

所以要打破思维的墙,这堵墙一旦打破,人生的高度就不可同日而语。


要做到心无挂碍、无烦恼,就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



有时候事业、生活就像一杯水,仅仅只有一杯,你得到了,他便失去了;他得到了,你就只能失去。

这时,主宰我们内心幸福的就是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们失去了一杯水,除了失落,还能不能激发斗志,自己去造一杯水呢?

思维方式被打开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成功,对每个人具有天然的诱惑力,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

但其实,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是没有失败的。事物总是辩证的,生活不可能是单方面的。

比如夏日莺飞草长,喜欢夏天生命的繁盛,喜欢草木的葱茏,就不能不同时接受蛇鼠蚊蝇,正是因为有它们,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夏天。

所以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形形色色,千形万状,合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不能要求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是完美无缺的,这不符合自然的规则。

这个世界是杂烩相生之地,并没有完全纯粹的事物。


要做到心无挂碍、无烦恼,就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



正像肥沃的土地能长参天大树,也能滋生细菌。

这些事物相生相克,运转不息。对你来说不好,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好;此时是不好的事情,可能彼时就变成好的。

麻雀吃虫子,对于农民来说是好的,同时它又吃庄稼,所以又不好。

一碗白米饭在饿时吃起来很香,吃饱了再吃就很难受。

因此,快乐不快乐是我们自身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

自然造物皆是如此:一个外表软弱的人,可能内心强大;而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可能内心丰盈。事物是相反相成的。

如果结婚十年后发现你的伴侣根本不是当初认识时候的样子,不应该责怪别人,而是要反观自照:我自己不是也在不断变化吗?

如果买了一样东西,开始觉得非常好用,过了一个月它就破损了。

应该要由此明白,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好的反面就蕴藏在好中间,就像死隐藏在生的过程中一样。

由此,要做到心无挂碍、无烦恼,就必须学会正确地看待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