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品鑑】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國寶品鑑】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青銅禮器,商代早期文物,通高83釐米、口徑51.5×51.2釐米,重52.9千克,1996年河南省鄭州市南順城街青銅器窖藏坑出土。

1996年2月,鄭州市中實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鄭州市南順城街南段西側的民族食街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銅窖藏坑,經過考古工作人員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組12件青銅器,內有方鼎4件,4件方鼎形制相同、紋飾相近,大小依次遞減。該饕餮乳釘紋銅方鼎就是其中之一。

【國寶品鑑】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紋飾拓片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口部近正方形,方唇,平折沿為內斜,沿面較窄,兩環耳裝於沿面上,雙耳外壁做凹槽狀,鼎腹呈方鬥形,下腹部略向內收,腹底近平,四角有四個上粗下細的圓柱形空足,鼎足中空,斷面為正圓形,與器底內壁相連,近足底部稍細,後又變粗。腹內壁十分平整,鼎底中間有“十”字形加強筋,與四邊的加強筋構成“田”字形,使得鼎底與腹壁的聯接更為牢固。鼎底的外面四邊框中段各增鑄一段長15釐米,寬1.5釐米的加強筋,從鼎底延伸到內壁腹底四邊框。在鼎耳下面也有用墊片做成的加強筋,使口沿與器耳和腹壁之間的結合更為牢固。在口沿的四角、內壁、底部及足腹結合部均留有比較明顯的範縫痕跡。鼎腹表面飾有成組的饕餮紋,組成八個饕餮面。每個腹面還有三組帶狀乳釘紋,兩側近四角的乳釘紋,豎向排列,橫列三排圓形乳釘紋,近底部為四行橫列乳釘紋。鼎足上部表面裝飾饕餮紋。

【國寶品鑑】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底的“十”字形加強筋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的底部和腹壁表面附有一層煙炱,說明這件器物應具有實用作用,可能作為炊煮器使用。該器造型厚重,體量巨大,頗具王者之氣。商代早期大體量的青銅器發現很少,這可能與商代早期王陵級別的墓葬尚未發現有關。饕餮乳釘紋銅方鼎出土於鄭州商城旁的一個銅器窖藏坑中,與之伴出的器物也多為珍貴的青銅器,這增深了對於商代早期青銅器的認識,為認識王室重器提供了一些線索,對探索青銅器鑄造工藝,乃至商王朝的禮制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國寶品鑑】饕餮乳釘紋銅方鼎

饕餮乳釘紋銅方鼎鼎足

黎海超,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商周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