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夠“損”,3億公里外轟炸小行星,是科學研究還是?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最近發佈了一條消息,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在“龍宮”小行星表面發射一顆重達2.5KG的銅丸。在發射銅丸過程中“隼鳥”2號通過快速上升成功躲避由撞擊產生的碎片。日本通過發射銅丸在行星表面製造陷坑的方式來得到陷坑裡的小行星物質。

日本“隼鳥”夠“損”,3億公里外轟炸小行星,是科學研究還是?

“隼鳥”2號採集行星物質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沒想到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世界的關注,關注點就是在日本發射銅丸這一行為被認為帶有攻擊性質,在太空中可能對其他衛星產生威脅。

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是“隼鳥”號的後續機型也是世界上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併成功返回的探測器。“隼鳥”2號作為一箱型探測器高1.25米,日本還為“隼鳥”2號特地研發了一種“衝擊裝置”,通過製造爆炸衝擊將銅丸以每秒兩公里的高速度推到小行星表面

日本“隼鳥”夠“損”,3億公里外轟炸小行星,是科學研究還是?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

據文科省的計劃“隼鳥”2號將於2018年抵達衛星,2020年返回地球。日本相關方面專家曾希望稱日本的科技實力可以進行有挑戰的太空探測,有望提升日本的國際影響力。

只是這下日本沒想到他的這次行為直接從國際影響力上升到了國際威脅。

日本共同社在7日發佈了對此報道稱:為了在“龍宮”表面製造陷坑,日本“隼鳥”2號使用了軍事技術製造的碰撞裝置。據相關軍事專家稱該裝置與反坦克地雷的“自鍛破片彈”相同。“隼鳥”2號碰撞裝置可以在爆炸的衝擊下內部金屬板會變成彈丸發射。

日本“隼鳥”夠“損”,3億公里外轟炸小行星,是科學研究還是?

美國NASA局長

日本共同社表示,對於日本的這次行為可能會被國際誤認為是在太空進行武器試驗,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簡稱JAXA)表示裝置並不是軍事的規格,JAXA也否定了該技術用於軍事的可能性。

國際上對於太空威脅一直比較敏感,印度在之前發射的反衛星導彈擊落了衛星後,就遭到了美國NASA局長強烈譴責。美國除了擔心衛星碎片數量太多會波及到國際太空站,也唯恐印度這一舉動將會引發全球太空軍備競賽。

日本“隼鳥”夠“損”,3億公里外轟炸小行星,是科學研究還是?

印度在不久前發射的反衛星導彈

而日本發展太空科技目的不純背地裡還在搞小動作,恐怕又將引起美國的高度擔憂。日本“隼鳥”號已經有能力威脅到太空中的其他衛星,如果日本在太空採取實質性的動作恐怕引發“天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