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菜打動天下食客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繆亞平)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大棚灑在青翠的西生菜上,夜間凝結的露珠開始蒸騰,晉寧區寶峰鎮的村民們就要著手準備採摘了。兩天後,這些從寶峰鎮出發的蔬菜長途跋涉上千公里,將出現在香港市民的餐桌上。

云菜打动天下食客

春天公司種植基地正在採收西生菜。 記者繆亞平/攝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一年四季都有時令蔬菜供應市場,也是我國南菜北運、西菜東調的基地,每年近70%的蔬菜產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城市,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市場繁榮的背後,是雲南各級政府部門及行業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基地建設、品牌培育、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注入動力,打造從田間地頭到消費終端的全產業鏈,強力推動雲南蔬菜產業向現代化發展。隨著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步伐加快,雲菜產業前景可期。

品種齊口感好不可複製

從世界地圖上看,雲南省南部北迴歸線橫貫,屬低緯度內陸地區,“立體型”氣候顯著,全年無霜期長,這也為蔬菜種植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

“雲南氣候多樣、環境優越,蔬菜週年生產均衡供應、四季常青,產品也具有較高的質量安全水平。”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鍾利與各種作物打了一輩子交道,對各地的作物生產規律熟稔於心。

他舉例,滇中區域的油麥菜、上海青等葉菜一年能種植6-8茬,曲靖陸良新發展的水培蔬菜可實現一年10-12茬。而所有產品能實現週年生產上市,產品類型豐富多樣。

正是看中這一先天優勢,湖南衡陽人彭國華早在2002年就毅然放棄廣州穩定的蔬菜購銷批發業務,輾轉來到昆明,進軍蔬菜產業。

“當時廣州的業務主要輻射華南、華東、華北地區,接觸了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發現雲南蔬菜品種最齊全,口感也更好,還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一年四季都有,完全不可複製。”彭國華把蔬菜事業鎖定昆明後,成立雲南春天農產品有限公司(下稱春天公司),希望“讓世界擁有春天”。

長期浸潤在蔬菜行業的彭國華眼光獨到。他用了17年的時間,使春天公司發展成為集蔬菜種植、生產、加工、儲存、出口、銷售於一體的農產品行業龍頭企業,其產品在新加坡、韓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巴西、日本等海外市場都具有良好的口碑。

與他合作多年的馬來西亞華裔商人曹先生每年都要從雲南採購20多個品種、價值七八千萬元的蔬菜產品,這樣的堅持源自對雲南蔬菜品質以及品種多元化的信心。

鍾利介紹,經過多年調整,雲南單一種植蘿蔔、白菜、番茄、辣椒等傳統菜的結構,逐步向精細菜、特色菜、野生菜的格局發展。全省共有31科、71屬、142個種、1800多個蔬菜品種,並擁有大量珍稀和野生蔬菜種類,民間經常食用的野生蔬菜就有100多種,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在此利好條件下,雲南蔬菜產業也實現了蓬勃發展。2018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1627.21萬畝、產量達2077.76萬噸、農業產值446.7億元;蔬菜生產加工企業400餘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67家,蔬菜種植人員400多萬人,蔬菜加工人員40多萬人,流通環節10多萬人,還帶動了冷鏈、包裝、酒店、餐飲等多個產業的發展。

此外,全省共有28種蔬菜被評為雲南名牌農產品,“晨農”“和源”兩個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12個蔬菜產區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湧現出“丘北辣椒”“元謀番茄”“通海花菜”“建水洋蔥”等一批區域蔬菜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品牌弱人才缺運距長

憑藉多年的從業經驗,彭國華在雲菜行業一路高歌前行。但在他看來,地處邊疆的雲南,鑑於開放程度、信息暢達等因素影響,整個產業發展還是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雲南蔬菜品質很好,但一些小企業僅是進行大規模種植,產品經初級加工運往沿海地區貼上當地品牌標籤,以另一個身份走出國門。”彭國華透露,目前僅有20%的雲南蔬菜能以自有品牌出滇,品牌效應並不明顯。

在彭國華看來,雲南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優勢,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在產業政策扶持、稅收優惠、營商環境打造方面下更大功夫,全面扶持具有行業帶動性的龍頭企業,充分借鑑省外的發展經驗,讓健康、綠色、生態的雲菜走上世界各國人民的餐桌。

從呈貢一家農技綜合服務部到現代新型農業企業,昆明晨農企業集團(下稱晨農)每年都需配置大量既懂生產又懂植保管理的農技專業人員常駐基地,加強農技指導和農戶種植技術培訓,但往往很難招聘到適合的專業人才,缺口很大。

“基地條件比較艱苦,有些地方還很偏遠。相比之下,大部分畢業生更願意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目前,公司基地人員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晨農副總經理梁楠表示,即使是農業院校的畢業生,有時候也很難長期紮根在農業領域。

不僅專業技術人才缺失,鍾利認為,雲南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基地少、小農經濟意識、社會化水平低,一些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難度較大,導致產量較低。加上雲南遠離終端消費市場,交通運輸條件以及冷鏈物流的限制,導致雲菜出滇半徑縮小。

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一名工作人員證實,24小時能到達的運輸範圍,蔬菜簡單處理就可直接運輸;24小時後就需進冷庫降溫,加冰包裝後再裝運。在市場外,一車準備運往越南的兒菜就用白色泡沫箱加冰包裝嚴實。他告訴記者,出滇蔬菜每天大約1000噸,主要運往貴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北上廣市場因運距較遠,大部分直接從基地周邊冷庫採購。

鍾利表示,目前,整個行業還存在科技投入不夠、社會化水平不高、品牌效應不夠明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問題。

目標明潛力大前景好

行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目標,雲南省制定了《雲南省蔬菜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強化蔬菜綠色生產基地建設、推進綠色化有機化生產,改造提升傳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新產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帶動引領作用,構建現代蔬菜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升優質蔬菜生產能力、加工能力、科技支撐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打造千億雲菜產業。

晨農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在神舟五號上搭載了6個產品,選育出具有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的品種進行試驗、示範及推廣。

針對技術人員缺失的問題,晨農計劃加大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並逐步在全省基地推廣土壤改良技術,從源頭上提高產品品質。今年,還將新增4條凍幹生產線,加工能力達到2000噸/年,持續提升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深耕國際市場。

春天公司則以歐盟和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標準為參考,以全球食品行業安全與質量體系最高標準(SQF)認證認可為標準,先後與省農科院、昆明理工大學等科研單位及高校合作,開展出口有機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冷鏈物流技術等項目研究,提高了保鮮蔬菜加工能力,出口產品合格率可達100%。

通海高原農產品有限公司在現有市場基礎上,開發脫水蔬菜系列產品,拓展歐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國際市場。該公司綜合營銷部主任李春萍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已經在柬埔寨投資設立“高原國際農業(柬埔寨)有限公司”,進一步縮短銷售環節,可更直接瞭解國際市場最新信息,逐步建立自主控制銷售渠道,實現增強出口創匯能力的目標。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雲南將全程推進蔬菜全鏈條綠色生產,推動企業品牌國際化,提高產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大型蔬菜企業集團,開拓市場助推產銷順暢,推進標準化冷鏈物流及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促進蔬菜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現代產業發展進程。”鍾利認為,雲南蔬菜產業在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校及相關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將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