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第13屆國際執法聯絡員培訓班”走進鹽城 共同探索“鹽城精神”

揚子晚報網4月11日訊(通訊員 張天鵬 王一偉 記者 範木曉子)“鹽城之旅不虛行,警民親切好熱情。地靈人傑花也嬌,執法學員都贊好!”4月9日,馬來西亞學員WAN JINN SEONG自發撰寫中文短詩,在社交媒體上為鹽城警方點贊。

教與學、問與答、訓與練……4月8日至10日,由公安部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公安部第13屆國際執法聯絡員培訓班”學員來鹽警務考察交流,來自荷蘭、葡萄牙、秘魯、澳大利亞、墨西哥、韓國等27個國家的34名外國學員,開啟了他們在中國學習期間的“鹽城之行”。

“白帽子警察,神!”在鹽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治安卡口大隊朱勇工作室,擺放著百餘個收繳的假車牌、假駕駛證,這裡是外警學員實訓點。民警朱勇正在傳授洋學生機動車假牌假證識別、緝查,他講的循線追逃“中國功夫”更是受到洋學生的歡迎。

朱勇所在的治安卡口大隊,是鹽城警方“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一個方面性節點和縮影,也是幫助外警學員準確理解“一塊壓艙石、一張防控網、一張全息圖、一個有機體”,即“422”平安法治建設方案中“四個一”工程的具象樣本。

“請問,什麼叫攻防兩翼?”這些“422”方案中的熱詞,成了外警學員熱衷研究的警務新概念。“攻,即黃海行動,如浪潮相疊,向違法犯罪發起凌厲攻勢;防,即梳網清格,像百姓打掃屋子,定期對社會面進行大掃除,把矛盾和問題消滅在源頭。”民警形象生動地回答,讓外警學員有了更為直接的理解。

“全息圖”讓轄區防區一覽無餘;“狩獵戰車”街面巡邏實時傳回可疑人員信息;無人機空中巡查讀取可疑車輛車牌……學員口中盛讚的“高科技”,源於“422”方案中的第二個“2”,即科技與法治。在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實訓點,外警學員通過翻譯與民警互動頻頻,對智慧警務帶來的高效,紛紛表示大開眼界。

“你們是如何選擇部署AR實景監控地點的?”“主要是圍繞實際警情數和發案情況,根據現場環境具體部署。”4月9日下午,鹽城市公安局城南新區分局大數據指揮中心裡,外警學員們觀看平安城市雲AR實景監控系統展示後饒有興趣地提問,為小小監控中蘊含的大數據和高科技感到驚歎。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警務室、卡口點、服務站等窗口入手,鹽城警方精心打造了以“1個培訓基地”為主體,“30個實訓點、30個教學課題、30個文化產業考察項目”為支撐的“133”教學管理運行體系。從“微觀”的社區警務、交通指揮,到“宏觀”的綜合治理、防控體系建設、指揮機制,公安工作成果、治理方案的整個運轉流程,供外警學員立體全面地觀摩、體驗。

“感謝中巴經濟走廊培訓班,讓我充分了解了中國的警務理念和執法經驗。”日前,巴基斯坦警官塔裡克·馬赫布卜·馬利克主動聯繫鹽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報告了一條喜訊:在最近的一次選拔中,他把在鹽城學到的警務知識恰到好處地運用到競聘報告中,成功獲得職務晉升。塔裡克由衷感慨,“培訓班給了我多方面的收穫!”

記者瞭解到,鹽城警方凝鍊社會治理樣板,是建立在良好的社會治理成效之上。2018年,鹽城刑事案件破案率全省第一,刑事發案數從2015年的4.5萬起降到2萬起,萬人刑事發案數全省最低,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7.75%,被公安部國際合作局授予全國首個“平安中國之珠”國際執法交流合作窗口單位。

“公安工作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公安國際合作也已進入新時代,要加強國際執法交流合作,擴大國際警務‘朋友圈’,與更多國家共享平安法治建設經驗,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鹽城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王巧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