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縣後域鄉: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助力人居環境提升

為貫徹落實好全委會精神,打好鄉村振興的“當頭炮”,漢源縣後域鄉則著力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出“戶分類、組定點、村收集、鄉轉運”的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模式,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還走出了一條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人居環境整治的好路子。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現在村裡環境真是太美了,大路小道都乾乾淨淨,我們住著特別舒服。”提到村子的變化,正在門前進行垃圾分類的後域鄉白雲村村民李紹華高興地說,“以前,村裡生活垃圾隨處亂倒,遇到大風天垃圾颳得到處都是,經過治理,現在好了,每天生活在乾淨舒適的環境中心情好精神也好。”

漢源縣後域鄉白雲村 李紹華

通過垃圾分類治理,我們的環境變好了,我們住起心裡也舒服。

漢源縣後域鄉白雲村 張宗蓮

垃圾分類是對的,讓我們的環境變乾淨了。

在實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過程中,後域鄉採用了“2+2”分類法,引導群眾首先將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分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兩大類。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剩湯、果皮菜葉、枯枝爛葉、殘次水果和動物糞便等,引導群眾通過密閉垃圾桶堆肥發酵後還田作為果樹有機肥。

對不可堆肥垃圾引導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處理,可回收的由村民自行變賣處理,而不可回收的垃圾收集好後在每月農曆“一、四、七”早上十點前按照村民小組指定的垃圾投放點進行投放。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漢源縣後域鄉白雲村 李紹華

可堆肥的垃圾,我們拿來倒在樹根下,當作肥料用,對環境也很好。

漢源縣後域鄉鄉長 劉勇

通過戶分類,我們實現了垃圾源頭減量,全鄉垃圾減量60%,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後,群眾的衛生習慣明顯改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汉源县后域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通過組定點的形式,後域鄉在全鄉39個村民小組共設置了52個投放點,村民將不可回收的垃圾進行投放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最後由專人對全鄉52個點位的垃圾進行清運,使得垃圾在外露天堆放的時間由至少3天縮短到3小時,讓垃圾在外受雨淋、被風颳及各種臭氣的現象徹底得到解決。

漢源縣後域鄉鄉長 劉勇

下一步,後域鄉黨委政府還將從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下功夫,力爭為全省鄉村振興示範縣的打造,做出應有的貢獻。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後域鄉因地制宜,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狀況為突破口,強化垃圾分類,狠抓工作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水平持續提升,農村環境面貌顯著改觀。

記者:王浩

審核:王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