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嚴厲教育孩子?

宋倬緯


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是極左就是極右。當一個人用輕鬆的方式教育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就會說用嚴厲的方法對孩子好,因為我用輕鬆,遵照孩子感受的方式,現在孩子出問題了。那麼就證明快樂教育是不對的,所以對孩子要打罵要嚴厲。

現在很多人還這麼說,感謝我爸爸媽媽過去對我嚴厲,打我罵我。甚至還有人這樣說,感謝我老師當時把我鼻子都打出血,老師都是為我好,否則我今天不成材。我知道這種人都是被打傻了,他們變成逆來順受,他忘了自己被打的時候自己的羞恥感,幾年或者終生都忘不了,有一本書叫身體不會忘記,我們在身體和心裡面所受的創傷,在我們心裡會落下永久的烙印。

所以他當時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可是隨著她長大,他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一個被害者一定會變成一個加害者。那麼它又變成和父母一樣,來對自己的孩子打罵嚴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很少有人能夠獨立思考,他在什麼家庭長大,他只能學什麼樣的爸爸媽媽。別的媽媽的教育方式他學不會,他只能用簡單的方式打罵,如果在過去那種方式還是可以的。沒有造成孩子大的心理問題,至少認為打罵孩子的父母心裡扭曲而已。不至於造成心理疾病,可是今天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是不一樣的,過去是家家如此,很少有照顧到孩子的父母。每個家庭都是那麼過來的,所以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父母,因為他看到別人的父母對別人家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今天不一樣在90%以上的父母會尊重孩子,會溫柔的和孩子說話,會平等的對待孩子。如果你家孩子是被嚴厲打罵出來的,當他接觸到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他看到別人家的父母那麼關心孩子,含情脈脈的對孩子說話。有對比就有傷害,他看到了一定會反思,他就會發現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特別不好。所以他就會心生怨恨,然後自然就會叛逆,當然有一個孩子不會叛逆,那你完全不會拍你的孩子就通過心理疾病反映出來。他們會出現抑鬱,強迫等心理疾病。

如果把世界上很難做的事情進行排列,我要把教育孩子會排在第1位。因為很多爸爸媽媽在外面能領導幾百人幾千人,能幹成幾億的事業,可是就是在教育孩子上,完全失敗。孩子根本瞧不起這個爸爸媽媽,有的孩子會叛逆,有的孩子會出現心理疾病。

有的教授可以帶出來很多博士生,有的老師會桃李滿天下,可是他們在自己的孩子問題上都會出問題。所以古人總會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別人那裡教育,別人打孩子,孩子記恨的是老師。如果自己打孩子,孩子記恨的是父母,那麼這就完全破壞了自己的親子關係。親情關係被破壞,別說我們要去指導教育孩子,我們想上他跟前,他都會離我們很遠。

孩子不是不能打,當孩子真正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以打,但是不要把打孩子變成發洩自己情緒的一個方式。在我諮詢中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打罵孩子,過後自己還內疚,回去給孩子道歉。可是沒過三天又開始的孩子,然後再道歉。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沒有原則很無奈,所以沒有原則性的父母很難教育出一個有原則性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就很難培養一個有自我思想的孩子,因為他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思想混亂,不知道自己什麼是對錯,一切看自己爸爸媽媽的心情。

所以很多父母是不成熟的,他們不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事總是極左極右,還忘了中間還有一條路。古人總說中庸之道,這個不是說的,是要我們生活中去做去實行。父母不偏執,孩子就不會固執。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有個問題的父母,因為她是完全學你兒長大的。

不在於父母怎樣管孩子,而在於父母怎麼樣覺醒,否則自己雖然當上父母,可是自己的內心還是孩子,不成熟的自己怎麼能當好父母呢,所以根源是讓自己成熟起來,我們才會引領孩子。而不是靠嚴厲壓抑孩子,壓抑多大反抗就會多大,疏導交流才是唯一的方式。尊重自己,尊重孩子,這樣的家庭才會和諧開心快樂。





三清心理感悟


看到這個標題,鄙人屁股上積年的舊疤還在隱隱作痛。

沒錯,我就是被嚴厲教育長大的孩子。小時候,不管是考試掛了紅燈、在學校和人打架(不用懷疑,女孩也打架),還是新穿的衣服上弄了一點泥,爸媽都會來一次驚天動地的男女混合雙打,和一次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

起初我還會嚎兩嗓子以示反抗。時間久了,我練就了一副共產黨員面對刑具視死如歸的模樣,以我自巍然不動的架勢,接受來自爸媽的狂風暴雨。

直到我長大成人,我才將這種心路歷程總結下來,用血淚跟各位家長分(qing)享(su)下,嚴厲教育孩子有如下幾個階段:

1、屈服階段

此時孩子屈服,可能並不是因為覺得家長對,而是求生欲使然,畢竟誰也不想捱打不是。

2、懷疑階段


當孩子犯了一點小錯還是被嚴厲教育,孩子內心就會氣憤、沮喪,反抗的種子就此埋下。

3、反抗階段

當氣憤、沮喪到達孩子能承受的極致,孩子便開始了反抗。而孩子的反抗,可能就是朝家長期待的反方向做。

其實這種心路歷程也不難理解,被嚴厲教育多了,產生免疫力了而已。所謂的嚴厲教育,其實就是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舒爾所說的權威法教育。

這個頭銜好長的莫娜舒爾曾說過,權威法教育孩子只能在短期內有效,時間長了,孩子即便改變,也只是表面改變。

而且此法會產生危害,比如阻礙孩子培養共情的能力,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在其他的地方去找控制感,甚至會變得富於攻擊性。我想想當年被我打過的小夥伴哀怨的小眼神。嗯......這鍋得給爸媽。

那麼當你想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怎麼辦呢?莫娜舒爾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就提到了一個灰常好的教育方法:解決問題法。

總結起來就如下幾步:

1、談談情

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成人有很大的差別,家長可能很難單從行為去判斷孩子的喜憂與動機。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從高興、傷心、生氣、害怕、驕傲和沮喪這幾個情感字入手。讓孩子們說說他們高興、害怕的事,你會有個全新的視角。

2、換位思考

當你做了第一步,瞭解孩子的想法後,不妨和孩子說說,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你有和孩子一樣的情緒。這樣你來我往的談話模式,孩子會更喜歡。而且,還會讓孩子認識到不同的人對待事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讓其有“共情”的能力。

3、引導孩子做決定

基於以上兩點,相信家長們不用命令,孩子也會做出正確的決定啦。



馮塵


教育孩子的問題是個大問題,尤其放在現在孩子是家裡的寶貝,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小時候還可以,覺得孩子特別可愛,但是稍微大一點以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無法無天,驕縱過度,這是困擾許多家長難題,對此,我就來說一下我的一些觀點。



對待孩子該不該嚴厲一些,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男孩女孩,只要到了他們應該懂得道理的年紀就不能太放縱,古代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放在現在是一個道理,但是畢竟現代社會,打孩子不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說到嚴厲,很多家長就會問嚴厲到什麼程度叫做嚴厲。


舉一個簡單點的例子,現在的許多孩子當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要東西,只要是覺得好的,她不管有用沒用是不是他的他就會哭著喊著要,前段時間不是還有一個在車站裡抱著人家小姐姐的佩奇書包不撒手的小孩子嗎,對於這種情況我的覺得你必須給孩子立規矩,比如說每個星期只能買一件喜歡的東西,如果多買了就要付出代價,比如幫家裡打掃衛生,給父母捶背等等,如果孩子哭起來沒完,那就讓他哭,你就守在他面前,等他哭完了哭累了在告訴他,孩子,這些規矩你必須遵守,也不打也不罵,多經歷幾次,他就會知道我哭我鬧是沒有用的,到頭來難受的還是自己。


孩子的道理誰來教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言出必行是父母需要做到的,如果實在做不到就不要承諾,實在有事也要清楚的告訴孩子會補償。另外,再小的孩子也要給她制定一些目標,比如說你想帶孩子出去玩,那就提前告訴他,你得先背一首詩或者學習一些東西,做好了咱們就去做不好就不去,讓孩子有目標。

另外就是有些孩子亂丟東西,這就需要你嚴厲的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讓他把東西放好,如果不做,會接受什麼樣的懲罰,同時取消他的一些福利,只要孩子能記事,那麼他就會慢慢知道這個習慣關係到我的福利,從而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習慣。

對待孩子,嚴厲是必須的,但是方法更要得當,不能簡單粗暴的一頓打罰,而必須是細心耐心的慢慢培養孩子習慣,讓他慢慢的懂得道理。

如果想了解教育孩子的更多方法,請關注我,我會持續解答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


亭中觀落雨


個人認為,嚴厲不如有原則。

看過一句話非常認同,家庭最好的風水是父親的大格局,母親的好情緒。以前看清宮劇有個鏡頭尤其印象深刻,格格任性不肯做一件事,嬤嬤跪在旁邊鍥而不捨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請格格做什麼,直到格格做正確了為止。當時就感慨要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這麼任性說了三遍不聽早就大耳光子伺候了。或者有的母親會不耐煩說隨便你吧你高興不再吵鬧就行。大耳光子伺候的孩子以後難免畏畏縮縮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向疾言厲色妥協低頭。隨之任之的孩子也許會變成說一不二想要的不擇手段也要得到不管是否傷害到別人。一直被嚴厲教育的孩子性情是否會壓抑,頂真,愛計較,心理是否會足夠強大?這些也沒有跟蹤調查的大數據,只能看每位父母自己的想法了。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始終如一,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不管他有哪些缺點,不管他做了什麼事,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他!

當然無條件的愛並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和縱容。母愛無邊,媽媽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讓孩子的內心慢慢積累了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母愛有度,每一個“我愛你”之後的轉折“可是”,都是在提醒孩子對你這樣做會引起什麼後果,你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你要為自己的錯誤和過失承擔後果,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這就是“有原則”

我是在家裡的黑板上寫著溫和,善良,謙恭,禮讓,節儉。每當孩子有爭執做錯事我首先讓他們讀幾遍再來談問題。

半睡半醒所答,也不知道是否答非所問了😢


日月明光2012


第一,何為嚴厲?孩子不聽話咋辦?使用棍棒嘛?又換言之,何為不聽話?不按著父母指令行事,就是不聽話嘛?就該打,對不對?好,即使該打,怎麼打?打哪?打幾下?哦,讀者可能會說,這還用問,智商有問題吧?當然是父母說了算,孩子是我的,父母想打哪就打哪,想打幾下就幾下。家長不能做沒有原則、沒有規矩的家長,家長和孩子思想不在一個頻道,相當於火車的兩條鐵軌,沒有交集,彼此是不懂對方的,只是父母處於高位,處於指揮領導位置,不能家長認為錯就打,生氣心情不好就多打幾下,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筒。

第二,如何嚴厲?我覺得嚴厲要按照規則行事,父母不是法官,即使法官行使權利也有法律規則,所以同意嚴厲教子的家長,建議先制定規則,比如:夜不歸宿手杖20下,偷錢打屁股30下,等等。先制定家規,在家規的範圍內,實施嚴厲管理。君子犯法與民同罪,家規是對所有家人的約束,不能只針對孩子,要家人平等待遇,每個人指責任務不同,權利義務不同,約束範圍不同,懲罰方式不同。比如,玩手機的問題,孩子貪玩咋辦?父母總玩咋辦?因為手機問題,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導致孩子輕生的少嗎?總之,先有規則,才有執行的松與嚴。

第三,合適的教育。現在的孩子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從小家長、長輩捧在手心裡養著,大棚裡的花朵,經不住風雨,你可以打打試試?離家出走、實施自虐等問題讓家長後悔一生。不管是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都要冷靜處理,先處理問題,再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利弊,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對問題,孩子出生是一張白紙,難道孩子出現問題不是家長早期教育的失敗嘛?作為父母,和孩子相伴成長是最高境界,時代的呼喚,現代父母需要學習,認真學習,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相伴成長。



培英親子學堂


我個人認為,該嚴厲時必須要嚴厲,該寬鬆時也得寬鬆,鬆緊都得有個度,就如同皮筋一樣,不能崩的太緊了,一旦斷了就永遠的廢了,也不能太鬆了,太鬆起不到自己的作用。

首先、在孩子教育方面,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以及社會教育,必須要嚴厲,父母也要做好榜樣。身邊有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過於頑皮,已經上了四年級了,每天都不及時完成作業,非要父母罵上喊上才能勉強完成作業,在家更是“老大”級別人物,歸根結底是誰的錯呢,我覺得是父母的錯,在孩子小的時候,只顧上班工作玩手機,孩子的世界從來不參與其中,當孩子想讓媽媽陪著作畫是,媽媽拿著手機邊和朋友聊天邊看孩子,當孩子想讓爸爸陪著玩球時,爸爸的遊戲放不下,久而久之,孩子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父母的榜樣做的太好了,教育問題就這樣從小存在了問題。

其次、做人做事方面,我們常說想要做事就得先做人,同樣是身邊的例子,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帶的,出門一起玩的時候誰家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寶貝孫子了,那就不得了了,立馬責怪別人家的孩子,說的話不堪入耳,也不反思下自家孩子的橫行霸道,反而覺得自己孩子是各種可愛。

最後、也是最有必要強調的一點,一旦發現孩子的好習慣就好好培養,一旦出現壞習慣積極制止,引導孩子有個好性格,讓他獨立自主,勇敢無畏。


果果愛媽咪



Qsir7


對於孩子,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嚴慈相濟的。

父母對於孩子,天然擁有一份愛心。這份愛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親情的關愛,有助於孩子從小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秩序,成為一個心理陽光樂觀的人。

但這份愛要有度。有句話說,慈母多敗兒。對孩子的愛要正確,不能一味依著慣著孩子,導致孩子不分是非,自私自利。

那麼,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父母是要有底線的。一貫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走上歧途。比如孩子偷東西,孩子打傷別人等等,此時,父母必需嚴厲地教育孩子,讓孩子深刻領悟到錯在哪裡,主動認錯。最好能讓孩子體驗一下導致的後果。這樣,孩子才能明辨是非,不去觸碰一些警戒線。

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父母也不要上綱上線,如果孩子是無心的,是調皮造成的,父母要寬容以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因為,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重點在於我們對待孩子犯錯後的方式上。



學初起跑線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作家馬伯庸

說起家教,我想起了一個著名教育家的故事。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張伯苓,在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有一天,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吸菸有害健康,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的說:“那您吸菸就沒有害處嗎?”張伯苓面對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讓工友把自己所有的呂宋菸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心愛的菸袋杆,誠懇的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由此可見在教育中,以身作則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孩子從小都在模仿自己能看見、聽見、學習到的事物,這種模仿是天生的而且比較持久,但問題在於孩子對事物好壞的辨別能力較差,往往分不清是非界限,好的壞的都學到自己身上,這是一件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

家長為了對孩子做好家庭教育,不僅是需要合理的方法,還需要從自身做起,戒掉壞習慣,不讓孩子瞧不起自己,更嚴重的是偷偷地學會一些自身的壞習慣。所以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慎重。今天育兒智慧星跟大家分享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說的幾句話,如果您也說了,請儘快改正,否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1、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聽話,學習還好……

2、你再這樣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3、你看見我是怎麼做的了嗎,告訴你多少次了,怎麼還記不住?

4、別怪媽媽,這樣都是為了你好。

5、那誰搶了你的東西你怎麼不搶回來,你怎麼這麼沒用?

6、你是大孩子了,要讓著弟弟。

7、你是男孩子,是男子漢,凡事都要讓著女孩子。

8、不許哭!再哭一個試試!

真正高智商的家長會對孩子常說這3句話:

1、相信你自己,勇敢去試試!

2、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了!

3、今天你做的那件事非常不錯,繼續保持!


家越住越美


古有“棍棒底下出才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現有虎爸虎媽,這樣的嚴厲教育真的好嗎?


父母總是用各種各樣的規矩來培養出孩子的良好習慣,孩子寫作業慢,罵;孩子頑皮,訓;孩子發脾氣,打…… 這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除了孩子的委屈,哭鬧,收不到什麼效果。

我們應該用嚴格的標準來教育孩子,而不是嚴厲的標準來教育孩子,嚴厲是帶了情緒的嚴格。嚴厲最本質的原因就是缺乏耐心,對於孩子不斷地犯錯,家長總想讓孩子永遠、直接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要犯錯,不要浪費時間去探索,可以直接按照父母所設定好的正確路線行進

嚴厲的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但是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傷害,特別是對於心理脆弱的孩子來說。容易引起性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在要求孩子那麼做的時候,要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要先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