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野生動物數量將急劇減少!

化學品和廢物汙染對野生動物有深遠影響,其後果可能對很多物種來說是致命的。即使是世界上看似原始的棲息地也顯示出有塑料汙染的跡象,而有一種有毒化學物質――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由於其本身的性質可以長距離傳播,最終到達遠離工業化的偏遠地區,如北極。

未來,野生動物數量將急劇減少!

蕾切爾卡遜與《寂靜的春天》/圖源網絡

眾所周知,鳥類種群很容易受到化學殺蟲劑的傷害,這一事實在著名作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62年的開創性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首次引起公眾的注意。

國際鳥類聯盟去年發佈的《世界鳥類狀況》的報告指出,目前有1400多種鳥類面臨滅絕的威脅,佔所有鳥類種類的八分之一,其中有1000多種面臨農業生產的威脅,另有200多種面臨汙染的威脅。

未來,野生動物數量將急劇減少!

一具被偷獵者摻入毒藥的大象屍體可以殺死多達500只禿鷹。攝影/Hugo van der Westhuizen

蜜蜂和其他授粉者也同樣受到化學品使用的影響。聯合國環境署最近指出,超過75%的糧食作物和90%的野生開花植物依賴於傳粉者的存在。此外,化學品的應用――如新菸鹼類――對蜜蜂和其他授粉者有很大負面影響。

不幸的是,有關這種影響的證據支持越來越多。例如最近,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虎鯨的整個種群都受到了威脅,因為它們恰好接觸到一種叫做多氯聯苯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未來,野生動物數量將急劇減少!

虎鯨/圖源網絡

未來,野生動物數量將急劇減少!

《斯德哥爾摩公約》/圖源網絡

在受到於2004年生效的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的控制之前,尤其是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多氯聯苯被廣泛生產並用於變壓器和電容器,以及作為塗料、無碳複寫紙和塑料的添加劑。

多氯聯苯一旦被釋放,就會進入食物鏈,並在虎鯨或逆戟鯨(Orcinus orca sp.)的體內積累,從而影響鯨的免疫和生殖系統,導致產仔率下降。多氯聯苯等化學物質的濃度可能會通過胎盤從母體傳給已經在子宮中的胎兒,將有毒的遺留物傳給後代。因此,在巴西、日本、美國西北太平洋、英國和北太平洋(比格斯)水域發現的鯨魚種群都由於多氯聯苯汙染而趨於完全滅絕。

幾年前,多氯聯苯在許多國家已經被禁止,這顯示出這些化學品的持久性,突顯出有必要儘可能全面地執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及其有關化學品和廢物的類似公約,包括《鹿特丹公約》和《巴塞爾公約》。

多氯聯苯汙染在地域方面的廣泛傳播也強調了我們必須採取全球合作的行動,妥善管理化學品和廢物。

不久以後,國際社會將在第四次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4:內羅畢, 2019年3月11日到15日)上聚在一起,並再一次聚集在《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方聯合大會上(三重締約方會議:日內瓦, 2019年4月29日到5月11日),考慮通過加強國際治理來處理汙染的建議,這些汙染包括塑料垃圾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下一屆三重締約方會議的主題是“清潔的地球,健康的人們:合理管理化學品和廢物”。

例如,《斯德哥爾摩公約》締約國將討論列出工業化學品全氟辛酸(PFOA)及其鹽類和與全氟辛酸有關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廣泛用於家用不粘鍋炊具和食品加工器具;紡織品、紙張和塗料的表面處理劑以及滅火泡沫。

眾所周知,這種化學品對人類和環境是有害的,並與腎癌、睪丸癌、甲狀腺疾病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重大健康問題有關。將全氟辛酸列入公約中就需要我們消除它,從而保護當代及後代人類和野生動物免受其有害影響。

編者注

《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是一項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不受化學物質侵害的全球性條約。這種化學物質長期完整保存在環境中、在地理上分佈廣泛、積累在人類和野生動物脂肪組織中、並對人類健康或環境產生有害影響。暴露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中可嚴重影響健康,包括某些癌症、出生缺陷、免疫和生殖系統功能失調、更容易患病以及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受損。鑑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長距離傳播,需要採取全球行動保護公民和環境免受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侵害。為應對這一全球性問題,於2001年通過並於2004年生效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要求締約國採取措施消除或減少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排放。截至今天,這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已有182個締約方,幾乎覆蓋了所有國家。迄今為止,《斯德哥爾摩公約》已列出28種全球關注的化學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