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之最】廣西最早的書局——桂垣書局

廣西最早的書局

清光緒桂垣書局,乃廣西巡撫馬丕瑤所創辦。

【廣西之最】廣西最早的書局——桂垣書局

馬丕瑤坐像

馬丕瑤,字玉山,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生於河南安陽,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進士,後在山西、貴州做官,歷任知縣、知州、知府和按察使。光緒十三年(1887年)八月調任廣西布政使,翌年八月擢為廣西巡撫,至光緒十八年(1892年)因丁憂去職,回老家安陽縣。馬丕瑤在廣西做官凡五年。

此期間,他勵精圖治,在整飭政治、清釐稅收、發展農桑生產、傳播文化、治理社會等方面,採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原來民生凋敝的廣西,各業略有轉機,社會較為穩定,士民頗受其益。其中,他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在省城桂林創辦桂垣書局,納儲群籍、刊印圖書、廣佈流傳,就是為廣西培養人才,振興文化所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馬丕瑤蒞桂之初,即看到“粵西素稱瘠苦”,“非教養兼施不能挽回敝習,蓋不譯以詩書之氣,則獷悍不馴”。急需“飭各州縣設立義學,頒給弟子規童蒙養正諸書”,還提倡士子研經讀史,“務使漸續涵濡,默消悍戾;可以清源化俗,育德興賢”。然而,其時廣西經過“兵燹後,人士流離,藏書悉毀,舊刊片板無存”。士子無書可讀,“每屆考試,不過零星書板,或舛錯模糊,或洋板縮本,難資誦讀;且多系時藝講章,無以為稽古培才之助”。因此,他任巡撫不久,即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九月上奏《府廳州縣擬設書局機坊折》:“擬在省城開一書局,刊六經讀本,續刊有關實學諸書。”還在折中請朝廷旨飭當時典籍豐富、文化發達的江南、浙江、廣東、湖北、湖南、四川各省書局“將局刊經史各本,及陳宏謀《五種遺規》等籍”刷寄廣西,然後“以一部存省局,以擇刊式樣”。

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初二,清廷正式批准馬丕瑤的奏摺。翌年,馬丕瑤即擇址於省城桂林秀峰書院西齋,創辦桂垣書局(又稱桂林書局),是為廣西最早的官辦書局。

按馬丕瑤的設想,桂垣書局既是一個刻印經史子集和實學諸書,向廣西各府、廳、州發售書籍的處所,又是一個廣儲群籍,供士民借閱、研讀經書、圖籍的地方。它的結構佈局為五間三進,第一進即稱之桂垣書局;第二進設敞廳為閱讀之所,稱之讀書堂;第三進度藏書籍於樓上,稱之藏書樓。樓後緊接疊彩山,環境非常幽靜。

馬丕瑤派司道及書院山長主持書局,管徵調存發兼刊行善本。地方官趙藹臣、黃兆懷二觀察及秀峰書院山長曹馴曾先後掌其事,張璞完太守、黎彤蘊直牧及寓桂名士謝光綺則先後佐理之。

桂垣書局開設後,訂立了《存發書籍章程十二條》,並立即做兩件事,第一是向江南、浙江、廣東、湖北、湖南等省書局徵集群籍;第二是選擇一批經史子集善本,有計劃地分類分批繕刻利印。承擔刻刷的有書局募請的刻工,但主要的還是位於當時桂林學院大街上的有名的刻書坊——蔣存遠堂。由於書局的資金並不充盈,每月由道庫領回的銀子二十八兩,僅夠支付管理人員的薪水和書役的伙食,向江浙、湖廣等省徵集的群籍,卻是“書價無款可籌,請即由各省報銷”,就連各省贈送的書籍,也是“由請餉委員就便領回”或“請覓使搭解來桂”,從而省下一筆郵資。刻書之款,則是邊刊邊籌。刻書資金的短缺,既影響刻書的進度,又限制了刻書的品種,原打算續刻的有關“實學諸書”,後來只刻出兩三種。

光緒十六年(1890年)桂垣書局陸續收到兩江督臣、江蘇撫臣、浙江撫臣、廣東督撫、湖北撫臣、湖南撫臣諮送書籍凡三百八十三種。也是這一年,“至省局刊刻《六經》、《四書》 讀本,及《考經》、《小學集解》均以工竣”。從此,經史巨帙,名物象數專門撰述,在桂垣書局藏書樓裡燦然美備,蔚為大觀。至光緒末年已“藏經類一百二十九部,史類三百七十四部,子類二百八十五部,集類三百二十三部,叢書二十三部,為書一萬六千七百五十四冊”。

為了讓省城桂林以外的士民能就近閱讀,避免跋涉關山往來之苦,馬丕瑤還將各省刷寄之群籍,除留一部置於桂垣書局外,其餘則分發潯州、柳州、梧州、南寧、太平、泗城、百色、鬱林、歸順等府、廳、州,並諄飭以上藏書各屬,選擇“書院及公所地方,修建書樓,上藏書籍,下為士子看書之所”。一時間“各屬士子看書者,更番迭進,頗不乏人,實有鼓舞奮興之象”。對桂垣書局刊刻工竣的經史子集等書籍,馬丕瑤亦囑“印發各屬,分售散佈,俾讀書者鹹獲善本”,從而讓“士民極為歡欣”。

光緒十八年(1892年)馬丕瑤因繼母病逝,離桂奔喪,至服除也沒有再回廣西。但他開創的事業,得到了後繼各任巡撫的繼承。

【廣西之最】廣西最早的書局——桂垣書局

↑ 此為近年於民間見清初牟允中《庸行編》八卷,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桂垣書局刻本。

《庸行編》八卷天頭闊大,刻印俱佳。書名題頁“光緒丙申重刊,善化向萬鑅署檢”。向萬鑅曾任廣西太平思順道、桂平梧鹽法道各職,知民風,重教化,王拯《龍璧山房文集》的五卷本也是因他而出版。《庸行編》是以康熙刻本為底本重刻,行格、文字一依舊本,得原刻本的風貌。

光緒三十年(1904年),桂垣書局“以剞劂乏砦,久難支柱”之時,廣西巡撫柯逢時來到書局,遍觀書樓藏書後,“謂當推廣,不宜裁汰”,特撥銀二萬兩給桂垣書局生息刻書,使之得以繼續開辦下去。

今據歷史文獻及廣西各大圖書館館藏書目統計,桂垣書局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刊出《詩經》四冊、《書經》六卷、《周易》四卷、《禮記》十卷、《廣西存書目錄》一卷及《孝經》、《小學集解》、《圖民錄》其中《圖民錄》一書,被馬丕瑤視為“敷陳治理,深切著明,為居官寶鑑”的典籍,曾給“任地方者人手一篇”。

【廣西之最】廣西最早的書局——桂垣書局

此為桂垣書局的《詩經》為光緒十六年(1890年)刻本

該刻本為當時所刊五經之一,上有牌記“光緒庚寅孟夏刊於桂垣書局”。刻本宋字大書,大約是以浙江官書局提供的底本重刻的。

光緒十七年(1891年)則刊出《蠶桑實濟》四卷、《聖祖仁皇帝廷訓格言》一冊、《澹香齋詠史詩》一冊、《尚書因文》八卷、光緒《遷江縣誌》十卷,及補刊嘉慶《廣西通志》等。

光緒十八年(1892年)刊出《在官法戒錄》四卷。

光緒二十年(1894年)刊出《桂海文瀾集》四卷。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刊出《檀弓解》一卷、《桂海文瀾二集》六卷、《靈芝益壽草》一冊。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刊出《續富國策》四卷、《近思錄》十四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刊出《勸學篇》二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刊出《陽明先生集要三編》十六卷等,約有30種左右。

這些書籍有的距今已百年,有的也時近百年,經過漫長曆史長河的淘洗,流傳下來的尚有21種。

馬丕瑤開辦桂垣書局,是他治桂卓有成效的政績之一。但他和他的一些繼任者,畢竟還是一批比較守舊的封建官僚,他們刻印的書籍不僅多是正統的儒學典籍,沒有一本“新學”的書,就是對機器印刷的書籍也存有偏見,認為“洋板縮本,難資誦讀”,遲遲未引進機器印刷設備和技術。一直到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廣西巡撫張鳴歧在桂林老提塘街陳文恭公祠開辦機器印刷局——廣西官書局後,官辦的桂垣書局的雕版印書業才被取而代之,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