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超# 2019年以來,市場冬盡春歸否極泰來的演繹超出預期,外資迴流孕育賺錢效應,進而吸引散戶入場促發本輪股市上漲。開戶數目和散戶資金淨流量均直觀體現出散戶入市,數據顯示,2月22日當週新增投資者數量31.61萬人,相比2019年初至今的均值20萬出現了大幅提高。而隨著2月底-3月初機構投資

#對話李超# 2019年以來,市場冬盡春歸否極泰來的演繹超出預期,外資迴流孕育賺錢效應,進而吸引散戶入場促發本輪股市上漲。開戶數目和散戶資金淨流量均直觀體現出散戶入市,數據顯示,2月22日當週新增投資者數量31.61萬人,相比2019年初至今的均值20萬出現了大幅提高。而隨著2月底-3月初機構投資者資金淨流出的增多,散戶資金單日淨流入量卻不斷走高。散戶為何進場如此之快?我們認為,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使得信息出現了幾何式快速傳播,我們稱之為“信息槓桿”,區別於借貸資金的槓桿,信息槓桿是一種虛擬的槓桿,能夠強化散戶投資者的羊群行為。過去通過電視新聞、互聯網門戶網站傳播信息的模式,主要是陌生人的信息,接受起來比較慢,需要有一個認知過程,此時通過熟人社交獲取的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物理距離比較近得以傳播,進而對其投資行為產生影響,這是當時牛市中後期散戶才會有認知入場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以微信、微博為典型代表的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用戶數量的大幅提高,熟人社交的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高。相比媒體傳播,熟人社交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當熟人認知是牛市時,自己生怕落下,抓緊入市參與,這會加劇市場的羊群效應,信息槓桿效應大幅增強。我們先從理論角度來看,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我國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更容易出現因投資者“有限關注”及“後悔厭惡”而加劇的羊群行為,進而帶來市場的高波動。一般而言,投資者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 難以及時、全面地瞭解股票市場信息,因此他們只能掌握少量的股市信息,即投資者有限關注。因此,那些能夠到達投資者並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市場信息尤為重要,信息的獲取方式和可信度也尤為重要,這決定了熟人社交所傳播信息能夠更加有效地被接受,並影響其情緒和投資行為。而散戶往往出現的情緒和投資行為就是快速入市。在股市中,投資者踏空後,其情緒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後悔厭惡”和“過度反應”,“後悔厭惡”可以理解為,當踏空者看到其他投資者獲得收益時,自身感到的是損失,這種損失的痛苦程度更大,因此其在後續投資中會表現的更加激進,表現出“過度反應”,即傾向於冒更大的風險,以彌補前期因“反應不足”沒有抓住機會而帶來的損失。相比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更是如此,因此,散戶在接收到可信信息後,其情緒及投資行為發生相應變化,往往會加速入市。近幾年,以微信和微博為典型代表的社交軟件用戶量得到大幅增長,2018年底,微信月活躍用戶量已經穩定在10億以上,較2013年一季度增長4.6倍,同期微博月活躍用戶量增長3.15倍至4.46億人。得益於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普及應用,熟人社交的信息槓桿效應大幅提高,我們使用各項市場指數來驗證這個判斷。其中,數據區間最長的是百度指數,該指數是以百度的媒體發佈和用戶搜索為基礎構建的關鍵詞指數,分為媒體指數和搜索指數。我們選取了關鍵詞“牛市”的各項指數,之所以使用“牛市”而非“股市”,是因為其更具樂觀情緒特徵,而“股市”較為中性,無法判斷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正負情緒。數據呈現出最大的特點是,今年2月初以來均出現大幅走高,這說明“牛市”的市場關注度已有明顯提升。這是否來自於媒體的大量報道?我們認為不是,百度媒體指數顯示,近期媒體對牛市的報道數目最高為周內日均182次,遠低於2014年末最高的680次,與之相對應,公眾搜索次數最高周內日均2171次,已趕超2014年末,我們使用百度搜索指數與媒體指數的比值來排除媒體信息傳播的影響,2月4日當週該比值達到了118倍,創歷史高位,2015年牛市中最高也僅為57倍,因此我們認為,正因社交軟件的廣泛普及應用,在媒體報道有限的情況下,熟人社交帶來的信息高速傳遞使得公眾對牛市的關注熱度大幅走強。智能手機的使用與社交軟件的普及相輔相成,同樣功不可沒,百度指數顯示,使用移動端的搜索佔比已經超過70%,相比2015年50-60%的水平繼續提升。對於股市結構性機會,我們認為股市進攻邏輯看好成長股龍頭,如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建領域;防守邏輯下,隨著CPI與PPI剪刀差擴大,受集中度提升、行業結構性漲價、盈利改善、消費升級等邏輯驅動的中下游消費行業可能相對受益,我們相對看好食品飲料、農林牧漁、家電、商貿零售等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