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分录取优惠怎样真正惠及农村生、贫困生?

4月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重点高校2019年继续实施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通知》多次提到,采取降分录取等优惠措施,增加考生录取机会,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农村学生。

降分录取优惠怎样真正惠及农村生、贫困生?

我国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通过三大专项——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提高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这一措施也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可。继续推进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有利于扩大高考公平,而在实施专项计划时,需要确保优惠措施必须优惠真正的农村生和贫困生,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其和城市地区学校的差距,以此全面扩大教育公平。

这次《通知》多次提到要采取降分录取等优惠措施,增加农村生、贫困生的录取机会,而实际上,实施专项计划,就是具体的降分录取措施,考虑到农村生、贫困生接受的教育,比城市学生差,因此,专项计划,是对农村生、贫困生的“补偿计划”,通过增加单列计划的方式,让农村生和贫困生在和其他考生填报一样的志愿之外,另外填报单列计划志愿,增加了被大学录取录取的机会。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几十年来第一次有学生考进北大、清华,就得益于专项计划的实施,而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要低十分到几十分不等。去年有媒体报道“一块屏幕改变命运”,介绍贫困地区的学生近年来进重点大学的比例提高,媒体将其归功于直播课,但让贫困地区有更多学生进重点大学的,是国家扶贫定向招生政策。

降分录取优惠怎样真正惠及农村生、贫困生?

而鉴于专项计划有明显的降分特点,因此,也有一些人打起专项计划的主意,进行运作。具体的做法是,把户籍从城市迁往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继续在城市学校读书。这一做法显然挤占真正的农村生和贫困生的利益。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身份审核门槛,要求必须有当地户籍和学籍,从目前的三年连续户籍、三年学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6年户籍、6年学籍,因为真正的农村生、贫困生很少有把户籍迁出且到外地读书的,三年户籍、连续就读,还让一些人有空可钻。另外,要严控学籍空挂,即把学籍挂在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却在城市学校读书。

值得注意的是,专项计划、降分录取,让更多农村生、贫困生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我国社会不能仅满足于此。跟踪调查显示,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大学的贫困生、农村生,跟上大学学习进度颇为吃力。因此,要让降分录取不影响大学培养质量,需要把简单的单列计划、降分录取,调整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学生、贫困地区学生的多元评价,即对农村学生、贫困地区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引导农村学校、贫困地区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这样,虽然高考成绩可能比其他统一招生录取的学生低,但是,学生素养并不差,这就不会影响其在大学里的发展。

降分录取优惠怎样真正惠及农村生、贫困生?

客观而言,实施专项计划,是从“结果端”补偿公平,而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随着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实施,我国一些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校的升学率也变得“好看”,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也就此认为学校办得不错,而不重视对学校的投入,这就用升学率提高的表象,掩盖了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会让一些农村孩子得到的教育比之前更差。这和优质高中实行指标到校录取一样,有的薄弱学校在获得进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指标后,反而没有提高办学质量的积极性。这是与推进教育公平的初衷是背离的。因此,只提高农村生、贫困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还不够,在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同时,必须重视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质量,让农村、贫困地区孩子享有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