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立人 斯人立矣

我欲立人 斯人立矣

我欲立人 斯人立矣

文\钟百超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环境的支持。但是,好环境只是一个预设,或许根本就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当中,所谓的好环境是不存在的。如何界定一个环境的优劣,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这样说,很多人不信服。他们会问,好的教育环境不就是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吗?各地的一小一中,实验学校,附属中学,不就是好的教育环境吗?有好老师的地方,不就是好学校吗?

没错,好的学校都集中在县城和城市,各地的一小一中,实验学校,附属中学也是重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可是,好的学校,好的师资就能保证孩子成才吗?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换句话说,学校尽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起点,学校教育也许发挥不了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不是发生在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教育的最好学校。

现在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观念,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就是接受了教育。殊不知,把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是错误的。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这个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残缺的。

同样,把自己孩子的教育看成是自家的事,把别人孩子的教育看成别人家的事,这样的理念也是有问题的。孩子与孩子是相互影响的,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别人的孩子学习不好,或者别人的孩子学习好,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结果是怎样的呢?自己的孩子好,未必就高兴。别人孩子学习差,心里未必就好受。好的教育应该是家长之间共同教育孩子,使孩子们一起成长。现在的家庭教育多是局限在家庭之内,家庭之间的横向教育几乎很少,互相教育孩子的风气尚未形成。

我所崇尚的教育,首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其次是家庭之间的相互横向教育,然后才是学校的教育。

我常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学校教育,也听到学校老师抱怨学生的家庭教育。彼此抱怨的结果只能证明教育的失败。

因而,所谓好的教育环境,不是某个现存的学校,而是由家庭、家庭之间和学校三者构成的一个复合体。

在这三种教育当中,我更加欣赏家庭之间的相互教育。家庭教育毕竟有限,有些孩子不服父母管教,这时候,家庭之间的互相教育就会起到补充作用。很多时候,往往同学家长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孩子。当家庭教育和家庭之间的横向教育发生作用的时候,学校的教育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孔子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建树,最好先把别人树起来;如果想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好先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同样,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还要想着把别人的孩子一起培养成人。如果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孩子成才,不想着别人的孩子成才,也许自己的孩子最终也成不了才。只有大家的孩子成才,自己的孩子才能成才。一起成才,才是真正成才,才能成就大才。

在孔子的大同世界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家彼此亲爱,互相关心,把别人的亲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社会呀!两千前的孔子都有这样的思想,我们今天难道不应该有这种思想吗?

我创办作业辅导班,辅导孩子做作业,目的也是想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希望能够为一些家庭教育残缺的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事实上,我们的努力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效。在我们的施教下,很多孩子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都在我们的指导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立下了远大的目标。看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我们由衷感到高兴。尽一份力量帮助他人的孩子成长,不也就是帮助了自己的孩子成长吗?我们所营造的环境,既有利他人孩子的成长,也有利自己孩子的成长。帮助别人的孩子就是帮助自己孩子的成长,这不就是孔子所希望实现的理想吗?

孔子说过,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今天也可以这样说,我欲立人,斯人立矣。

我欲立人 斯人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