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1644年到1645年,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明朝接連丟掉了兩京,失去了兩位皇帝。1644年三月,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1645年五月,繼位的弘光帝又被清軍俘虜。但是,此時的明朝還有抵抗的決心,1645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地方實力派的擁護之下,在福州登基稱帝,成為南明的第二位皇帝,明朝殘餘地方政權在隆武帝的領導下堅持抗清。

關於隆武帝和鄭芝龍的背景,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簡單來說,隆武帝朱聿鍵原封唐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之後、朱元璋的九世孫,少年和青年時期曾兩次被關在監獄之中,受盡磨難,最終得以大赦,獨特的經歷賦予了隆武帝不同於一般藩王的特質,他胸懷大志,志在恢復大明江山。而鄭芝龍則是明末活躍在中國東南沿海、臺灣附近和日本的海商和海盜結合體,崇禎初年被明朝招安,為明朝鎮守福建,他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南明世系表


隆武帝在鄭芝龍的支持下繼位稱帝,登基之後自然對鄭芝龍投桃報李,隆武帝將他從南安伯晉封為南安侯,並且委其以軍事重任,史載“時內外文武濟濟,然兵餉、戰守機宜俱鄭芝龍為政”,可以說鄭芝龍雖然沒有首輔、大學士之名,卻是名副其實的頭號實權派人物。

然而,在鄭芝龍的“輔佐”下,隆武朝僅僅一年左右便被清軍擊潰,可以說,隆武朝的潰敗,鄭芝龍要負絕大部分責任。那麼兵力強盛、權傾當朝的鄭芝龍都做了些什麼呢?

議戰守

前面提到,鄭芝龍是東南沿海最大的軍閥,當時福建掌握兵權的除了鄭芝龍之外,還有他的弟弟鄭鴻逵、鄭芝豹等人,所以戰守事宜都由鄭芝龍來決定。在隆武帝登基後不久,鄭芝龍即召集朝臣們商議戰守事宜,最終定兵員數量為二十萬。自仙霞關(浙閩邊界)外,確定了需要派兵駐守的地方有一百七十餘處,總計需要兵員十萬人。另外十萬人,則計劃在冬天練兵,第二年春天分為兩支出關,一支出浙東,一支出江西。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鄭芝龍


整個計劃看似完美,也十分富有進取心,但是後來的史實卻證明了這不過是鄭芝龍的表面文章而已,終隆武一朝,鄭芝龍都沒有派兵大舉出仙霞關,僅僅派了少量部隊出關象徵性地做做樣子,之後就一直龜縮福建,置江西抗清義師而不顧,貽誤抗清大局。

議助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軍隊來說,糧餉是至關重要的,而鄭芝龍養著龐大的軍隊,軍隊的開銷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十月份,鄭芝龍派人到廣東催餉,有數十人因為交餉延誤而遭到責問。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鄭芝龍命令巡撫以下官員按照俸祿來捐獻軍餉,除了官員之外,還有“紳助”和“大戶助”,各地官府的庫銀也都被押解到福州,充作軍餉。但是,鄭芝龍猶嫌不足,甚至開始賣官鬻爵——“部司銀五百兩,武札僅數十兩或銀數兩”,導致“倡優廝隸,盡列衣冠”,如此明目張膽地“明碼標價”,讓百姓們都看清了鄭芝龍的嘴臉,“識者已知其必敗也”。

遣子入侍

當時隆武帝還沒有子嗣,所以鄭芝龍“乃令子鄭森入侍”,鄭森就是鄭成功的本名,但是鄭芝龍送兒子入侍的動機卻不單純,他的目的是嚴密監控隆武帝的一舉一動,“隆武每意有所向,成功輒先得之,以告芝龍”。但是,隆武帝卻對年輕的鄭成功十分欣賞,當然也有拉攏鄭芝龍的意圖在內,“隆武賜國姓,改名成功”,這就是鄭成功名字中“成功”二字的來歷,隆武的賜姓也是鄭成功經常被稱作“國姓爺”的依據。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鄭成功


也許正是隆武帝對鄭成功的關愛有加,使得鄭成功在日後能夠與投降清朝的父親劃清界限,繼續效忠明朝,此乃後話。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仙霞關


出關

隆武帝一直想出關抗清,但是鄭芝龍卻出於保存實力的想法不願意出關抗清,但是“君命難違”,鄭芝龍還是得做做樣子。“芝龍亦知不出關無以壓眾心,因分兵為二,聲言萬人,實不滿千”,所以這次所謂的出關不過是徒有其表的敷衍罷了。

其結果可想而知,出關隊伍逗留了一月有餘才緩慢出關,出關之後行動緩慢,最後走了四五百里之後,就藉口糧餉不足而收兵回閩。

鄭芝龍降清

鄭芝龍不僅對出關抗清不熱心,甚至對能否守住福建也心生動搖,而清軍主帥、貝勒博洛也看出了鄭芝龍的曖昧態度,於是在洪承疇的建議之下要招降鄭芝龍,博洛命鄭芝龍的同鄉、招撫福建御史黃熙胤寫信勸鄭芝龍降清,得知清朝態度後的鄭芝龍便開始策劃降清事宜。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多重角色:海盜、隆武朝權臣、清朝降臣

洪承疇


當清軍進攻福建之際,鄭芝龍不但沒有抵抗,反而撤掉仙霞關的守軍,清軍得以大舉進入福建,這讓鄭芝龍認為自己為清朝立了一功。另一方面,鄭芝龍認為,兩廣還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如果自己降清的話,“兩廣總督可得”,而博洛也以“閩廣總督”之位誘惑之。

接到貝勒的書信之後,鄭芝龍欣喜不已,下定決心要降清,甚至不顧兒子和諸弟的勸阻,親自到已經被清軍佔領的福州晉見貝勒博洛,兩人相見甚歡,折箭為誓,暢懷痛飲,就這樣一連喝了三天,鄭芝龍已經完全放鬆了戒備。不料,第三天半夜,清軍突然拔營而起,鄭芝龍被清軍裹挾而去,跟隨鄭芝龍來福州的五百親兵被清軍與鄭芝龍分隔開來,就這樣鄭芝龍被清軍挾持北上,正如鄭成功所擔心的,鄭芝龍成了“脫淵之魚”。

在鄭芝龍降清被挾持之後,鄭芝龍的部隊失去了領導,很快就分崩離析了,最終兒子鄭成功收集了一部分殘部在東南沿海繼續抗清。

而隆武帝則因為失去了鄭芝龍的支持,成了清朝的俘虜,後不屈而死,隆武朝滅亡。鄭芝龍出身海盜,歸順明朝後鎮守福建,在南明隆武朝權勢到達了頂峰,成為權傾朝野的人物,但是卻誤判了形勢,走出了投降清朝的錯誤一步,不僅導致隆武朝的失敗,也導致了自己身敗名裂。

參考文獻:《明季南略》、《南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