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怎麼知道銀河系全貌的?

弄潮科學


人類怎麼知道銀河系全貌的?

如果告訴各位銀河系的全貌是人類一顆顆恆星數出來的,你們相信嗎?有一句爛大街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以非常貼切的形容人類的處境,那麼在銀河系中的人類就無法知道銀河系的全貌了嗎?未必,儘可能多的測定恆星的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建立一個數據庫,當測定了位置的恆星越來越多時,最終將逐漸勾勒出整個銀河系的全貌!這是上帝視角的銀河系,當然我們是拍不到這個照片的,但人類並沒有坐以待斃,一直在為地球位於銀河系哪個角落裡而努力,而早在上世紀中葉,人類就對銀河系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我們處在一個銀河系的盤面上,我們的星系是一個螺旋結構,距離中心大約數萬光年!但這僅僅是一個大概的認識,比如要普查全國人口卻只普查到每個省大概在哪個位置,因為這實在不是一件人乾的事,測量星星的方位,極其枯燥費力,天氣不好還不行!

因此天文學家終於按耐不住在1989年8月8日發射了“伊巴谷”衛星,它的功能很偉大,普查銀河系恆星的位置,建立銀河系3D模型,但很可惜“伊巴谷”衛星並沒有準確進入軌道,而是在一條更低的軌道上運行,這導致它壽命大減,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它取得大量的成果,它對118000顆恆星的位置進行了精確的測量,建立了依巴谷星表,有興趣的各位可以瞭解下!

但科學家似乎並沒有滿足於此,在2014年12月升空的“蓋亞”撿起了“依巴谷”衛星的棒,在更大的範圍內對銀河系裡的11.4顆恆星位置進行了測量,建立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銀河系恆星位置數據庫!如果各位想查詢,請前往ESO網站,直接拖動望遠鏡模擬即可放大縮小每一片天區你所能看到的天體,而且完全免費,很多做恆星研究或者銀河系核球研究的都會利用這些資源!

想必在3D模型下各位應該找不到太陽系在哪了吧,這沙粒實在太多了,當然這並沒有關係,我們只要知道這個模型是怎麼來的就行!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銀河系直徑大概有13萬光年,以現在人類的裝備和科技是無法像我們玩自拍一樣給銀河來個剪刀手大頭照,那我們是怎麼知道銀河系全貌的呢?

使用方法

既然我們不能給銀河拍個自拍,那我們只有運用現有的各種手段來描繪銀河的全貌了,我們用了中醫手法,想,望,切。就是先想一下大致的情況,再看一下,然後結合探測等方法來確定。

具體怎麼做?

我們最先用的方法是想,也就是——猜!對了,就是猜一下銀河長什麼樣,德國天文學家康德預測銀河是由大量的恆星組成,從上方是個盤子樣吧!後來我們又用了技術手段——看,就是用天文望遠鏡看,不僅看銀河,也看銀河以外的星系,發現系外星系像個漩渦,於是像大家都是星系,咱也長得差不多吧,因此認為銀河系是一個呈透明的漩渦結構,可是“不識銀河真面目,只緣生在此河中”所以也沒準確的知道銀河的全貌。後來,我們又有了射電望遠鏡,通過測定中性氫的21釐米電磁輻射,證實了銀河系存在數個漩臂,具有漩渦結構。通過200多年的不斷探索,我們才知道了銀河大概長什麼樣。

▲射電望遠鏡陣列

銀河“自拍照”怎麼來的?

其實我們到現在也沒拍了銀河的全貌,主要是因為,嗯——臉太大,拍不下!哈哈哈。那我們怎麼會有銀河全圖呢?其實是在知道銀河的結構之後,又運用大量的恆星、行星照片,通過分析和計算各個方位的星球密度。在此基礎上用世紀神器——電腦,模擬合成了製作的銀河系全貌圖。

歡迎大家討論,期待您的關注,敬請高抬貴手——點贊。


文秘當志強


我們在地球上是看不見銀行系的全貌的,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們所能看到的永遠只是銀河系的一小部分,因為我們置身其中,只是浩瀚銀河中的一個小小的灰塵。

(夜空中的銀河)

1977年9月5日,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從地球出發,至今已經成為飛得最遠的航天器,然而它飛了211億公里的距離,至今還沒飛出太陽系。沒有人能跳出銀河系向我們描繪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

那麼,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銀河系的圖片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銀河系圖片)

這些圖片都是畫出來的。

當然它不是瞎畫的,天文學家們已經證明了我們的銀河系確實就是圖片中的樣子。它是一種在宇宙中常見的螺旋星系,它擁有巨大的核心和圍繞核心旋轉的巨大旋臂,我們的太陽系就處在其中的一條旋臂上。由於銀河系太巨大,所以在這張圖片上你很難找到太陽的具體位置,它已經被淹沒在幾千億顆恆星的光芒之中了。

(太陽的位置)

天文學家們是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的呢?

波斯天文學家Nasir al-Din al-Tusi(1201-1274)在他的書Tadhkira中這樣描寫:“銀河系,即The Milky Way,由大量小而緊密聚集的恆星組成,其中,考慮到它們的濃度和體積,似乎是陰天斑塊。因此,它被比作牛奶的顏色。“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埃德溫·哈勃通過大量天文觀測所提供確鑿證據證明天空中的螺旋星雲實際上是整個其他星系時,才知道我們銀河系的真實形狀。從那以後,天文學家開始明白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

(由全場紅外測量探測器WISE觀測到的銀河系拼接圖像)

加上對造父變星亮度與距離關係的計算結果,由此科學家們推測出銀河是一個直徑大約為10~12萬光年,中心厚度超過1000光年的螺旋星系。在宇宙中類似的星系數以十億計,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與銀河系形狀相仿的星系。

(螺旋星系NGC 4565星系照片,它被認為形狀很接近銀河系)

但對銀河系最新的觀測結果卻顯示,我們的銀河系很可能不是這個樣子,從側面看它並不會像NGC 4565星系這樣平整,而是呈現“S”形的波浪狀。並且銀河系的大小也並非此前天文學家所說的12萬光年,它的直徑有可能達到20萬光年!

銀河系一直在不停地兼併和吞沒處於它周圍的矮星系,這些星系大約有1億到1000億顆恆星。同時銀河系自身也有被吞併的風險,因為在距離我們200萬光年的地方,一個擁有1萬億顆恆星、直徑超過22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超過200公里的速度向銀河系靠近。

(正在向銀河系快速靠近的仙女座星系)

預計再過大約30億年,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然後再過20億年,銀河系將完全與仙女座融為一體,成為一個更大的新的星系。

(銀河系與仙女座的碰撞軌跡)

當然,50億年之後,地球上的人類很可能已經不復存在,因為那時候太陽已經變成了一顆比今天直徑大250倍的紅巨星,屆時地球即使僥倖不被太陽吞沒,也會被烤焦。


周志宏glee


對於人類怎麼知道銀河系全貌的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目前,科學界對於所謂銀河系的全貌圖,都是運用想象假設的手段並通過3D三維立體狀態描繪出來的,是電腦設計的產物。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人類在地表上通過各種觀測器手段去觀察宇宙空間,只能觀測到宇宙太空可視見的有效範圍,其實,所能觀測到的區域,只是宇宙太空間客觀存在的極少部分,是不可能觀測到所謂銀河系之全貌的現象。

由於目前科學界所認定的所謂銀河系,是由上億個恆星系所構成,其實質就是通過觀測器可視見範圍內的宇宙空間部分之銀河畫面,是上億個恆星系之恆星閃閃發光、立體疊加的宇宙太空畫面景象,也可稱之為銀河畫面現象。也就是說,所謂的銀河系不是宇宙之中的一個獨立性層面運作的星系,而是一個可視見宇宙空間範圍內的銀河畫面景象。

至於宇宙之中是否存在著“銀河系"這一層面,應請相關科學家們重新考究。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各位一起來討論或發表己見。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如果你站在人群中,你該如何知道此刻人群的圖案呢?

很簡單,你向四面八方望去,在每一個角度都找到人群中站著最遠位置的那個人,然後在腦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圖像,這時你得到的就是人群的圖案了。

銀河系的圖案也是用類似的辦法推測出來的。

早期的天文學家利用光學望遠鏡觀測天空中每一個片區的恆星位置、估測大致的數量,找到屬於銀河系但是卻處在邊界的那些恆星們,於是就繪製出了銀河系大概的模樣,知道哪裡相對密集哪裡相對稀疏一些。

單是可見光波段肯定是無法知曉更詳細的結果的,後來隨著射電天文的發展,各種波長的望遠鏡被利用起來,綜合觀測下得到了更為詳細的銀河系圖案。

另一個輔助的觀測數據是中性氫原子的21釐米長的光譜線,中性氫原子自身會發出輻射,發出波長為21釐米、頻率為1420.4057517667 MHz的射電譜線,中性氫在星系中分佈非常的廣泛,測量它們的存在可幫助人們認識銀河系的模樣,同時還可以分析出星系的旋轉速度。

個人的淺見,歡迎大家評論喲!!!


科幻船塢


這個問題其實就如同:你怎麼知道對面樓上那個住戶家全貌的呢?

答:身臨其境,進入到他們家,而且仔細觀察記錄,否則,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手段在遠距離觀察,你也不可能看到真正的全貌,充其量是一個“大概”,那麼,問題來了,人類到目前為止,進入到銀河系了嗎?做了仔細完整的觀察記錄了嗎?答:沒有。

所以,你的這個問題是很幼稚的。

希望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踏實,祝:進步,快樂。


北京得明


任何回答都是無用的,明明是錯,有些人就是不服氣,天天糾纏,根本沒有科學依據,請問,銀河系邊界在那裡,邊界都不知怎麼測?中心天體或中心在那裡?僅憑望遠鏡和電腦是搞不出的,沒有中心天體不能稱系。銀河系只是概念,具體理論和實際有待繼續研究,做學問要實事求是,不要欺騙大眾,天天熱議,這類文章有幾人看,累啊!原創,引用聲明。


原黃烈平


根據原子形狀到太陽系形狀總結出天體規律,想象出大體旋轉的可能性,再加上現代科技觀察定位謀似出來的


交替947


人類通過想象就可以知道銀河系全貌,反正"正確”不"正確"也無所謂,還真相信人類要移居外太空啊?


殷竹


這只是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